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7-01 19:39罗美琴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功能生活质量

罗美琴

(汝南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 河南 驻马店 463300)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罗美琴

(汝南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 河南 驻马店 4633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能力下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困倦乏力等症状,常需反复多次住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采取有效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正确健康教育及药物指导等措施,引导其合理饮食及运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1]。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临床诊断标准[2]及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为62~74岁,平均年龄(68.6±4.2)岁;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为61~75岁,平均年龄(67.9±5.3)岁。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给予常规饮食、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慢性心力衰竭原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慢性心力衰竭虽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药物长期控制,减缓其忧虑等不良情绪。②饮食护理干预:日常应多食新鲜蔬果,确保机体所需基本维生素充足摄取。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机体钠摄入量3~5 k/d。③运动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体质制定有氧运动,以散步为主,30 min/次,3~5次/周,确保患者运动后:心率<95次/min、微汗,增强患者体质。④药物指导护理: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应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避免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及种类。⑤心理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对其出现的抑郁等负性情绪应用及时宣泄、转移等心理学方法给予疏导;完善患者家属心理教育,辅助患者进行治疗运动。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LVEF、LVEDD、LVESD值。②采用明尼苏达心里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4],对两组患者社会关系、疾病症状、体力限制及心理情绪评分,评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高,计算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总分。

2 结果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发展末期,由于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导致心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做好自我监护、控制情绪,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5]。

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依赖医嘱,缺乏主动性,护理整体效率较低。同时常规护理针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护理策略,缺乏针对性,容易错过特殊患者出现的特殊情况,对特殊患者治疗极为不利。护理干预正是从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心理护理干预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护理,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出现的思想负担,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治疗中敏感程度与不适感,达到疾病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通过制定合理饮食、运动计划,并督促患者进行配合,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中有效的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关系、疾病症状、心理情绪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1] 庞玉华, 杨艳.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35(20): 120-123.

[2] 李莉.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5, 21(2): 346-348.

[3] 黄希, 汪艳丽, 张锦佳.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评价[J]. 西部医学, 2014, 26(1): 105-107.

[4] 董媛媛, 吴育云, 霍世英.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19): 2781-2783.

[5] 徐敏, 张红林.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5, 21(10): 1715-1718.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36

2017-01-26)

猜你喜欢
心功能生活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心功能如何分级?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质量投诉超六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