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课堂的构建

2017-07-21 09:00杨勇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结论高中物理物理

杨勇

探究式实验教学即探索研究式学习,在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的表面现象进行探索,经过对现象的研究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在这种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高中物理的实验原理较为复杂,实验得出的结果容易出现偏差,这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增加了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究式实验教学十分必要,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一、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课堂的设计原则

探索性。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许多实验结论并不像初中那样显而易见,这就需要学生亲自探索,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注重对实验探索性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科学性。物理实验必须遵循科学性,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真实有效科学的结论,因此,科学性是实验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探究式实验教学也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开展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科学结论,自主探索物理知识并加深学习印象。

开放性。物理实验中有许多是没有唯一结论的,并且当下所得的结论也不确定在未来科技进步后是否还能成立。因此应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允许不同结论的出现。实验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实验方法的不唯一上面,学生可以自主通过多种方法来验证结论。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开放性原则,不能禁锢学生思维。

二、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课堂教学的特点

首先,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上主要是教师进行讲授,并且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之后按照老师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重复实验。这种授课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益处不大。然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作为引导者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试验,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醒即可,实验部分主要依靠学生亲自探究、分析、归纳。

其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应从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三、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课堂的构建

对探究式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进行探究式实验课堂构建时,物理教师应在上课前将本节课的实验环节设计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好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的引导性问题。在精研物理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符合学生思维的引导性问题。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首先给出探究式的引导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所演示的电磁实验现象,并总结和归纳电磁的内在实验原理。接下来,教师给出简易的实验材料,并讲解相应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独立观察,并提出创造性问题。

帮助學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不仅应注重知识的探究,还应该拓展知识的应用维度,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将新的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知识的迁移,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提出探究式问题,如物体动能改变量和势能改变量各是多少。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如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由学生自己进行测量和计算,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在测量时,通过选出纸带上合理的两点间距离,分别计算运动速度,从而找到动能改变量。之后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得到机械能守恒。学生在实验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通过探究式实验,学生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论高中物理物理
留言板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结论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