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效果

2017-07-01 19:39王素景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干性光凝裂孔

王素景

(汝州向阳医院 眼科 河南 平顶山 467500)

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效果

王素景

(汝州向阳医院 眼科 河南 平顶山 467500)

目的 研究分析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汝州向阳医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给予本组全部患者的对侧眼实施眼底检测,同时,对视网膜干性裂孔或病变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激光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75患者中,其对侧眼经眼底检查后可发现有11眼为视网膜裂孔,占14.67%;6眼为眼底出血,占8.00%;24眼为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占32.00%。另外,对34眼采取预防性的激光治疗,于手术2周后进行严格的复查,结果显示,无一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现象。结论 应给予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的对侧眼实施眼底检查,并对视网膜干性裂孔及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给予预防性的激光治疗,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激光治疗;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属于医学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眼病,其双眼发病倾向较为明显,且有调查显示,对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可达到10%~30%,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则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1]。另外,由于高度近视的患者的眼轴病理性较长,且常常伴有眼底改变(主要表现为周边视网膜裂孔或变性等),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理基础又是周边视网膜裂孔或变性,因此,高度近视的患者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2]。为此,必须对患者的对侧眼进行详细、严格、全面的检查,以便能尽早发现患者的眼底病变,从而才能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效果的提升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该疾病患者的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的治疗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汝州向阳医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其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2.31±1.07)岁;患者眼轴的长度为25.56~32.01 mm,平均28.84 mm;近视屈光度为-6.01~18.01 D,平均-9.26 D;另外,全部患者于术前均无眼前飞蚊、无诉闪光感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术前,指导全部患者进行详细的眼A/B超、眼压、验光、裂隙灯、视力等相关常规检查,以便排除掉其他的眼部疾病;采取美多丽滴眼液进行散瞳,并给予奥布卡因眼液(1%)进行表面麻醉,随后再给予三面镜实施眼底检查,在确定患者有伴干性裂孔或周边视网膜变性后,需对其范围、部位、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明确为激光光凝治疗目标。

1.3 激光光凝治疗 全部患者采用科伊人多波长眼科激光治疗机(美国)对伴干性裂孔或周边视网膜变性区实施预防性的激光治疗;采取美多丽滴眼液进行散瞳,并给予奥布卡因眼液(1%)进行表面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可借助三面镜行光凝的治疗;其中,激光的具体参数:曝光的时间应为0.15 s,能量应控制在150~300 mW之间,光凝的强度应以Ⅱ级光凝的反应为佳,光板的直径应为200 μm。值得注意的是,若出现视网膜裂孔的情况,则应在患者裂孔的边缘增加2~3排的光凝,以便能更好地避免视网膜脱离。

2 结果

眼底检查的结果以及视网膜病变分布的具体情况见表1。手术后的2周借助三面镜进行详细、全面的复查,结果发现,激光斑显示清晰,无一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现象,且治疗区也并未发现较为明显的激光斑源性裂孔、视网膜出血等情况。

表1 眼底检查结果及视网膜病变分布情况(n,%)

3 讨论

高度近视的患者容易引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患者往往为双侧轴对称发病,这主要是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的巩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张,眼轴有所延长,视网膜的血管与视盘分离之后,逐渐变细变直,进而容易引发周边视网膜裂孔或变性等现象,若早期不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诊治措施,则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从而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由于高度近视患者早期阶段的眼底改变症状并不明显[3],进而不能及时引起患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体征与症状(视力下降、事物遮挡等)逐渐明显后才会到医院进行诊治,而此时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医院必须给予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严格的眼底检查,以便能及时地发现可能造成视网膜脱离的相关病变因素,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处理,进而最大限度地防止视网膜脱离。另外,给予该疾病患者实施激光治疗,不仅操作简便,创伤轻微,还能进行重复治疗[4]。同时,对病变的发展可起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侧眼经眼底检查后可发现11眼为视网膜裂孔,占14.67%,6眼为眼底出血,占8.00%,24眼为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占32.00%。对34眼采取预防性的激光治疗,于治疗2周后进行详细、严格的复查,结果显示,无一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现象,临床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应给予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实施眼底检查,并对视网膜干性裂孔及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激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进而才能有效避免视网膜脱离,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 张华, 刘金华, 陈梦平. 巩膜外垫压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 2015, 55(3): 80-81.

[2] 李艳, 张文芳, 陶明, 等. 病理性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不同玻璃体填充物探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5, 15(6): 1100-1102.

[3] 李曼红, 张自峰, 王雨生, 等. 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4, 30(1): 24-26.

[4] 熊勇群, 杨继红, 谢莉莎, 等.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6): 738-739.

R 7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056

2017-01-26)

猜你喜欢
干性光凝裂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薯蓣皂苷元调控Nrf2信号通道干预大鼠干性AMD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夏季频发溺水事件,“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夏季游泳要提防“干性溺水”
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视网膜浅脱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