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分析

2017-09-11 10:01樊佃怀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管状吻合术反流

樊佃怀

(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山东 邹城 273500)

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分析

樊佃怀

(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山东 邹城 273500)

目的分析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采用管状胃吻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两周进行24 h食管腔pH监测,用DeMeester对术后1个月、3个月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进行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pH值<4的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持续时间、>5 min酸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降低反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管状胃;食管癌手术;胃食管反流;分析

食管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90%以上的食管肿瘤都是食管癌,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此病,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1]。现代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大多以胃代食管吻合术为主,即切除肿瘤后再进行消化道重建[2]。但该方法手术后,会造成不同水准胃食管反流现象,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甚至还有引发食管腺癌的可能[3]。所以,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成了术后重要的难题,则需研究出有效治疗方式来降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4]。近年来出现的管状胃临床表现良好,本研究以我院食管癌患者为例,分析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5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8~76岁,平均(53.26±5.67)岁;男35例,女1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管状胃吻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纳入标准:符合食管癌症状的患者;无其他脏腑严重疾病者。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2 对比两组患者24 h的pH监测结果

表2 对比两组患者24 h的pH监测结果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管状胃吻合术进行治疗:在患者上腹正中切口或者左胸腔切口腹游离全胃,保留胃右血管及网膜右血管并将胃制成管状,从胃小弯胃角处使用机械切割缝合器将胃大弯和胃小弯胃壁缝合到胃底,制成直径2.5~3.0 cm、长度10~15 cm管状胃,以吻合正常残余食管和管状胃[5-7]。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手术按照操作要求严格进行[8]。

1.3 测定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后两周检查一次pH值,手术后1个月、3个月检查反流发生率以及RDQ(反流性疾病问卷)评价。患者先做好检查准备(监测pH值时,需要患者提前禁食8 h),采用便携式pH监测仪对患者食管腔24 h pH值进行监测,患者在这过程中可以自行活动,监测完后采用DeMeester进行评分[9]。

1.4 评价指标:分别对比两组患者DeMeester评分以及24 h pH监测中结果、>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持续时间、酸反流次数和pH值<4的总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的RDQ评分和反流发生率[10]。

1.5 统计学处理:选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比较,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检查时间: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两周24 h食管腔pH监测后显示,两组患者接受监测的卧位时间、立位时间和检查总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检查时间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检查时间

2.2 对比两组患者24 h pH监测结果与DeMeester评分:观察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pH值<4的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持续时间、>5 min酸反流次数以及DeMeest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反流发生率和RDQ评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反流发生率和RDQ评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反流发生率和RDQ评分

3 讨 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该病临床表现为胸骨痛或胸闷,这些症状在过度的劳动之后会加剧,后来会发展到咽喉干燥有异物等[11]。这些症状初期表现不明显,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则会出现进食哽噎感、进水困难等,导致身体营养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增加了病死率[12]。所以这种病症需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办法就是重建食管,以方便患者进食,提高生活质量。在重建食管时,常见办法是采用胃组织来代替,因为这样对其他器官伤害最小,且胃组织具有供血良好的优点,而且与食道管长度相当,但次方法唯一缺陷就是会造成胃食管反流现象,进而会导致食管腺癌的发生[13]。

近年来,管状胃吻合术取代了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14]。为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种代食管吻合术进行实验,实验得出,观察组的DeMeester总评分、24 h酸反流次数、>5 min的反流持续时间、最长反流持续时间、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殷汉华[3]等人分别采用管状胃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86例食管癌患者研究显示,管状胃吻合术后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5 min的反流次数、pH<4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时间等均低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结果与本研究相似。这表明管状胃吻合术更加适合重建食管癌患者食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管状胃能显著减轻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同时也能显著减少术后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5 min的反流次数、pH<4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周波.管状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综述,2014,20(15):2825-2827.

[2] 殷汉华,李瑞华,肖敬东.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10):1434-1436.

[3] 闫文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75-77.

[4] 陈秀科,何振波,张福维.食管癌切除术后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的病人肺功能比较[J].中外医疗,2016,35(21):87-88.

[5] 毛卫军,蒋治平,顾剑峰.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管状胃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154-156.

[6] 王伟,宋伟安,尚立群,等.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6): 945-947.

[7] 任宾.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16(1):109-110.

[8] 何家贤,陈桂荣,黄俊.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3):197-200.

[9] 黄继超.经左胸小切口联合管状胃切除术治疗食管癌34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86-187.

[10] 张新华.管状胃技术在预防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50-51.

[11] 黄耀龙.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对食管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6,29(2):350-351.

[12] 卞世军,郭俊,陈明会.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3):38-40.

[13] 蔺瑞江,胡文滕,骆伟,等.管状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8):950-957.

[14] 何松林.管状胃对老年食管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134-135.

Effect of Tubular Stomach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fter Opera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FAN Dian-huai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Zoucheng People's Hospital, Zoucheng 2735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ubular stomach on gastroesophageal refux after opera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52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26) and control group (n=26).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ubular stomach anastomosi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whole stomach esophagus replacement anastomosis. Two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24 h was monitored by pH, and the incidence of refux and RDQ were evaluated by DeMeester at 1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ResultsPatients with 24 h acid refux episodes, pH value <4 of the total time and the longest refux duration, >5 min acid refux episodes, DeMeester score, the incid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ux and RDQ scor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 tubular stomach can reduce the gastroesophageal refux symptoms, reduce the refux r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Tubular stomach;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Gastroesophageal refux; Analysis

R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013-02

猜你喜欢
管状吻合术反流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瑶台水古城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结肠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临床分析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