胃蛋白酶原与染色内镜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

2017-07-01 20:16李胜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敏感度生存率染色

李胜学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检验科,青海 西宁810001)

胃蛋白酶原与染色内镜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

李胜学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检验科,青海 西宁810001)

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居于我国肿瘤疾病首位。另有研究显示,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在30%-50%范围内,若能够在癌细胞未扩散,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其生存率即可达到90%以上[1]。为此,要实现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质量。目前,临床多通过电子胃镜与病理活检来实现诊断,且反复多次的胃镜检查结果是公认的胃癌诊断“金标准”。随着智能染色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随之进入到了内镜诊断的领域中,这使得智能染色内镜逐渐取代了传统内镜。但因这种检查方法本身属于侵入性操作,且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同时患者会感受到较大的不适感,故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反复诊断,导致诊断结果极易出现偏差。随着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在胃粘膜病变发生、发展中,胃蛋白酶原(PG)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为此,PG逐渐成为了胃部疾病和胃癌筛查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本研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通过PG与染色内镜联合运用,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住院部接诊患者中选取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主诉表现为嗳气、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纳入标准:年龄在22-82岁之间;自愿行PG检查;参与本研究前1周时间内未出现特殊用药病史。筛取26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并经病理学确诊;其中159例为胃良性疾病组,其中女性64例,男性95例,平均年龄(40.25±18.25)岁;58例为胃癌早期组,其中女性26例,男性32例,平均年龄为(42.21±16.97)岁;45例为胃癌进展期组,其中女性14例,男性31例,平均年龄为(65.21±15.23)岁。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健康对照组54例,均为健康无胃部疾病患者,其中女性17例,男性37例,平均年龄为(44.63±10.55)。

1.2 方法

1.2.1 血清PG检测 在空腹12 h后,于清晨取3 ml静脉血,行离心分离处理之后,将其密封放置于-20℃冰箱内保存。运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血清PG进行测定,试剂盒均购自重庆中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仪器则运用日立7600生化仪,测定PGI、PGII与胃蛋白酶原比值(PGR)。

1.2.2 染色内镜检查 检查前10 min,为患者提供泡剂服用,在其清醒状态下行内镜检查,针对检查中未发现有明显病变的患者,则在胃体、胃窦以及胃底部,将变焦调整为0-9档,使其放大,观察胃小凹并进行拍照,若观察中发现黏膜糜烂、色泽异常、溃疡的情况,则需要以清水对其进行反复多次的清洗,再通过电子染色检查获取照片,在染色的情况下进行活检,部分病灶再行染料喷洒染色后,需手动调大变焦,对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拍照,完成活检之后以清水彻底冲洗。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PG测定结果比较

胃良性疾病组、胃癌早期组与胃癌进展期组PGI、PGII、PG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胃良性疾病组、胃癌早期组、胃癌进展期组三组PGI、PGII、PGR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各组内镜观察结果分析

胃良性疾病组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例,其内镜观察结果主要表现为胃窦前壁2枚隆起,中央呈现为凹陷,见图1。胃癌早期组经内镜观察主要表现为胃窦多个浅表性溃疡,周围黏膜明显呈现为充血水肿,见图2。胃癌进展期组经内镜观察主要表现为胃体底交界大弯侧不平整,且可观察到有明显溃疡,并且其周围隆起,见图3。

表1 各组PGI、PGII与PGR水平比较

注:*表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图1 胃良性疾病组(HE*50)

图2 早期胃癌组(HE*50)

图3 胃癌进展期组(HE*50)

2.3 血清PG联合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效率分析

以病理组织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以64例胃良性疾病组为阴性对照组,分析血清PG、内镜检查与联合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联合检查手段敏感度明显高于内镜检查和血清PG,而内镜检查敏感度高于血清PG(P<0.05),三种方法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血清PG联合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效率分析(n,%)

注:*表示与血清PG比较,P<0.05;#表示与内镜检查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学界公认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相对较为缓慢的过程,从早期到进展期通常需要精力3-4年左右的时间。而结合不同的进程又可将其分为早期和进展期。早期胃癌通常是指病灶局限并且深度通常没有达到粘膜下层的胃癌,不管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但因其具有较高的隐匿性,早期不易被发现,并且极易出现转移,预后也相对较差[3]。有研究者认为[4],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10%-20%,而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能够达到85%-100%,这表明通过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但该方法的筛查成分非常高,并且不适用于大批量筛查。PG是一种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其能够分为PGI与PGII两种不同的亚群[5]。本研究通过对胃病、胃癌患者以及健康人群行PG测定,结果显示,胃良性疾病组、胃癌进展组PGI低于健康对照组,胃癌早期组PGI高于健康对照组;三组PGI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GR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Terasawa T等[6]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导致这种情况可能是因PG主要来自胃粘膜,在胃粘膜出现病变时,血清中PGI、PGII水平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早期胃癌患者胃底腺在出现萎缩时,胃底腺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减少,这使得PGI的主细胞也因此随之减少,为此,到了进展期患者的血清PGI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下降,甚至远远低于早期组,而PGII主要是通过多种腺体所产生,为此PGII水平在胃癌患者中相对更为稳定[7]。

有研究者认为在早期胃癌诊断中,通过内镜对胃癌的颜色以及血管密度、结构密切相关,并且表现为明显的毛细血管网消失,并出现大量细小并且非常不规则的新生血管,模糊不清的胃小凹细小化,变平,甚至完全消失[8]。我们在研究中通过染色内镜观察发现,早期胃癌患者在i-Scan技术的处理下,其能够非常清楚地观察到胃部病变粘膜、血管等特征,同时通过“色调变化”的多通道多颜色进行比较,该技术能够非常良好地体现出病灶黏膜以及周围正常粘膜之间的界限,能够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消化道黏膜表面微血管形态与微细腺管的形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发现普通内镜无法观察到的病灶,从而实现诊断准确率的提升[9]。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染色内镜的诊断敏感度为62.07%,特异度为87.50%,而血清PG诊断敏感度为46.55%,特异度为90.63%,染色内镜的诊断敏感度明显更高(P<0.05)。

血清PG、染色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而通过血清PG进行早期筛查,再通过染色内镜作进一步的检查,无疑更利于诊断准确性的提升[10]。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其诊断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82.84%,其敏感度高与染色内镜、血清PG独立测定(P<0.05)。

综上所述,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血清PG、染色内镜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通过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更利于诊断敏感度的提升,故值得推广。

[1]袁华魏,王朝晖,王 青.胃蛋白酶原联合智能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0(1):21.

[2]江 娜.胃蛋白酶原联合智能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7(3):366.

[3]王 胜,单绿虎,束新华,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及CA199、CA242、CEA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6,13(4):646.

[4]徐新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再生基因Ⅳ联合检验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5(19):4348.

[5]刘华一,王秀娟,张 莎,等.胃蛋白酶原与胃癌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2(34):5521.

[6]Terasawa T,Nishida H,Kato K,et al.Prediction f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by serum pepsinogen test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osi-tivity in Eastern Asia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4,9(10):e109783.

[7]Katsha A,Soutto M,Sehdev V,et al. Aurora kinase A promotes in-flammation and tumorigenesis in mice and human gastric neoplasia[J].Gastroenterology,2013,145(6):1312.

[8]王雪华,曹 燕,张剑宏,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测定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8(10):1824.

[9]Kitayama J,Emoto S,Yamaguchi H,et al.Flow Cytometric Quantifica-tion of Intraperitoneal Free Tumor Cells is a Useful Biomarker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J].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2014,22(7):2336.

[10]时然然,邱 枫.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394.

1007-4287(2017)06-1029-04

2016-11-22)

猜你喜欢
敏感度生存率染色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若干Mycielski图的邻点扩展和可区别全染色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