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出精彩,“识”出能力

2017-07-11 10:21嵇文佳
关键词:口渴随文生字

嵇文佳

【摘 要】

在阐述随文识字教学法内涵,剖析其运用中的误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从巧导入、把文脉、析字性、顺学情四个方面就随文识字教学法的实践作初步的探讨,旨在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发展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随文识字 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可见,创建高效识字课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此,广大一线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很多有效识字教学方法,如学生学的方法有自主学习识字法、合作学习识字法、探究学习识字法等;教师教的方法有看图识字法、集中识字法、随文识字法等。笔者也就随文识字教学法作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随文识字教学法的内涵

随文识字顾名思义就是结合文本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识记生字、词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习过程是学生大脑在旧知与新知之间建立新的神经联系的过程。我国汉字是由紧密联系的“音、形、义”三要素组成,一般来说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音义联系的初步经验,学习生字就是要在字的音义与字形间形成新的联系,但如果对生字的字义不理解时,还需重建新的音义联系,进而再与字形建立整体的联系。

随文识字法与集中识字法各有其特色,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课文中来学习;而后者是在学习课本前先集中精力和时间学习文本中的生字、词。显然,随文识字更能体现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念,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效果,但其教学情境的设计需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智慧。集中识字体现传统教学综合生字词的音、形、义进行强化教学的理念,学生速记速用,运用得当则识字效率较高,反之则学生理解不透彻,死记硬背,就事论事、容易遗忘。

随文识字教学法能提高小学生的随文识字能力,即提高学生在学习生字、词时能将其纳入到出现的语境中,积极主动地运用各种方法感知、理解和掌握其音、形、义的能力。

二、随文识字教学法运用中的误区

1.随文识字,生搬硬套——画虎不成反类犬

很多教师把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对立起来,无论文本中出现几个生字,不论生字是否是该课学习的重难点,也不管是否适合随文识字教学法,一概生搬硬套随文识字教学法。随文识字的情境设计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牵强附会地设计,其识字效率反而不如集中识字。

2.随文识字,流于形式——按部就班效率低

随文识字,讲究根据学情对生字、词的音、形、义进行精细的分析与判断,抓住学生理解、识记、书写的难点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教师对音、形、义平均用力,忽略了学情分析和重难点的突出,结果是框于模式,灵动不足,流于形式,效率低下。

3.随文识字,脱离文本——重字轻文效果差

文本语境是随文识字的学习环境。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的生字词与文本语境割裂开来,另辟蹊径进行教学;在生字、词拓展教学时,也不从文本语境出发,最后也没回到文本语境进行音形义的整合,这种重字轻文的教法不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三、随文识字教学法的实践

1.巧导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案例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下《争论的故事》教学节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生字“煮、烤”。

师:大家看图理解这两种烧法有什么不同?

生1:煮要用水,烤只要用火。

生2:煮是放在容器里以后再放在火上烧。

生3:烤是没有任何容器,直接用火烧。

师:很好!大家再看看字形,你发现什么?

生4:烤是火旁。

生5:煮是四点底。

师:对!这个四点底在古代也常表示火。

师:今天天气很热(板书热),热字是什么底?

生6:四点底。

师:对,四点底表示火。

师:一个要煮,一个说烤。兄弟俩对大雁的吃法各抒己见,就争论起来了。结果怎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争论的故事》。首先同座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弟俩争论的内容。

【反思】這是《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的导入节录。教师紧扣题目,把脉全文,巧妙地选择不同识记要求的“煮”(文后附录中属于“二会字”)和“烤”(属于“四会字”)两个生字,在轻松的师生谈话互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来理解“煮”和“烤”两种烧法的不同,并贴合平时的生活体验重点讨论这两个生字的音、形、义。最后以“结果怎样呢”这一悬念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

2.把文脉——体悟文本核心价值

【案例2】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的部分情境创设:

首先让学生想象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的场景:

①滴水成冰的寒冬清晨。

②烈日炎炎的夏天正午。

③雷电交加的漆黑夜晚。

……

接着让数字来说话:一行行隶书;13年时间;52万余字,引导学生感悟竹简巨著的长度与宽度。

最后出示生词“耗尽”“毕生心血”,并联系上堂课获得的信息,如父亲嘱托、飞来横祸、入狱酷刑、悲愤交加等耻辱与痛苦,引导学生体验此人此身在此境此情条件下为完成辉煌巨著所经历的艰辛和体现的坚强意志,引导学生感悟生词内涵的深度与厚度。

【反思】之所以把“耗尽”“毕生心血”这两个生词放在第二课时学习,是因为它们承载着全文丰富的信息与深厚的人文内涵,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人物的品格,体现了文本的核心价值。可见,在随文识字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必须对文本结构、主旨和核心价值等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摸透“文脉”,才能对生字、词学习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3.析字性——精准把握生字词特点

【案例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下《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节录:

师生:朗读课文、欣赏视频。

生1:把“往衣领里灌”读成“往衣领上灌”。

师:你回想一下刚才视频的最后一个画面,人们是怎样灌解放军叔叔的啊?(学生模仿动作)

师:对,往衣领里才能灌(做手势),向衣领上只能泼(做动作)。大家先读读“灌”和“泼”字,再做做这两个动作。

生:同桌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验它们的不同。

师:傣族人民用什么工具“灌”?

生2:瓢。

师:板书“瓢”。点明左边是票,右边是瓜。设问:“瓢”为什么要用瓜字旁?

生3:因为瓢是用瓜做成的。

师:瞧,这就是瓢。出示瓢的实物,说明是由葫芦干壳对半剖开而成。

【反思】随文识字的方法灵活多样,如看图理解、追溯字源、动作演示、扩充义项等。教师要通过对生字、词的仔细分析,精准把握其音、形、义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情创设突出重点的教学情境,选择化解难点的教学方法。本课中,生字“灌”和“瓢”远离学生生活,所以出现理解困难、朗读出错的状况,教师能有效运用做动作、出示实物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

4.顺学情——智慧利用生成资源

【案例5】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下《乌鸦喝水》教学节录

导入:上堂课,我们认识了乌鸦,并且知道了乌鸦反哺的故事。这堂课我们再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边说边板书题目,“喝”用红粉笔写,并注上读音【hē】)

生齐读:喝。

师:我们有没有学过这个“喝”字啊?

生合:没有。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1:“口字旁”。

师:对!喝水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谁来读课文第一句?

生2:把“渴”读成了“喝”。

师:“渴”读得对吗?板书“口渴”。(“渴”用红粉笔写,并注上读音【kě】)

生齐读:渴。

师:原来是小乌鸦口渴了,才去喝水的啊。“渴”和我们刚才认识的哪个字很像啊?

生合:喝。

师:这两个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但左边的部首有什么不同?

生3:“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旁。

师:很对!平时生活中什么時候会口渴?

生4:吃了咸的菜会口渴。

生5:口干了会口渴。

生6:夏天出汗多了会口渴。

生7:身体缺水的时候会口渴。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身体缺水就会有口渴的感觉。

师生:借助生字卡片互动游戏,反复辨别“喝”和“渴”:缺水会口渴,用嘴才能喝,三点水旁的是渴,口字旁的是喝。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示范写“喝”和“渴”。

生:跟着老师在课文纸上书写“喝”和“渴”。

师:现在,咱们反复朗读第一句。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学生逐步读得流畅,读出了感受)

【反思】教师能紧扣文本,顺应学生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围绕“渴”和“喝”这组形近字音、形、义的不同,积极展开师生互动。教师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小游戏、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和书写练习等来巩固习得的生字。孩子们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辨认、记住了这二个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总之,随文识字贵在教学情境的创意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因势利导,旨在使学生有效、高效和长效识字,发展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在随文识字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和谐而有生机,我们的教师会越来越成熟而有魅力,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越聪慧而有能力,这应该就是新课标“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理念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金明.识字教学与儿童认知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0)

【3】陈国雄,崔峦.识字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1990(12)

猜你喜欢
口渴随文生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斯诗私塾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感到口渴
李天王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