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瑞姆的自理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提高正确执行率

2017-10-17 07:09孙艳红王莹莹王珊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自理痉挛正确率

孙艳红 王莹莹 王珊珊

(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奥瑞姆的自理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提高正确执行率

孙艳红 王莹莹 王珊珊

(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奥瑞姆自理理论在脑卒中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正确执行率。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脑卒中入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执行康复护理常规,协助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实验组40例,运用奥瑞姆护理体系评估患者,进行分类护理,充分调动照护者的自护力量。每周2次进行患者良肢位摆放率和摆放的正确率调查。结果 实验组第1周良肢位摆放正确率91.63%,第2周95.01%明显高于观察组第1周正确率51.94%,第2周正确率62.05%。结论 奥瑞姆自理模式理论应用于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能够提高良肢位摆放的正确执行率。

奥瑞姆自理模式;脑卒中;正确执行率

首次卒中后6个月肢体痉挛情况调查,痉挛整体发生率1个月时是42.7%,3个月和6个月时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63.7%和65.7%。上下肢痉挛的发生率在3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通常在3个月内出现,上肢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下肢[1]。脑卒中早期抗康复护理,重视患者良肢位的摆放与维持,使患肢处于抗痉挛体位。并对患侧肢体进行触摸.适当挤压,对恢复患肢的感知功能及深浅感觉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2]。每l~2 h对患者进行的体位转换。如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等,身体各个关节的不同位置均可传人大脑,给大脑正常的刺激。给予肩关节功能位,防止肩部并发症。防止压疮的发生。奥瑞姆提出自理理论,是围绕护理目标,最大限度的维持及促进患者的自理。奥瑞姆自理模式理论应用于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正确执行良肢位摆放的比率,确定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中能提高护理质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间于我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在我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实验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2~82岁,平均66.42岁;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6.48岁、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责任护士给予患者良肢位摆放。

1.2.2 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奥瑞姆自理模式理论,进行护理系统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照护者的执行力,按照完全补偿性、部分补偿性护理系统,护理人员给予健康宣教指导,护理技术指导。完全补偿性护理,通常适用于ADL≤40分,伴有认知障碍、失语。患者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要他人服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定时变换良肢位,部分补偿性护理通常适用于ADL40~60分的患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照护者执行力高,护士给予良肢位摆放演示,通过多次指导教会其照护者进行摆放,并监督。支持教育系统适用于ADL>60分的患者,认知正常,能表达自己需要,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护士需向患者及照护者说明良肢位摆放的意义,教会摆放的技巧,满足其自理技巧。

1.2.3 观察指标:每周2次调查患者良肢位摆放率和评估摆放的正确率。自拟良肢位摆放的正确方法评分量表,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实验组护理第1周、第2周执行例数与平均正确执行次数 (±s)

表1 观察组与实验组护理第1周、第2周执行例数与平均正确执行次数 (±s)

例数 第1周 第2周摆放例 正确项数 正确率% 摆放例 正确项数 正确率%观察组 40 60±1 320±7 51.94 56± 2 400±6 62.50实验组 40 76±1 580±6 90.63 79± 1 608±5 95.01

1.2.4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方案均由责任护士调查客观评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前后评分对比,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实验组第1周良肢位摆放正确率91.63%,第2周良肢位摆放正确率95.01%,明显高于观察组第1周正确率51.94%,第2周正确率62.05%。奥瑞姆的自理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提高体位摆放的正确执行率。

3 讨 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病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能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骨盆后倾等并发症及早期诱发患肢分离运动,是康复护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床上良肢位的摆放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3-4],奥瑞姆强调了患者在自理模式中的主体作用,它通过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自护需要等因素,确定患者的自护不足,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激发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恢复和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特性[5]。同时帮助克服自理的局限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为患者回归家庭奠下基础。

[1] 时关芳,朱美红,顾旭东,等.康复护理干预对单翻空间忽略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11-512.

[2] 贾哑平,金钰梅,沈泉梅,等.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1年后生括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29-930.

[3] 王毕云.脑率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按放的效果观查[J].中原护理,2007,2(1):14-15.

[4] 张枝葵,杨建芹,何俊芝,等.偏瘫患者良姿位的摆放及房间的布置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7(6):222-224.

[5] 田秀梅.奥瑞姆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30-31.

R743.3

B

1671-8194(2017)26-0131-02

猜你喜欢
自理痉挛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我是自理小能手》说课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我会“自理”啦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生意
“喵星人”占领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