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用型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7-09-22 04:54王志国马春华李成凤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绥化应用型校企

王志国 马春华 李成凤

(绥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浅析应用型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王志国 马春华 李成凤

(绥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文章探讨了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从市场需求、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社团活动和师资等方面构建应用型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应用型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已迈“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阶段,承担着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重任,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1]。地方院校为实现顺利转型,在不断提升理论教学的水平的同时,更要将实践教学作为发展内驱力加以重视。对于地方院校,如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实现院校自身生存、特色发展的内在诉求,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应用型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基础

控制论中的核心思想为“反馈控制”,指的是将系统的输出信息返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利用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2],如图1所示。借鉴该思想,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与优化过程中引入两路反馈,如图2中所示,分别通过内环的教学质量监督反馈和外环的就业质量评价反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质量控制和不断优化。

图1 一般的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图2 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与优化框图

二、应用型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目标能力培养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提升课程实验层次,强化专业实训模块,丰富创新训练项目,拓展行业实践范围,精选实践第二课堂内容,探索出构建合理、运行有效并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的岗位相结合,并结合地方应用型院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充分地论证,把知识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和实习,把学生的能力分为专业认知能力、技术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院校和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以实用有用为原则,强化课程实验的综合设计性。把专业的实践课程根据层次划分,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创新训练和行业实践。对于每个层次的实践或者实验课程的内容逐层深入,每一层的实践训练紧密联系专业知识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并结合企业岗位进行把握,要求基础实验涵盖知识面,专业实训综合设计,创新训练拓展思维,行业实践贴近就业,把各层次实践与就业紧密联系,实现学生就业的无缝衔接。

(三)以工程应用为标准,加强专业实训的工程实践性。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中,设计各层次的实践项目,本着切合专业必须和工程应用为标准,要求系列课程的实践内容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到专业。各层知识的实践项目循序渐进,照顾大多数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参与和动手中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中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四)以科研和竞赛为基础,提高创新训练的丰富多元性。鼓励教师在科研的同时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申请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有效提升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相关的竞赛,提倡学生走出校门与其他院校师生进行竞争和交流,并根据竞赛制定奖励制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达到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效果。

(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开拓行业实践的崭新局面。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工程实践中心等工程实践平台上,开展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的行业实践。在校企合作平台中,精心选择合作企业,并在合作企业中精心安排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实践内容,以促进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并在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从高校毕业前,从专业知识和技能到情商建设上,完成由在校学生到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职员的转变。

(六)以社团活动为契机,打造实践第二课堂品牌效应。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组建相关的社团,并定期开展以科技小发明和应用作品制作为主题的专业社团活动,建立奖惩竞争机制,使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有利条件,打造出先于理论、参与度高、四年不间断、品牌化的实践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七)以双师投入为保障,增加师资和实践平台完备性。在构建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时,主要采用引进具有行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以聘用企业工程师为辅,同时兼顾主动送出实践教师到企业培养,三种途径并行,从多个角度快速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实践平台的建立与完善,要全面规划,逐步开展。

三、结语

本文在对国内外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趋势等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从市场需求、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社团活动和师资等方面构建了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能够使学生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第一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有效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刘华利.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4):91-93.

[2]马修水,何小其,钟伟红,等.“四维一体”渐进式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5):150-154.

[责任编辑 靳开宇]

G642

A

2095-0438(2017)09-0124-02

2017-04-11

王志国(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绥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2015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JC1215077)。

猜你喜欢
绥化应用型校企
何藩纪实摄影创作中的主观因素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新闻评论应注意在“度”和“点”上着力——《绥化日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