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绿化

2017-10-12 06:19沈志猛
现代园艺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绿化设计大学校园

沈志猛

摘要:高校校园绿化美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对学生及优质师资力量的吸引力,关乎学校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为学子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氛围,也是高校办校理念和特色文化的综合体现。本文从高校绿化的配置原则、功能分区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力图为校园绿化设计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化设计;树种配置;功能分区

1高校校园绿化现状

高校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引擎,是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然而,伴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重组、新校区建设使得校园面积成倍扩大,但很多高校校园绿化设计上缺乏科学长远规划,缺少校园文化氛围塑造,造成校园绿化千篇一律、照搬照套。具体表现在:部分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部分高校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等观赏效果,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部分高校绿化重复建设,反复修整,树种频繁更换,造成资金浪费。

2高校校园绿化应坚持的原则

2.1以人为本,注重营造和谐宽松校园氛围的原则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做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行为科学,充分发挥校园绿化的功能作用,营造多形式的空间,尽量为学生课间学习、交流、休憩创造一种围合、半围合的滞留空间,使校园环境景观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类型及办学特色。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任,校园绿化建设不仅要发挥绿化功能,还要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让环境能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容纳人的存在,尊重人的需要,发挥人的作用,使人与环境深深交融,起到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通过“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真正达到景观设计与本土特色文化、校园文化相渗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人文美景,给广大师生及来访者营造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

2.2造景為主,注重打造多姿多彩的生态园林的原则

校园绿化是在点、线、面、空间四要素的约束下,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配合校园建筑起着衬托辅助作用。因此,在设计中要树立“大园林”观念,要把校园作为一个“大园林”来建设,实现多树种混交,做到乔、灌、草、藤搭配,依据树种生理特性进行合理配置,把握好树、草、花的比例,尽可能选择多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植物不同冠型、色彩、质感搭配成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景观,构建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并做到自然景观与营造景观风格协调。在景观中适当增加雕塑小品,小品设计从构思立意入手,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如在教学区植物配置中可以运用桃和李,营造出“桃李满天下”意境。

3绿化植物的选择

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但本土之材,更赋予校园以浓厚的地域特色,最能体现一个学校、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特色。因此,在高校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应该坚持兼容并蓄,既要善于利用外来物种,又要尽可能地充分应用乡土树种尤其是乡土骨干树种,树种的选择和成景效果上都要体现大学教育的立足本土,开放包容的时代教育精神。

3.1骨干树种的选择

骨干树种一般布局在校园主干道两边及大面积绿地上,一般选用生长较快、树形较好、遮荫面大、深根、萌芽力强的树种,常绿和落叶应根据不同道路陛质进行选择。常用常绿乔木如:雪松、白皮松、湿地松、香榧、广玉兰、香樟、毛竹、乐昌含笑、侧柏、桧柏、罗汉松、杨梅、石楠、冬青、红果冬青、桂花、女贞、棕榈、含笑、月桂、枇杷、山茶、厚皮香、珊瑚、紫竹、椤木石楠、红花檵木等。落叶乔木如:银杏、水杉、落羽杉、榉树、马褂木、悬铃木、樱花、皂荚、刺槐、国槐、臭椿、重阳木、栾树、黄连木、喜树、泡桐等。

3.2灌木的选择

灌木适宜与藤本植物、地被植物、草花多层次结合,构建具有校园人文特色的园林景观,通过配置四季花木和彩叶树种,以季相变化来增强景观效果,往往能够达到四时有景、四季有花的效果。校园常用常绿灌木如:南天竹、十大功劳、金桔、雀舌黄杨、金丝桃、金丝梅、桃叶珊瑚、杜鹃、黄馨、探春、夹竹桃、栀子、六月雪、龟甲冬青、大花六道木、亮叶忍冬、女贞叶忍冬、小叶女贞等;落叶灌木如:腊梅、山梅花、绣线菊、棣棠、月季、玫瑰、海棠、笑靥花、卫矛、木槿、海滨木槿、醉鱼草、迎春、丁香、黄荆、牡荆、枸杞、斗球、锦金银木、接骨木、红瑞木、紫薇、小檗等。

3.3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不仅能够让野草失去生长空间,而且能为园林作品增添自然美,使之更具生机和吸引力。通过枝、叶、花、果等合理搭配,能够营造多种生态景观。校园绿化常用地被植物如:木香、地锦、紫藤、蔷薇、麻油藤等藤本植物;早熟禾、高羊茅、麦冬、吉祥草、结缕草、白三叶草等草坪植物;美人蕉、紫罗兰、三色堇、羽衣甘兰、雏菊、金盏菊、一串红、红花醉浆草、白三叶、仙客来、报春花、鸢尾、矮牵牛等草花类植物。

4不同功能区植物配置

校园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对景观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在坚持总体设计风格的前提下,要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4.1教学区

该区植物选择要突出层次感,在不同角度观赏都能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作为展示学校的生态文化内涵的最重要的分区,要结合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品加以强化,重点处理教学主楼、图书馆、实验大楼、行政楼的周边环境设计。绿地宜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树木可采用对植、列植或在建筑物两侧栽植绿篱,围成半封闭的空间,也可少量的采用孤植,栽植树型优美且能烘托幽静气氛的树种,如合欢、三角枫、广玉兰等,但植物不易太靠近建筑物,以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

4.2生活区

鉴于该区人流和车流活动时间较为集中,生活区在进行树种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以方便教职工、学生生活和休闲交往为主要目的。树种多选择多花或香味树种,如玉兰、合欢、柿子、桂花、石榴、丁香等,绿地内多设置绿荫花廊,种植紫藤、凌霄、木香等攀援植物。适当处栽植雪松、广玉兰、栾树、合欢等高大乔木,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

4.3运动区

作为学生体育锻练的场所,植物选用不宜过多,配植手法不宜太过复杂。室外运动场地的外围上层应栽植高大挺拔、分支点高的大乔木,形成的绿荫可以遮挡夏季直射的阳光和冬季寒风的侵袭,同时对飞球有一定的阻拦作用。

4.4主出入口区

作为学校的窗口区,是学校文化特色、风格面貌的集中体现,其设计要简约、明快、大方、开阔、自然,要尽可能多地融入高校文化因素,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在树种的配置上注意竖向与横向的对比,使之形成透视感强的夹景,主大门两侧的设计以自然式配置为主,多栽植多花、季相变化的观赏树种,也可独植或列植名贵的观赏树种。

4.5内部道路系统

主干道绿化以遮阳为主,树种宜选择高大挺拔、冠大荫浓的树种,树种选用栾树、针叶树、银杏等,短距离的路段上可栽植常绿乔木如雪松、云杉等。支路、小径绿化以美化为主,道路外侧留有带状自然起伏绿地,避免规则平直给人带来的死板感,其间间植常绿树及花灌木,使景观活泼而富有变化,着力给人营造一种步移景异的美感。

高校校园占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这就对校园景观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校园绿化设计时,应侧重构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效益,让校园成为鸟语花香的“森林公园”,为师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绿化设计大学校园
对大学校园内流浪动物的管理建议
居住小区功能空间中的绿化设计研究
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及实践探讨
当代大学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体现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分析
大学校园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