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方法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7-09-11 10:02李俊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病区药品医疗

丁 萌 李俊清

(天津河东区富民路67号66155部队,天津 300182)

PDCA循环方法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丁 萌 李俊清

(天津河东区富民路67号66155部队,天津 300182)

目的探究PDCA循环方法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2014年3月~11月的36个病区根据数字表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个病区,对高危药品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方法管理,对比两组不同管理方法的药品安全评估情况。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高危药品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专区存放、定量管理、专人管理等单项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方法能够通过科学的循环发现高温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提高医务人员对于高危药品风险的意识,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医疗安全,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保障。

PDCA循环方法;高危药品管理;安全管理

高危药品是指使用错误会导致药物对患者产生严重损害或危险的药品,这些药物的使用错误频率并不高,但是产生的影响却可能致命。随着人们对于药物药理研究的逐渐深入,对于高危药品的种类也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2000年提出的5类又逐渐增加了类别,其中包括静脉用镇静药和麻醉剂、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吗啡类镇痛药、注射用浓氯化钾(磷酸钾)、缩宫素注射液、胰岛素制剂等十几种高危药品。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治疗应该是以保证其安全为前提,但我国对于高危药品的定义较狭窄对威胁药品还不足够重视,仅对毒性药品、麻醉剂和精神药品进行管理。PDCA循环方法的提出为医疗工作者能够提高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对某院36个病区高危药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我们将某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的36个病区根据数字表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个病区,对病区内的高危药品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方法管理。两组病区药品种类、数量等方面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18个病区的高危药品进行按照以往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对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方法进行高危药品管理,即策划、实施、检测、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1.2.1 需要拟定医院内高危药品目录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将医院内的信息系统重新完善,对高危药品作相关标记警示,建立信息系统药师工作站[1]。

1.2.2 根据高危药品目录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标准流程;调动医、药、护等部门围绕高危药品建立管理组织。由院医务部门作为对医疗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的主体,药学部门根据国家药典、临床诊断指南等来收集、整理资料并宣传;院信息科利用药学部门提供的信息开发新的软件,将信息系统改良并完善,逐渐完成对各种高危药品的警示提醒,包括剂量超标、根据患者肝肾情况适用剂量、过敏核实等;建立医院信息药师工作站,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通知和大幅、药物咨询回复、药品相关信息查询回复、静脉药物配置审查及反馈[2]。

1.2.3 由院医务部门监督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由医疗质量安全等部门监督和实施关于药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考核,同时也作为医疗品质考核内容之一,药学部门草拟医院信息系统中关于高危药品的警示方案,经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会稿,达成一致后上交院药事委员会,经证实后投入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3]。

1.2.4 应及时反馈临床在检查高危药品管理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定期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通过医疗质量报告形式向院内进行通报,并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各相关部门对调整后的效果进行随机抽查;在不断的循环中总结关于高危药品的经验,并将已经得到印证的经验作为标准,从而不断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以及给药操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改进信息系统中关于高危药品的警示提醒,使临床操作更加简洁、方便,降低医疗风险[4]。

1.3 观察指标:由我们在某院联合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标准化流程、专区存放、定量管理、专人管理、专册记录、有效期管理、定期核查、意外事件等,对病区的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所有项均满分均为10分,4分以下记为差,5~7分记为及格,8~9分记为良,10分记为优,得分与管理质量呈正比,得分越高,证明管理效果越好,评分平均成绩=总得分/总项数。

1.4 统计学分析:基于统计软件(版本:SPSS19.0),建立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表示,通过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病区的高危药品管理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定量管理等各个项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区高危药品评分对比

表1 两组病区高危药品评分对比

3 讨 论

高危药物的误用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68年1例急性淋巴性细胞白血病患者因将长春新碱误用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毒性反应,虽然医师已经采取对应措施,但是患者还是在3 d后死亡[5]。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高危药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管理方法漏洞较多,并不能起到预期效果,因此研究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广大医疗工作者工作的重点。PDCA循环方法提出后经过改良更具有科学性,它经过不断的循环,每一次的循环都是一次问题的发现、解决的过程,是管理方案的一次优化,使高危药品的管理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平[6]。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一些医疗水平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并且在医疗机构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王少梅[7]等在研究PDCA循环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时由医护人员根据多年经验以及相关文献制定了针对所在医院的PDCA循环并进行了分组研究,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管理,一段时间后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针对药品安全评分,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关研究中针对临床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采用PDCA循环方法,配合反向鱼骨图法等制定针对性规定和对应措施,成立相关组织,加强培训、高危药品制定管理制度以及衡量标准等方法,结果发现医务人员对于标准的遵从率有明显提高,各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也有一定提高使医院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得到强化;我们在某院对36个病区采用不同的高危药物管理方式进行分组研究,通过策划、实施、检测、改进的螺旋式循环,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循环进一步解决,结果发现经过PDCA循环方法进行管理后,观察组的高危药品管理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管理质量较高,与王少梅等[7]的研究吻合,而且医护人员操作越来越规范,证明异物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风险意识有所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医院风险,提高了患者就医的安全性。

[1] 韩成林,孙丽,王庆华,等.PDCA循环方法在我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6,27(7):929-931.

[2] 粱雪茵,魏理,罗红英,等.应用PDCA循环实现我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41-143.

[3] 王爽,王钦,徐新,等.PDCA管理法用于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23):77-79.

[4] 程红勤,金颖,刘琛,等.PDCA循环在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0):1260-1262.

[5] 狄惠苗.PDCA循环管理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18):145.

[6] 刘莉,高杰.5S管理法联合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213-215.

[7] 王少梅.PDCA循环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330-331.

R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290-02

猜你喜欢
病区药品医疗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水果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