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升级版”生存能力

2017-07-13 07:23李冬梅
人民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升级版学科日本

李冬梅

2016年12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布了《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的改革及必要策略》审议报告,敲定了日本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方向。此次修订重点阐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评价以及如何支援每一个体的学习等领域。通过对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修订内容的解读与分析,可以管窥未来十年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向。

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背景

每十年修订一次的日本学习指导要领根据时代变化、儿童状况以及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中小学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课程,上一次修订为2008年。

以2008年修订为契机,日本基础教育努力超越以往“应当宽松还是填鸭式教育”的对立探讨,开始注重培养由基础知识与技能、思考判断与表达能力、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度构成的学力三要素。根据PISA、TIMSS等国际上的学力测评以及日本国内“全国学力测试”的结果显示,近年来日本学生的学力水平明显提升。在最新出炉的PISA2015测评结果中,日本学生的整体表现排名世界第二。

但另一方面,日本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逻辑性思考能力偏弱;能够感受学习乐趣与意义的学生比例低于国际平均水平;PISA2015测试中日本学生阅读成绩的不佳凸显出深度阅读能力的低下;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完全不运动与坚持运动的学生呈两极分化,等等。

基于上述现状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应运而生,提出了未来十年日本基础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升级版”的生存能力

199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中首次提出“生存能力”概念,包含了扎实的学力、丰富的人性、健康的体魄三要素的生存能力,成为日本基础教育一直以来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伴随信息化、全球化的急速进展,尤其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社会以超出人类预想的方式加速发展。2016年底,美国白宫发布的一份名为《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的报告指出,未来十年人类将有约一半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那么,今天的教育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学生如何才能适应未知的世界?日本教育界认为,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终究也是在设定的目标下进行运转处理,而人类则能够创造源源不断的感性认知,能够自主思考究竟应当创造怎样的未来、如何将社会与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丰富。这种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知与思考能力,恰恰才是人类本身的学习发展。今后的教育发展,并不是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无法预测的变化,而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迎接变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掘自身潜力,培养面向更好的社会与幸福人生的开创能力。

而上述能力并非是脱节于当前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全新能力,而是日本学校教育长年以来贯彻培养“生存能力”的“升级版”。具备“升级版”生存能力的儿童面貌包括:

立足日本文化与传统的丰富内涵,具有广阔的视野;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志向,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明辨信息价值,深化知识素养,拓展自我个性与能力,积极开拓人生之路。

通过对话与讨论,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與他人分享,同时理解他人所想,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进而为团体的更为广阔而深入的思考贡献力量,拥有一颗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关怀之心,能够与各类人士协作。

即使身处不断变化、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也依然能够运用自身丰富的感性认知,思考更好的人生与社会形态,在不断尝试与磨砺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创造新价值。

为此,今后日本的基础教育课程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变革:一是明确学科的学习意义,开展跨学科学习。现行学习指导要领围绕各学科聚焦“教师应当教什么”,并没有明确学习为了什么、学习又将培养怎样的能力。今后将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行跨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目标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了什么”(学习内容),而是拓展为“学习以后能够做什么”(学习意义)。二是衔接社会,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与社区将共享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推进学校与社区之间更为广泛的协作。并且,学校教育还将融人“校外动态”,开展紧密联动社会的课堂教学。三是实现每一名学生的丰富学习。日本于2014年成立的“残障人士权利条约”中明确倡导全纳教育理念,为此,今后将致力于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包容意识。此外,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视角培养每一名儿童实现社会与职业自立的能力,开拓职业生涯也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四是围绕学校评价,进行一体化改革。

为了落实这四个方面的改革,为学生营造充实的学习生活、学校与社会共享理念相互协作、打造“与社会共发展的学校”是大势所趋。因此,日本确立了今后十年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理念,即实现“向社会开放的教育课程”。 不削减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走向“强劲化”

为持续引领日本基础教育的卓越发展,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将力争发挥作为“学习地图”的职能,让中小学校在“地图式”框架的基础上,激活各自的创意,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一)未来学生应当具备的资质能力

日本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培养的资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跨学科的资质能力。作为所有学习基础的言语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需要贯穿各学段进行系统性培养。二是应对现代化课题所需要的资质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健康、安全、饮食相关能力;作为主权者、消费者等所需要的金融、财经、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全球化时代中尊重多样性,尊重传统文化,协作他人的同时向目标挑战的能力,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此次修订的教育课程,不论是框架整理还是内容完善,均不是单一学科的个别调整,而是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纵向脉络以及各学科之间联系的横向脉络,构建教育课程纵横交错的全景图。在培养儿童资质能力的过程中,将全面考虑每一个体的兴趣、成长阶段以及学习情况。

(二)不削减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走向“强劲化”

多种多样的资质能力并不是凭借单一学科就能培养的,而应基于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日本此次修订聚焦学习的“质”与“量”,主张不削减学习内容,基于学科间、学段间的联系制定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走向“强劲化”。

学前阶段:明确培养目标,关注幼小衔接

在现行幼儿园教育要领中幼儿培养的五大主题即健康、人际交往、环境、言语、表达的基础上,融入知识与技能基础、思考判断与表达能力、积极学习的态度与丰富的人性这三大培养目标,完善幼儿教育。

今后,日本将致力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与小学共享学前阶段的教学成果。此外,还将进一步充实育儿支援、完善保育服务。

小学阶段:开展短时学习、培养“编程思维”

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关注整体和谐,允许发挥创意,灵活调整课程时间,积极推进课程管理。

首先,稳步推进英语教育的学科化改革。将现行小学五、六年级作为外语活动的英语转为正式学科,并将外语活动提前至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实施。外语活动的课时数为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年35节课;正式学科的英语则为每周2节课、一年70节课。从现状来讲,由于不可能再为正式学科的英语增加课时数,因此每周2个课时数中的一节课用来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另一节课则通过展会、课间时间等进行10-15分钟的短时学习,灵活调整教学日程。在此过程中,还将充分发挥外语学习指导人员的能力,开展教师间协作的团队教学等。

其次,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为迎接全球范围即将到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日本小学将把编程教育纳入学科教学,各学科将在体验式学习指导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初中阶段:关注中小学教育的一脉相承

初中教育承担着小学教育至高中教育阶段的过渡衔接职能,将在小初高的贯通视角下推进学科教学的改革步伐,重点完善学生的政治素养、防灾教育、编程教育等。并且,重视初中学生特有的青春期课题,推进学校教职员工、家长、地域居民间的相互协作、共享信息。

高中阶段:高中与大学衔接改革下的学科重组

高中阶段,基于目前日本正在推进的高中大学衔接改革视角,将完善学科结构与学科内容。必修科目中设置“英语交流”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4项技能。国语学科细分为培养现实社会中言语能力的“现代国语”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言语文化”;“信息”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素养,深化编程教育与通信教育,积极培养ICT人才;选修科目中新设统合了理科与数学要素的“数理探究”科目,针对学生发现问题、积极解决并汇总结论的研究过程给予评价。

(三)“主体型、对话型深度学习”引领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为帮助学生形成贯通终身的自主能动型持续学习的能力,将基于“主体型、对话型深度学习”的理念进行课堂改革。

实现“主体型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要拥有浓厚兴趣、能够与自我的职业生涯走向衔接、时刻反思自我的学习活动,并将经验教训用于下一次学习。

实现“对话型学习”——通过与同伴协作,与教师及当地居民进行对话;通过阅读书籍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拓展并深化自己的思考与思维方式。

实现“深度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根据各学科特性激活思维,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入理解,明辨信息价值,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自我思考进行创新创造。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型、对话型深度学习”是指解决日本当今社会与当地社区具体问题的相关学习,开展这类学习并不是要新设课堂时间,而是要在现有的学习活动中融人“主体型、对话型深度学习”视角。例如,可以是贯通各学科的言语活动,社会科中探究并解决课题的活动,理科中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的学习活动,体育学科中解决运动课题的学习,美术学科中的表达与鉴赏活动,等等。

此外,根据儿童的成长阶段以及学习面临的具体问题,“主体型、对话型深度学习”的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当学生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需要采取措施激发主体性,深化学生学习。今后,日本将通过开展研学旅行、户外学习、社区实践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世间万物、培养丰富的人性。此外,为了培养学生活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将构建学校日常的ICT活用环境。

(四)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一是开展贯通中小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各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作为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平台的“特别活动”课程,并且针对每一名学生详细记录其职业生涯教育情况的“职业生涯护照”,确保该护照的有效连贯使用。同时积极协作当地社区,联动社会引领学生未来。

二是构建贯通教育课程整体的全纳型特别支援教育。为加深全体教师的理解,将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制定特别支援教育相关的课程框架。考虑到会有残障儿童进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普通班级,因此将在所有学科纳入相关的指导方法,展示具体案例。

三是打造和谐的班集体。日本政府认为,奠定儿童学习活动与学校生活之基础的恰恰是儿童所处的班集体,中小学校均应致力于班級运营的完善,让学生在氛围和谐、井然有序、相互团结的班集体中安心学习、积极创新。

四是进一步支援儿童所需的日语能力。面向那些海外归国学生以及日益增多的外国儿童,日本学校将开展不论年龄、针对每一个体的日语指导。2014年起,根据学生的日语能力,各学校已经开设了跨年级进行指导的“特别教育课程”,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所在年级的指导以及跨年级的特别指导。

(五)完善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改革

围绕学习评价,将与教育课程、学习指导方法的完善步调一致进行一体化改革,并将学习评价的完善纳入课堂改革、班级运营改革等学校教育的整体框架中。中小学的各学科评价将基于“知识与技能”“思考、判断与表达”“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三大要点,改革教学指导记录的模式。基于每一项目的学习评价,还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具体阐述和落实。此外,基于每一项目进行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全面的综合性评价,而是要重点考察容易被忽略却尤为重要的每一个体的优点、潜力、进步情况等,这些评价结果也将在日常教育活动或是综合评价中积极传达给儿童。

(六)“团队学校”将发挥更大的助推力量

在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的引领下,今后的日本教师将肩负更多职责,包括班级管理、学生理解、跨学科课程管理以及为实现“主体型、对话型深度学习”而开展的课堂改革、教材研究、完善学习评价等。在开展深入研修、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的基础上,日本将通过构建“团队学校”达到学校运营的高效化。

2015年底,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今后团队学校的应有形态与改革策略》报告中指出,日本将通过招纳具备专业能力的心理专员、社团活动专员、饮食营养专员、ICT专员、图书馆专员等作为校内的正式职工,与教师一同协作并各有分工解决愈发复杂多样化的教育课题,从而确保教师面向每一名学生的充足精力与时间。例如,在应对校园欺凌过程中,虽然心理咨询人员能够发挥一定的效用,但仅凭咨询人员却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如果将日常学习中的指导教师、从学生身体不适等症状中发现欺凌迹象的看护教师、从心理学角度提供建言与支援的学校咨询人员等集中在一起,通过这些不同专业、职责与分工人员间的相互协作,可以全面综合地加以解决。今后,日本将有效推进“团队学校”建设,从而为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的落实助力。

猜你喜欢
升级版学科日本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探寻日本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日本神社
中欧关系“升级版”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