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2017-07-01 19:39于晓睿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率常规情绪

于晓睿

(许昌市中心医院 手术部 河南 许昌 461000)

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于晓睿

(许昌市中心医院 手术部 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将上述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变化以及焦虑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平稳心率,并降低焦虑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手术患者;焦虑;心率

手术患者往往对手术效果、麻醉风险等心存恐惧、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对其麻醉效果、手术效果、术后康复以及患者主观感受均造成直接负面影响。同时,心理因素对于个体疾病治疗、康复进程等均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改善其麻醉、手术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具备手术指征,神志清醒,并在参与此次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将上述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为(44.61±12.95)岁;科室:普外科12例,泌尿外科10例,妇产科12例,骨科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为24~64岁,平均年龄为(43.72±12.71)岁;科室:普外科11例,泌尿外科11例,妇产科11例,骨科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予以术前准备、情绪安抚、麻醉、病情观察、术后管道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不强调特殊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其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患者住院环境,保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强其舒适感。②术前访视。护理人员需在术前1 d进行病房访视,耐心与患者交流,鼓励其主诉内心感受,分析其心理状态,从而予以针对性情绪安抚。同时,指导患者学会同消极情绪斗争的正确方式,提升其心理素质,从而有效消除其负面心理。③认知行为干预。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流程、配合方式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做充足心理准备,逐步消除其负面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与自信。④放松疗法。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情绪放松、肌肉放松方法,全程指导其通过调节呼吸方式等方法实现全身放松目的,并通过播放动听舒缓轻音乐、阅读幽默书报等方式放松患者心理状态。⑤家属支持。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其家属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的意义,强调家属支持对于改善患者情绪、减小术前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作用;同时,为患者家属普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协助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爱护与关怀。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变化;②参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发生率,其中患者HAMA评分超过14分者为焦虑,13分及以下者为无焦虑,焦虑发生率=焦虑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心率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变化比较次/分)

2.2 焦虑情况 干预组中存在焦虑情绪者3例,其焦虑发生率为8.11%;对照组中存在焦虑情绪者10例,其焦虑发生率是27.03%;干预组焦虑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然而,手术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生理应激、心理应激等反应,不但会影响其机体循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3],而且降低其手术耐受力与抵抗力,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在患者围术期辅以相应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可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获得良好护理体验的同时,提升其对手术的抵抗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手术治疗本身的抵触,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就常规护理模式而言,遵循“一切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因而侧重于疾病治疗,容易忽略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护理需求[4]。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弥补单纯常规护理干预中的缺陷,并以此减轻患者手术前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从而减少不良心理应激反应[5]。其中,环境护理可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精神状态;术前访视可初步安抚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焦虑属于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包括担心、紧张等多种情绪,在术前访视中应用科学心理护理,可以真诚、共情的态度,并以表情、语言、气质以及行为等方面影响并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帮助其消除错误、不良认知。同时,认知行为干预则可进一步增进患者对手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纠正其错误认知,并促使其主动配合、参与护理工作中,从而显著提升其护理依从性;放松疗法可进一步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等,并放松全身肌肉,提升其身心舒适感,有助于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水平。此外,家属支持则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增强其治疗信心,改善精神状态,促使其早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平稳心率,并降低焦虑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1] 潘杰.术前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2):117-118.

[2] 李丹.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165-166.

[3] 姜肖梅.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7):388-389.

[4] 缪丽霞.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25-128.

[5] 张秀娟.心理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361-2362.

R 473.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18

2016-07-26)

猜你喜欢
心率常规情绪
心率多少才健康
常规之外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