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初中生物学复习效率

2017-08-01 00:00陈先华大田第六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病原体网络化

陈先华(大田第六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初中生物学复习效率

陈先华
(大田第六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整合建构法、辐射互联法及序化网络法等,构建合理的生物学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知识网络;整合建构法;辐射互联法;序化网络法

近年来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一般是一道试题考查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跨度较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有效的知识信息去解决问题。因此,复习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生物学知识结构体系,并进一步融会贯通,能自如地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问题,这对提高学生快速准确提取信息能力、考试能力及学习能力至关重要。系有了形象化的感觉和认识,在应用时就能避免出现知识混乱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也获得持续提升。

一、知识网络化的重要意义

所谓知识网络化,是指将每节课逐渐积累起来的、分散的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和层次规律加以归纳和整理,使得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与概括、由零散变成系统化与结构化。[1]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在应用时才能成功提取。[2]就好比你走进图书馆借书时,只要递上索书单,工作人员就能从茫茫书海中快速地找到它。这是因为图书馆中的每本书是按某种结构标准进行划分归类的。同理,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运用时就能准确、迅捷地从中提取到有效的知识。

1.有利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与记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如果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把知识联系在一起,那么多半是遗忘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看似零散,实际上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只有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将它们按一定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最终呈现有序的结构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延缓被遗忘的时间。

2.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归纳概括,提高学习能力

知识网络化不是简单地罗列初中生物学知识,也不是对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在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等科学整理后形成的。对知识进行有效整理和合理归纳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体

二、知识网络化的方法

1.整合建构法

整合建构法是依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整合形成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知识网络,以此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建构、理解和应用知识。

案例1:“传染病”和“免疫”等知识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的专题十“健康地生活”的重要内容。虽然学生较容易梳理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但“传染病”和“免疫”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就需要复习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入手,一是说明引发传染病的原因及其流行的基本环节,并根据其流行的具体环节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二是说明“人体具有一定抵抗病原体的能力”的含义,说出“抗原”是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通过把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病原体、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建构知识网络图(如图1)。

图1 “健康地生活”知识网络图

2.辐射互联法

辐射互联法是以某个概念或实例为中心,以此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案例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的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涉及的概念较多,包括生物分类,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及其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主要特征及保护多样性的意义。这些知识零散地分布在各册教科书。因此复习教学时,应引学生导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概念,分别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保护措施及分类等三个方面归纳整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如图2)。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让学生明确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复习效率。

图2 “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网络

3.序化网络法

序化网络法是把握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衔接,再以章节为单位将其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成为一个大知识结构体系。案例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的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包括人的食物来源、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等。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应用“构建-解构”方式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即引导学生建立“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网络(如图3),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系统虽然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才能完成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在“解构”各系统主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笔记,利用板图、板书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网络化。通过图文结合,以图释文、列表比较,化琐碎内容为精简归纳,形象直观又高度概括,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记忆和迁移。

图3 “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化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流水线法,树形拓展法、概念图法、思维导图法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同样的知识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

三、构建知识网络的复习教学关键问题

1.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有序化网络化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因此单元复习前可以要求学生先构建相应的单元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为了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应进行相应的训练。如教师边讲解边板画有关知识网络图,学生记笔记,学习有序化网络化知识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让学生课后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图,课堂上及时进行诊断与评价,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知识网络是经过深入地思考和科学地整理知识而形成的。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构建知识网络,并在试题提供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正确应用所学的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不要过分强调知识的结构化策略或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如果学生把握起来难度较大,只能增加学习的畏难情绪。

[1]王晓艳.中学化学知识有序化网络化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江钐.核心概念引领,优化概念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5(5).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病原体网络化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