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胎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7-09-11 10:02吴素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胼胝侧脑室小脑

吴素霞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磁共振成像在胎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吴素霞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在胎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检查后超声初步确诊或可疑为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胎儿1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胎儿的后颅窝池增宽、侧脑室扩大、透明隔宽度异常或显示不清以及胼胝体发育不全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胎儿均进行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在胎儿出生后随访或胎儿尸检时统计神经系统畸形的胎儿数,并与检查所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超声和MRI在确诊或可疑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人数,MRI与超声诊断一致的病例171例;而超声怀疑异常诊断的7例MRI给予进一步明确诊断;超声诊断3例小脑蚓部显示不清或连续性中断,MRI给予更正诊断,排除后颅窝畸形。结论超声对于测量侧脑室、后颅窝池及透明隔间腔宽度与MRI上测量的结果相差不大,但是超声对神经系统某些先天性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全、后颅窝畸形等容易漏诊、误诊。磁共振成像在胎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的临床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较超声高,误诊率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磁共振成像;胎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

近年来,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发展迅速,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产前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1]。FMRI可以提供比B超更详细的产前诊断信息,在胎儿畸形的诊断方面具有其自身优势[2]。但是由于FMRI的检查比超声检查麻烦,费用较高,目前很多家长不接受这项检查。笔者研究选取我院检查后超声初步确诊或可疑为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胎儿198例的临床资料,这198例胎儿均进行了磁共振和超声两项检查,现将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检查后超声初步确诊或可疑为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胎儿1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胎儿的后颅窝池增宽、侧脑室扩大、透明隔宽度异常或显示不清以及胼胝体发育不全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孕妇均自愿进行超声和磁共振的检查。198例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7±3.5)岁,孕周20~37周,平均孕周(26.5± 3.2)周。

1.2 研究方法:在进行胎儿磁共振检查前告知孕妇在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扫描体位为:足先进,孕妇呈侧卧位或者仰卧位。使用美国GE公司的Signa HDe 1.5T MR扫描仪,使用8通道体部线圈,线圈下面垫上薄垫进行检查,防止直接接触到孕妇的身体。检查过程中切勿使用对比剂和镇静剂。扫描序列:T1加权像: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序列(FIRM);T2加权像:二维快速稳态采集(2D FIESTA)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800)序列;使用这些序列参数对胎儿的冠状位、横断位和矢状位进行相应扫描,然后根据胎儿超声所提示的异常或可疑异常部位进行重点扫描。由于胎儿在母体宫腔内不断改变,得以上一序列为扫描定位标准。控制特异性吸收率(SAR,单位质量的吸收射频能量,单位:W/kg)在3 W/kg以下。磁共振检查结束后询问孕妇是否有不适感,若有不适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主要着重观察下面几个方面:

侧脑室:胎儿MRI上主要测量侧脑室的宽度及观察侧脑室的形态。测量取胎儿头部丘脑横断位三角区脉络从血管水平扩张最明显的平面。重度脑积水:脑室周围实质厚<3 mm,侧脑室三角区宽度内径>15 mm;中度脑积水:脑室周围实质厚>3 mm,侧脑室三角区宽度内径至少为15 mm;轻度脑积水:侧脑室三角区宽度内径10~14 mm(图1)。

透明隔间腔:正常宽度上限为10 mm。透明隔间腔消失要注意警惕下列几种疾病:①胼胝体发育不全:是比较常见的颅脑发育畸形,侧脑室前变小呈现一个新月形和倒八字形的分离状态,侧脑室的体部几乎是平行分离状态,其后角和三角区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状态,第三脑室有时呈囊状,扩大,向上位于两个分离的侧脑室之间(图2)。胎儿磁共振可以显示胼胝体的全貌。②视隔发育不良:透明隔缺如,侧脑室前角变成方盒形,视交叉、视神经萎缩变细。可通过胎儿MR横断位及冠状位观察透明隔有无缺如,在正中矢状切面上观察视交叉和垂体柄情况。③前脑无裂畸形:分为3型,无脑叶型、半脑叶型和脑叶型,在胎儿MR主要依靠横断位和冠状位诊断。

后颅窝:后颅窝池宽度为胎儿正中矢状平面小脑蚓部与枕骨内缘间距,正常宽度上限为10 mm,>10 mm为增宽(图3)。胎儿磁共振可以直接测量后颅窝池宽度,也可以显示小脑半球及脑干发育情况,小脑蚓部是否存在,有无Dandy-Walker综合征(图4)可以直接做出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影像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部分或完全缺如,典型者呈喇叭口样改变,后颅窝池增宽且与第四脑室相通,小脑幕抬高,在MR上主要依靠横断位和矢状位诊断。

还要注意排除大脑皮层异常或神经元移行障碍、颅内出血、血管畸形、占位、脑膨出等。

图1 胎儿侧脑室增宽

图2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

图3 胎儿后颅窝池增宽

图4 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

2 结 果

比较超声和磁共振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人数,198例孕妇均进行超声和FMRI检查。超声诊断侧脑室增宽114例,MRI检查后有103例为侧脑室增宽(图1),其中5例MRI确诊为胼胝体发育不全(图2),而超声只是提示侧脑室增宽,透明隔显示欠清;11例MRI显示颅脑结构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后颅窝池增宽70例,MRI结果显示后颅窝池增宽63例(图3),小脑蚓部存在,其中1例超声提示小脑蚓部显示不清,2例超声提示小脑蚓部连续性中断,MRI结果显示这3例小脑蚓部均存在;1例超声诊断为Dandy-Walker综合征(图4),MRI检查结果一致;6例MRI检查结果为颅脑结构未见异常。超声诊断透明隔间腔宽度异常或显示欠清14例,12例MRI检查结果与超声基本一致;1例MRI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全;1例MRI诊断视隔发育不良可能大。

比较超声和磁共振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人数,MRI与超声诊断一致的病例171例;而超声怀疑异常诊断的7例MRI给予进一步明确诊断;超声诊断3例小脑蚓部显示不清或连续性中断,MRI给予更正诊断,排除Dandy-Walker综合征。超声对于测量侧脑室、后颅窝池及透明隔间腔宽度与MRI上测量的结果相差不大,但是对神经系统某些先天性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全、后颅窝畸形等容易漏诊、误诊。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加深,孕妇在孕期不能的到应有的保护,导致胎儿的畸形发生率正在不断增加。在胎儿分娩前对胎儿的情况进行正确诊断可以对胎儿的畸形情况进行分类,可以对一些严重畸形的胎儿进行适时终止分娩,避免严重畸形儿的出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但是什么程度的胎儿畸形需要即刻终止妊娠还没有一致的标准。目前有些学者认为:孤立性胎儿,其侧脑室如果只是轻度扩张,则预后较好;若为重度扩张,则预后较差,不过也和胎儿是否还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畸形有关[3]。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时,部分在出生后都会合并有癫痫或者智力障碍。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出生后病死率较高,智力低下,预后差,应尽早明确诊断,建议终止妊娠。超声检查由于具有实时、价廉、准确率高、对母体和胎儿无损伤的优点,现已成为产前胎儿常规筛查手段,特别是胎儿超声检查有一支巨大的熟悉胎儿异常的经验丰富的医师队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4]。但是超声检查不能直接显示出胼胝体的全貌,在孕中晚期难以穿透胎儿的颅骨,几乎不能检查到胎儿后颅窝的异常,包括第四脑室、小脑以及小脑幕后面的结构,这些结构中还可能包含有很多复杂的疾病。且超声视野较小,还容易受到孕妇的孕龄、孕妇的体质量、胎位、羊水的量、胎动、子宫肌瘤以及多胎等因素的影响,对医务人员的检查手法要求也比较高。

美国放射学会调查显示,在胎儿磁共振检查中,神经系统检查量居第一位。MRI可以直接显示胎儿的髓鞘形成和正常脑发育的过程,可以比B超更清晰,也更具有优势,可以提供B超不能提供的额外的信息,且准确率更高[5]。胎儿MRI对于脑室扩大的病因、胼胝体发育不全、后颅窝异常、神经管闭合不全、神经元移行异常、全前脑畸形、胎儿脑出血,脑肿瘤等获得性脑部病变异常的诊断相当可靠。磁共振可以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视野大,能清晰显示胎儿全貌,且MR不受孕妇体型、羊水量多少,胎儿颅骨和母体骨骼影响。当然胎儿磁共振也有不足的方面,如胎龄<13周不建议做FMRI,检查时间长,机器噪音大,胎儿体位易改变,图像会出现胎动伪影,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序列(FIRM)图像质量欠佳等。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在胎儿神经系统检查中是相对最可靠的,在B超检查基础上行MR检查,可以对超声起到补充作用,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更全面信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很高,值得推广使用。

[1] 衣蕾,周爱玲,李伟凯,等.MRI在胎儿颅脑病变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3):248-251.

[2] 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等.超声与MRI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分析[J].磁共振成像,2016,7(7):487-490.

[3] 沈家亮,刘毅生.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颅内常规MRI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3):233-235,239.

[4] 朱铭.胎儿磁共振成像-产前诊断的新技术[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3,6(4):1-2.

[5] Giancotti A,D’Ambrosio V,Filippis AD,et al.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and magneticre sonance imaging in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Apert syndrome:report of a case[J].Child's Nervous System, 2014,30(8):1445-1448.

R445;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078-02

猜你喜欢
胼胝侧脑室小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三维超声联合磁共振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中的诊断价值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2例
胎儿不同程度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孕妇及胎儿先天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MRI表现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动动小手和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