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2017-07-01 19:39赵锦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下腹主动脉内膜

赵锦丽

(周口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赵锦丽

(周口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除了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外,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6%,低于对照组的2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应用价值与安全性较高,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安全性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呈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能使患者术后5 a内生存率达到80%。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地区及医生水平的差异,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的案例少之又少[2]。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且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5~55岁,平均(49.65±0.69)岁;体质量为45~60 kg,平均(51.23±2.66)kg;病理分期Ⅰ期20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5~55岁,平均(49.55±0.59)岁;体质量为45~60 kg,平均(51.53±2.56)kg;病理分期Ⅰ期21例,Ⅱ期11例,Ⅲ期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B超以及MRI检查,在了解了患者的肌层侵犯深度和是否有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后方可实行手术。手术包括子宫全切除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双侧附件切除。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一切生命体征。

1.3 术后随访 术后对84例患者进行严密的随访,通过电话、信件等保持联系,并告知患者每月需进行1次全面的检查,此次随访将持续6个月,期间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

1.4 观察指标 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腔静脉损伤、淋巴囊肿、尿潴留、深静脉血栓)、术后生活质量(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使用FACT-G评分表进行评分,患者术后的FACT-G评分表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除了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患者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11例并发症,其中尿潴留3例,淋巴囊肿4例,深静脉血栓2例,腔静脉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20%;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尿潴留1例,淋巴囊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记录得知,对照组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5.32±11.26)、(50.65±10.87)、(60.16±10.72)分,均低于观察组的(67.53±10.27)、(69.52±11.13)、(80.09±1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存在较大争议的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安全性[3]。但从本文研究中可知,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技术拥有更方便安全的特点,如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并且淋巴结的切除数量也要比传统开腹手术多[4]。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之所以用时较长是因为技术含量更高,也与主刀医师的熟练度有关,但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全面发展,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的时间也将会极大地缩短[5]。

综上,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应用价值更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且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易跃雄, 张蔚. 宫颈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争议[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 25(1): 22-23.

[2] 关明飞, 黄萍, 周莉, 等.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预后的关系[J]. 西部医学, 2013, 25(5): 678-680.

[3] 陈玉荣, 赵文娟, 汪四八, 等.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临床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 8(10): 48-49.

[4] 刘娜娜.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10): 1875-1876.

[5] 杨胜晗, 刘红丽. 人附睾蛋白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CA125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J]. 淮海医药, 2016, 34(1): 4-5.

R 737.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048

2017-02-01)

猜你喜欢
下腹主动脉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