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学习之新华启示

2017-07-23 15:29孙月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鹤庆区域化民族

孙月阳

(埃克塞特大学 英国德文郡埃克塞特市 EX4 4PY)

摘 要:本文通过作者在鹤庆新华村的学习经历已经文献的阅读,将着重阐述作者对于区域民族艺术形式的学习和继承与发扬的个人观点,即区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全球化文化变迁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对文化的区域性特性的保护提出个人的建议与见解。

关键词:区域化 民族 鹤庆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文化趋同性的压力和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技艺传承在与多文化形式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其传统文化独特属性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流失与变迁,进而导致部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技法失传或消失,但其特有的表号性属性不能,或者说为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也不能逐渐退出人类发展的视野。这个问题已经被一些民族文化研究者所发现与重视。例如,邹君和田仁波在《论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以鹤庆新华村为例》一文中明确提出‘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必然的文化变迁,如何在发展中寻求对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动态保护的重要问题。同时,邹君和田仁波选取鹤庆新华村为典型区域进行分析,探索民族民间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鉴于本人在鹤庆新华村的学习经历和文献的阅读,本人将提出对民族艺术形式的学习和继承与发扬的个人观点、建议与见解。

文化形式的载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舞蹈,戏剧,绘画,雕塑,金银器皿等等,其中鹤庆的民族艺术形式载体就是银器的制作。众所周知,‘小锤敲过一千年是对鹤庆银饰文化的最好的诠释,银器制作工艺和白族文化的融合是鹤庆民族艺术的重要特征。李灿松与周智生在《鹤庆新华村民族手工艺传承机制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云南鹤庆新华村的民族银器手工业,是当代中国西部民族手工业传承发展的一个典型的案例。鹤庆银制品制作工艺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授而传承下来。因此,这种传承方式在新形势下面临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所以,李灿松与周智提出新华村以及新华的工艺大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现代文明与文化传承之间有机契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促进鹤庆或者说白族特有的银器制作传统手工艺的发展[1]。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鹤庆的银器制作工艺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工坊式的学习---师傅带徒弟。师傅不收学费,徒弟免费打工,有象征性的工资,年龄在12-16岁左右,文化水平较低,以技艺学习为主,流动性强。这种人员的不固定以及文化素养的不均衡也是鹤庆和整个区域性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巨大问题。这一点在方李莉的《全球化背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考察所引发的思考》文中也有体现。方李莉提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男性青壮年劳力从多元文化边远地区向单一文化的城市流动逐年加强,这样在他们返回以前多元文化的生化区域之后就会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为了加入全球经济化的俱乐部,进而摆脱自身文化的边缘性而快速接受现代化教育。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失去的自身文化的表号性。从而带来的是区域的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的改变、重组和重构[2]。这些都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次,云南鹤庆新华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就是银器的制作与技艺的继承。因此,如何看待这种载体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 就像钱绍武在《漫谈写意传统——学习民族艺术形式的教学笔记之一》一文中提到“传统”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囊括丰厚宏博的“载体”,并对未来的发展取向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所以,发挥鹤庆银器发展继承的辐射作用是解决传统技艺文化学习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如何发展这种辐射性,笔者有两点建议:第一、有效的职业教育在民族区域的建设;针对学徒的年龄低和文化水平低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鹤庆地区,由政府牵头,民族艺人作为辅助力量,开办一个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分为两个授课单元,文化课授课单元和传统技术技艺学习单元。培养出学徒者本身的民族区域文化自豪感,进而达到文化和技术的双重学习的目的。这样就可以达到文化传承有人可传,在发展下去过程中有必要的储备的人力资源。当然这个职业技术学校针对本地的生源可以有优惠的政策,如免考,学费补助等。第二、高校教育与地方艺术资源的有机整合---也就是新艺术载体的加入。黄小明和黄跃国的文章《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研究》给出了高校与地方艺术构建的合理建议和自身对高校和地方艺术教育的见解。如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艺术教育建设,必须重视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这样高校艺术教育在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同时,不仅仅能够使艺术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还能够促进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发展[3]。

总之,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与文化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相适应。进一步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装饰风格要上突出鲜明的民族区域文化特征、反应浓郁的民族文化生活气息的特色、强烈表明作品的时代感。具有高文化品位、新的创新立意、高超的技术水平表现的传统工艺创作作品就必须充分学习、挖掘和继承特定区域的民族民间的傳统技艺和文化,让区域文化不仅可以服务与区域的艺术作品创作,也可以给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作品输入新鲜的创作灵感。民艺学习者的不断学习,才能在大量掌握和积累民族文化素材的基础上把握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的特有的区域属性即民族文化个性,进而获得作品创新的灵感,真正使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并使新时期的民族民艺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灿松, 周智生. 鹤庆新华村民族手工艺传承机制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4(2): 44-47.

[2] 方李莉. 全球化背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考察所引发的思考[J]. 民族艺术, 2006 (3): 6-13.

[3] 黄小明, 黄跃国. 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研究[J]. 艺术百家, 2005 (5): 147-150.

猜你喜欢
鹤庆区域化民族
大理鹤庆均华光伏电站(水井场址)项目介绍
我们的民族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鹤庆艺文志校注》前言
鹤庆古城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