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与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07-01 19:39刘忠鑫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阻塞性气道通气

刘忠鑫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持续与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刘忠鑫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 探究持续与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接受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V/TLC、DLCO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利于预后。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是由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肺部异常炎性反应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完全可逆气道气流受限[1]。ACEOPD患者主要表现为气促、咳痰加重,痰液多且呈黏液脓性,同时伴有体温异常升高等提示炎性反应加剧的临床表现[2]。研究表明,在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分别使用持续与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E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2~76岁,平均(60.26±5.96)岁;病程1~13 a,平均(6.17±3.61)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7~81岁,平均(65.93±6.07)岁;病程1~14 a,平均(6.20±3.72)a。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排除肝肾功能异常。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维持营养平衡、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血氧浓度,给予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吸氧并使用呼吸兴奋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置于S/T模式,氧气流量保持3 L/min,浓度保持25%~35%,呼气压力为4~6 cm H2O,初始吸气压力7 cm H2O,可依据患者病情上调至16~20 cm H2O,后备控制通气频率于12~18次/min,保证SpO2不低于90%,4~6 h/次,2~3次/d。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置于S/T模式,吸气压力7~9 cm H2O,呼气压力为3~6 cm H2O,备用呼吸频率12~16次/min,FiO2保持于30~50%水平,保证SpO2不低于90%。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肺功能指标水平,包括残气量/肺总量(RV/TLC)、第1秒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CO弥散量(DLCO)。使用医院自制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包括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各项满分均为1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肺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RV/TLC、FEV1/FVC、DLC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V/TLC、DLCO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生活质量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AECOPD属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病死率较高。AECOPD患者易发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治疗AECOPD以缓解患者急性加重病情、控制疾病发展、改善健康状况及改善运动耐受性为主要目标[4]。常用治疗手段包括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和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实践表明,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通过缓解呼吸肌疲劳,帮助患者度过感染期,但在此过程中若未及时缓解症状,患者在使用面罩初期易发呼气性呼吸窘迫,导致其耐受性差和抗拒治疗的发生[5]。采用气管插管可避免呼吸窘迫的发生,但插管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此外,患者在接受间断模式治疗时,呼吸肌送入肺部气体流速与呼吸肌收缩吸入气体流速不同,患者吸气需求得不到满足。为降低人机对抗发生率,临床常给予咪达唑仑等镇静剂,会延缓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过程,延长通气时间,增加支气管发育不良、呼吸肌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相关研究表明,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发挥辅助通气泵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克服肺部弹性阻力及气道阻力,降低呼吸肌负荷,从而达到增加肺泡通气量,优化肺部气体的弥散和交换,改善肺内气体分布状态[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改善老年AECOPD患者肺功能。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1] 李永锋,许志强,韩鹏,等.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480-1481.

[2] 张淑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7):89-90.

[3] 祁雨,才·孟更图亚,张慧敏,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2):144-149.

[4] 肖阳,王新荣,耿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与利奈唑胺的治疗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4):3158-3160.

[5] 陶学霞,邵银燕.焦虑和抑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6):613-615.

[6] 王仁,曾健,王臻,等.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9):1646-1649.

R 563.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087

2016-12-05)

猜你喜欢
阻塞性气道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