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2017-07-01 19:39孙翔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颞肌对冲病死率

孙翔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孙翔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 观察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6.76%)明显高于对照组(32.43%),病死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较高。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额颞对冲;颅脑损伤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为颅脑损伤最常见形式,是指运动过程中突然减速发生撞击而造成的额颞脑组织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剧烈头痛、昏迷以及血压下降,若伤及脑皮层,可出现瘫痪、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具有并发症多、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合并症及后遗症的发生,但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无法显著降低病死率,且术后恢复较慢,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1]。本研究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观察其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14~66岁,平均(41.29±12.86)岁;受伤至开始手术时间为1~8 h,平均(3.39±2.16)h。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为15~67岁,平均(42.63±11.26)岁;受伤至开始手术时间为1~7 h,平均(3.28±2.2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外科学》中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并经CT检测确诊为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知情同意并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局部或全身严重感染者等疾病者;其他部位出现严重损伤且需同期行手术者。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额颞手术治疗:常规消毒,全身麻醉,全程监测生命体征。于颧弓上耳屏前方1 cm处行切口,并沿耳前上方延伸,经耳后上方延至顶骨正中线,向前至额部发际下。分离皮瓣,于正中矢状窦2~3 cm处开顶骨骨瓣,骨窗尽量靠近颅中窝底部;切开硬脑膜,肉眼下清除挫碎、坏死脑组织及血肿,完成后缝合硬脑膜。②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常规消毒,全身麻醉,全程监测生命体征。按翼点入路行切口并适度延伸,分离皮瓣,暴露额骨颧突,颞骨骨膜与颞肌筋膜翻向颞底,于双侧开6个钻孔,咬除蝶骨嵴;尽量开低骨窗,暴露颅前窝与颅中窝底部,切开硬膜,清除病灶区域挫碎脑组织及附近血肿;缝合硬脑膜并视恢复情况行修补术。③两组术后均予以营养强化及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6个月后随访,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但有轻度缺陷;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于保护下工作;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照料;植物生存:仅有最小生命反应(如能周期性睁眼);死亡。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定性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6.76%)明显高于对照组(32.43%),病死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8,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多发生于高空坠落及交通事故中,颅内额颞脑组织由于运动惯性而形成瞬间负压,或与颅底发生相对移动,从而造成挫裂伤。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可导致颅内压快速升高,并继发脑肿胀、脑水肿,使颅底结构出现不可逆性损伤[3]。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需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传统额颞手术能清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但由于骨窗边缘偏向颅上方或接近中线,颅底易残留血肿,且侧裂处血管受压、痉挛,可引发脑组织水肿或淤血,并加重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脑梗死或重度脑水肿。此外,传统额颞手术颅底减压不彻底,无法有效控制颅内压升高,且手术对颞肌损伤较大,影响其咬合功能,导致术后恢复较慢[4]。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可充分暴露颞叶与颞极、额极,有利于挫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清除,且手术开骨窗较低并咬除蝶骨嵴,可充分开放外侧裂池,避免因压迫而影响静脉回流,从而能减少脑梗死或重度脑水肿发生。扩大翼点入路手术释放颅底压力更彻底,可避免形成脑疝并减轻脑干二次损伤,同时裁取骨膜与颞肌筋膜后行硬脑膜缝合,避免外减压过度,对脑皮质具有保护作用,纵行切开颞肌可降低对颞肌损伤,从而有利于术后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较高。此外,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切口伸至发际内,对患者面貌影响较小、可满足美观要求。

综上,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较高。

[1] 郭永祥, 孙霞. 三种术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5): 667-669.

[2] 陈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96-208.

[3] 蔡正华, 黄志东, 马宝君, 等. 额颞部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执行功能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4, 43(12): 1497-1499.

[4] 杨勇灵, 陆斌, 伍仕兵, 等.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80例对比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9): 1150-1151.

[5] 杨勇灵, 余红, 陆斌, 等. 扩大翼点入路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应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3): 443-444.

R 651.1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00

2017-02-11)

猜你喜欢
颞肌对冲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颞肌外和颞肌下钛网修补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效果对比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三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的比较分析
颞肌下半剥离颅骨修补术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颞肌外与颞肌下颅骨修补方法早期并发症的比较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与肝性脑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