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7-01 19:39李伟标刘振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龄股骨髋关节

李伟标 刘振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济源 459000)

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伟标 刘振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济源 459000)

目的 观察股骨近段髓内钉固定(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PFNA微创治疗者为观察组,另外5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的疼痛评分以及平均下床时间;术后6~12个月回访,比较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回访,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PFNA;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由于多数患者的年龄较大,因此骨折后对其造成的创伤比较严重,患者的失血量多[1]。常规的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骨折的合并症较多,因此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PFNA微创手术以治疗效果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2]。本文旨在分析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其治疗方式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男20例,女35例,年龄80~92岁,平均(85.0±2.5)岁;骨折改良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30例,Ⅲ型1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80~93岁,平均(85.0±3.0)岁;骨折改良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28例,Ⅲ型9例。排除手术禁忌证、不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连续硬膜、腰骶联合麻醉,对患者行内旋牵引复位,复位后予以C形臂X线检查复位结果,避免过度牵引引起的骨折外翻,手术切口选择大粗隆上缘,沿股骨纵轴切开长约3 cm切口,探及大粗隆顶点和梨状窝,在大粗隆顶点闭合穿导针至股骨远端髓腔,插入合适的PFNA主钉,C形臂X线透视下调整导针,将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颈内,锁入尾帽。

对照组: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以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做手术切口,钝性分离臀大肌,充分暴露骨折端,将股骨头颈部及部分粗隆取出,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行股骨髓腔扩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关节复位后确定关节活动正常,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两组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抗凝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1周评价两组的疼痛情况。术后6~12个月回访,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评价使用视觉疼痛模拟(VAS)量表,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为疼痛越严重,髋关节恢复情况使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共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1周疼痛评分分别为(52.0±15.8)min、(150.8±30.8)ml、(25.0±8.0)d、(2.5±0.5)分,对照组分别为(61.2±20.0)min、(210.8±25.6)ml、(16.7±8.0)d、(3.5±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为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7,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PFNA属于闭合性的复位内固定手术,该手术方法是在PFN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螺旋刀片。在打入螺旋刀片的过程中对周围的骨质造成一种填压力,刀片的接触面与夯实的骨质之间形成了一种牢固的锚合力,增加了股骨头的固定性,避免了对股骨颈内骨质的切割和丢失,更加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3]。螺栓刀片与主钉之间的特殊设计,增加抗旋作用和支撑的效果。这种微创手术的固定避免对骨折端骨膜与软组织的剥离,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降低了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造成的疼痛较轻,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更加适用于高龄患者[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回访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PFNA微创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且术后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

[1] 蓝耿亮,谭仁林,王照卿.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5):777-778.

[2] 段旭林,王建东,张禹,等.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8):1438-1439.

[3] 陈文辉,甘俊松,王远平,等.PFNA-Ⅱ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63-64.

[4] 于贵昌.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7):106-107.

[5] 王立君.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35.

R 68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079

2016-11-25)

猜你喜欢
高龄股骨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