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

2017-07-01 19:39于会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优质心肌梗死急性

于会芳

(扶沟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周口 461300)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

于会芳

(扶沟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周口 461300)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扶沟县人民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6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所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常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其中并发心律失常占总患病人数80%以上,于AMI病程各个阶段及各种治疗方法过程中均可发病,发病时间与后果具有不可预知性。AMI并发心律失常机制:局部心肌坏死引发心肌及全身性生理紊乱或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心脏搏动异常或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症状[1-2]。此外,心肌缺血性损伤部位再灌注时易导致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电生理功能恢复不均甚至会引发心肌二次损伤,从而导致心律失常。AMI并发心律失常发病突然,病情危险,需迅速采取有效治疗并配合优质护理。本文旨在观察优质护理对提高接受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扶沟县人民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6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观察组女15例,男23例,年龄为35~82岁,平均(56.39±9.87)岁;对照组女16例,男22例,年龄为36~81岁,平均(55.68±10.2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配合医师行保守治疗工作;严密监护患者心率、血压等体征变化;根据患者症状予以药物缓解;日常饮食、活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①采集患者年龄、病情、受教育水平、家庭状况等信息,并记录档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不同护理计划;②成立优质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开展护理服务水平提高课程;③优化病房环境及硬件设施,保证患者正常休息不受影响,保障患者活动安全性及便利性;④针对患者偏好,设置开展多种健康知识宣教方式,减少患者因缺乏疾病知识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提高其治疗信心,并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采取专业心理干预;⑤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及时帮助解决其住院期间遇到的问题;⑥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饮食偏好制定科学食谱,叮嘱家属按照食谱予以患者日常饮食;⑦予以出院康复指导手册,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时复查,日常活动尽量依照手册建议。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自制调查问卷,包括住院环境、护理态度、护理内容、护理质量4部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基本满意(50~69分)、不满意(50以下)4个等级,将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纳入总满意度。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AMI并发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区疼痛或直接休克,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痛、全身性发热,高龄患者偶见神志不清。此外,恶心、呕吐等亦是常见症状,并发重度急性心律失常时会出现胸闷、四肢发冷、抽搐甚至昏厥。其一旦发病,患者即失去正常劳动及基本生活能力,且由于其发病突然,患者易出现恐慌、焦虑等情绪。因此,临床治疗同时需配合优质护理措施[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医院护理工作已不局限于辅助医师开展治疗,其要兼顾环境、心理、家庭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开展要具有主动性、计划性、针对性,同时,其需要护理人员转变护理理念,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沟通交流能力。优质护理即为满足上述护理要求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4]。邹素红等[5]研究指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可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且对于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优质护理重视心理、饮食、出院指导等住院期间每一环节,其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护理人员于工作中能注意到更多护理细节,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知识宣教效率,患者能掌握更多疾病相关知识,从而可减少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信心[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行优质护理患者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应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1] 覃晓波, 张琴, 孙中波, 等. 高血压病脉压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相关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6(5): 718-719.

[2] 余丽菲, 桂春, 林松, 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 20(6): 376-378.

[3] 高丽伟.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1(12): 77.

[4] 李玉琼, 李雪娟, 邓方利, 等.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0): 4-6.

[5] 邹素红, 熊海水.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J]. 宜春学院学报, 2015, 37(6): 83-84.

[6] 徐志钦, 朱迎春, 岳淑玲, 等. 优质护理对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有效性[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2): 195-196.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27

2017-01-16 )

猜你喜欢
优质心肌梗死急性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