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2017-07-21 09:08贺瑞妮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意识语文

贺瑞妮

学生参与意识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含义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意义做了進一步的分析,通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和发现,自己建构,加快实现其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自身素质发展。

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基于学生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内因的架构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对知识产生渴求。而在外因上,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学生可能就会积极地向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寻求解答,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只有当二者真正结合在一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对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意义

当学生在课堂中变得主动时,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因此,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就变得非常的有意义。

1.变灌输教学为合作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很犯愁的一个项目。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的主体项目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此基础上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合作教学。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对学生采用的是灌输方式,而学生则是采取被动接受的方式。课堂上,教师总是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只是听,并且摘抄笔记。而在此情况下,学生基本上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状态,让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对话,与学生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扬,从而能够将学生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

3.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总是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两种范围。而新课程改革后,学生逐渐将丰富的课外活动带到课堂教学中,许多历史文化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再厌学,而逐渐变得对学习有兴趣。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对学生加以赏识,使学生更愿意走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实践,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2.营造自主参与的良好氛围。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仅是信息的交换者,而且还是情感的交流者。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创造一个自主参与的良好氛围,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实现师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要和学生主动交流,做到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对一些学生要特殊关注,例如学困生、残疾生。

3.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受身体状况和接受知识水平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自身知识比较丰富,那么他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外界知识的影响以及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个体差异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变化。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及时得到回应,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授课效果。新时期,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探索的欲望,优化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与学的共同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意识语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