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读自悟训练提倡合作精神

2017-07-04 17:12彭文秀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

彭文秀

【摘 要】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尽管课堂教学以“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观已提出多年,但是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就是不知如何去把握课堂教学,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吸收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倡导“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尽管课堂教学以“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观已提出多年,但是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就是不知如何去把握课堂教学,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吸收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倡导“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迫在眉睫。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呢?

一、自读

1、在想象中读

根据汉语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把枯燥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还强化了阅读兴趣,获得美的享受。如《自然之道》这篇说明文,说的是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洪水滔滔,蛇类暴虐,庄稼歉收等这一令人痛心的情景,让学生感性认识到蛇、田鼠、庄稼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采用在想象中读的方法,教师要提供或让学生查阅足够的知识背景,并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语言描述的方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2、在思考中读

具体方法就是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圈点勾画,分层理解,提出疑难.让学生读完后停下来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在课堂学习中再予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中心句、课后问题前后联系等方面的思考,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课文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3、在感受中读

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书,用心去感受。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积累,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感受。学生在生活中的体会越深,对课文越容易产生共鸣,感受也就越深,受到的鼓舞也就越大。

二、自悟

1、自主发现,自觉感悟

认真读书后,设计一份自我提问单,让学生常常提醒自己:①我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新词了吗?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②我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吗?理清文章的条理了吗?③我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了吗?④我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读书了吗?我把提出的问题尝试解决了吗?⑤我把“预习”中的问题搞懂了吗?⑥我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呢?有什么心得感受呢?⑦我都学到了哪写习作方法呢?这样让学生围绕自我提问反复进行读书实践,潜心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会质疑,大胆析疑

有些问题学生在读中不能达到自悟,可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刚开始实验阶段,教师应多加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能帮助我们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一是要求学生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二是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①紧扣课题提问题;②在难点、重点上提问题;③在课文空白出提问题;④在人物言行上提问题;

三、培养合作精神,自找学习伙伴

1、制定合作学习规则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自然地进行交流,使合作学习不走形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严格遵守一些活动规则:①小组交流时,要聚精会神地听别人发言,边听边思考;②小组每個成员都要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③要不迷信老师、书本和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勇于表现自己,同时要作到谦逊有礼;④小组成员之间要平等互助,友好合作;

2、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检查学习结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读书后的收获要让学生在一起充分地汇报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互相学习,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为了落实好这个环节,我们依据“大纲”中的听说要求和合作学习为指导,制定了汇报交流意见。怎样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呢?①组长对每个成员进行具体分工;②汇报时要心态放松,声音洪亮,把交流的内容讲清楚;③要说明自己学会、读懂的知识、内容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具体到哪个自然段,第几句话;④汇报时要谦虚,说话要有条理性,在发言前想好要说的话;⑤汇报的学生要大胆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醒同学们,小组里能解决的问题要自己解决,不要有“等”、“靠”的依赖思想。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由组长记好笔记,等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3、班级交流心得,讨论疑点问题

小组交流后,要选派代表整理好本组意见参加班级交流,互相汇报收获,交流成绩。对于小组提出的疑点问题,可请教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请老师随机引导、点拨,使议有所得。在讨论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①同桌讨论(使用于较小的问题)如交流心得,词句理解等。②前后桌讨论,③大组讨论(用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如“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让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理”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桌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激疑拓展,享受共同学习的乐趣

想象是人的知识、意愿、智慧、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都非常重要。在多思教学中,激疑拓展环节能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的想象。如《蝙蝠和雷达》一课,可以进行激疑拓展:“动物身上的器官都有自己的用途,人们从动物的器官中得到启发,创造发明了许多东西。想象一下,人们还可以从哪些动物的身上中得到启发,发明新东西呢?”想象激起孩子们去寻求新知识的欲望,并激励他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想象力的培养是拓宽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激疑拓展这一环节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让他们的思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在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