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见着数 管理细无声

2017-07-12 09:52刘巧敏
文理导航 2017年21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小学班主任有效策略

刘巧敏

【摘 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复杂、繁重。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不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无疑是班主任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有效策略;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成效不仅影响着班级氛围及凝聚力,还关系到小学生心理发育及对社会的认知。而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肩负着传授知识、督促学习、组织活动、启蒙思想等多重责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及创造性,注重挖掘学生潜力、发现学生亮点,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所以,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结合新时期的形势与小学教育要求,对班级管理思路进行优化,并及时创新手段和措施。

一、用爱引路

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我们敢说,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爱心,如一缕春风,吹进孩子们心灵,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那怎样才是关爱学生呢?

首先,关爱学生,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心灵。优秀的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善于关爱学生。而关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一切。所以,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都积极主动地去亲近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动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关爱自己的,内心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去接近老师,愿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老师的关爱,听从老师的教诲,从而达到“不怒而威,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关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爱心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给予同等的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朽木”也可雕!再次,关爱学生,要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无礼,不听规劝,与教师发生矛盾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理解、宽容学生,班主任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听从老师的教诲。

二、“勤”字当先

小学生积极性容易调动,在一句“看谁做得好”就能调动全班学生行动的积极性,可是保留的时间不够长。因此,班主任就要勤说、勤走、勤看、勤问。我们有的班级男女生比例失调,男生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组织纪律不好,班级管理就是失败的。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保证教学和各项活动的前提。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与他们形影不离,他们到校,我们就该到校,学生都离校了,我们才能回家。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规定。在走廊里要求右侧单行、慢步、轻声行走,在走出教室时,我把他们送出来,再把他们接回来,看见不规范之处就及时指出纠正。这样,使学生感到不管我走到哪,老师的眼睛似乎都在看着我,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小学生注意力不自觉、不持久,而且稳定性差,不要认为这件事老师讲过了不用再讲了,要反复强调,做到“勤”字当先。

三、自我管理

“无为”不仅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都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来自我管理的,即“自治”,所以学生“自治”是班主任和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无为而治”的根本。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崇高的师德,班干部优良的作风,都是极具魅力的“无为”教育,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人对事要公正无私,虽“不为”,但也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达到学生“自治”的目的。其次,“无为”即“自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亲身的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更高的觉悟。班主任要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能表现出“一切都不是问题”的态势。当然,“无为”并不是“不治”,学生都能“自治”“自管”,班级管理就能自動化了,既便于班主任开展工作,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班级”同样任重道远,也是一门大学问。“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

四、培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当代教育,首先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让孩子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且进行严格的规范训练。(1)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摆放要整齐、有序。(2)加强坐姿及握笔姿势的训练。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3)对发言、提问,要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姿势要端正,声音洪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等。(4)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习惯。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乐于表达,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班级管理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作为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应该自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青春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启兰.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与体会.《小作家选刊》,2016(21)

[2]严进.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新课程·上旬》,2016(6)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小学班主任有效策略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