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价值

2017-09-11 10:02武国霞赵淑珍赵巧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溶栓

武国霞 赵淑珍 赵巧凤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医院,河北 邯郸 056400)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价值

武国霞 赵淑珍 赵巧凤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医院,河北 邯郸 05640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瑞替普酶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无灌注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6.7%),而完全灌注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无灌注发生率与完全灌注率在两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与LVESD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状态,提高心功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剂量;替罗非班;瑞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其病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1]。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其中溶栓治疗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抗血栓治疗价值重大[2]。替罗非班是目前国内常见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均有拮抗作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活化能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交联形成血栓[3-4]。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价值,为显著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预后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治疗后心肌灌注状态对比 [n(%)]

表2 :两组治疗后超声结果对比(均数±标准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为男性;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有瑞替普酶溶栓禁忌证的患者;新近(2个月内)颅脑或脊柱的手术及外伤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为(47.16±4.1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91±2.06)kg/m2;病史:糖尿病史34例,高血压史72例,高脂血症史30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42±2.81)年。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经我院明确诊断后,两组常规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 300 mg,静脉溶栓采用瑞替普酶(10 MU+10 MU 分两次静脉注射,推注时间≥2 min,间隔时间为 30 min)治疗。观察组溶栓后即刻静脉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10 μg/kg,对照组注射盐酸替罗非班20 μg/kg,都在3 min内推注完毕,继而以0.10 μg/(kg•min)速率维持滴注维持24 h。入院后即刻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5000 U,1次/12 h。两组均于溶栓 6 h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结果给予 PCI 治疗,两组 PCI 术中均经动脉鞘注入肝素5000 U,根据手术时间补充肝素3000~5000 U,并监测 ACT 时间。

两组患者常规应用他汀类、硝酸盐类、 ACEI、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TIMI血流分级(TIMI Flow Grades)标准,完全灌注(3级):对比剂通过闭塞部位远端血管床与近端血管床的前向血流速度类似。部分灌注(2级):对比剂顺利通过闭塞部位,闭塞远端的血管床完全显影,近端出现冠状动脉床。穿过但无灌注(1级):对比剂越过闭塞区域,但闭塞远端的血管床未能完全显影。无灌注(0级):没有前向血流流过闭塞点。

心功能测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选择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

1.4 统计方法:选择SPSS19.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与百分比表示,对比为t检验与卡方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心肌灌注状态对比:观察组的无灌注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6.7%),而完全灌注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无灌注发生率与完全灌注率在两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超声结果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的LVESD(34.99±5.31 mm)与LVEF(63.59±8.30%)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激活血小板、诱发血栓形成所致[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目的是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促进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患者术后无灌流现象经常存在[6]。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提高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溶栓治疗药物建议优先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阿替普酶、兰替普酶、替奈普酶等[7]。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无灌注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6.7%),而完全灌注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无灌注发生率与完全灌注率在两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SD(34.99±5.31 mm)与LVEF(63.59±8.30%)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血小板血栓的形成[8]。

总之,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状态,提高心功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 张玲玲,李学信,李小娜.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灌注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0):11-14.

[2] 郑海军,晋辉,杨长宝,等.经靶向灌注导管行梗死相关动脉远端用药防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中慢/无复流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9):17-20.

[3] 赵丹.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白介素17的表达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2):2651.

[4] 陈荣.PCI术中冠状动脉内不同途径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31):156-157.

[5] 左祖文,谭剑炼.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慢复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0):1359-1362.

[6] 袁利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07-208.

[7] 吴凯嘉,戴海岳,余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及心电图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 2016,23(23):16-17.

[8] 王宗帅.介入治疗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205-206.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027-02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1623208115ZC )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溶栓
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诊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