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以西安“丝绸之路”的实践活动为例

2017-10-21 08:39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实地考察丝绸之路西安

谢 梅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以西安“丝绸之路”的实践活动为例

谢 梅*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在新一轮课改中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设计了为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西安“丝绸之路”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活动设计,笔者主要从实践区域概况、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的总结以及评价与反思这四个方面阐述,为其他教师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近年来,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促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学校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地理、物理、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1]。为此,国家对学校的课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观察、体验、感悟、和理解人类长期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在人地协调基础上所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内涵,选取西安“丝绸之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址作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载体,通过设计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具有地理意涵的文化遗迹,促进其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一、实践区域概况

西安,又称“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长安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将国内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远销到中亚、欧洲等地区,除此之外也把这些地区的先进农产品、工艺品等也汇集到长安后在扩散至国内其他城市。当时,来自各地的商人、传教士等在此从事商业、宗教和文化交流活动[2]。在汉唐时期,古长安与古罗马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西安凭借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再次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

二、“丝绸之路”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活动准备

将全班分为6个活动小组(每组5-6名成员),每小组选出两名负责人,分配各组实地考察的任务:①各组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渠道,独立收集、整合西安丝绸之路遗迹的资料。②每组对应承办一个文化遗址的解说工作,其内容包括该古迹与古时“丝绸之路”的渊源、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的要点。在活动开始之前开展学生的安全教育会议,并发放告家长书。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在进行实地考察时能有针对性地实践,应在开展实地考察之前公布探究的课题。笔者根据学情、课标要求和西安丝绸之路可挖掘的地理探究点,设计了难度与能力分层明显的3个类型、6个实践活动子课题,并在实地考察半个月前发布,供各组自由选择(见表1)。

表1 西安“丝绸之路”课题研究相关子课题

注:难度依据主要从思维力深度、拓展领域、操作的难易等方面来划分。

图1 西安“丝绸之路”部分景点游览示意图

(二)实施过程

在同一天时间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课题进行实地考察。比如第四小组选取的是探究佛教信仰在西安兴起的原因,在进行实地考察过程时,首先要确定考察路线(图1为学生绘制的游览示意图);其次,每到一处遗迹,组长要进行解说;之后组织组员逐一参观、考察,而组员则认真听讲、记录。在此之中,学生用心去感受丝绸之路古遗迹和文物,在真实的情境中强化感性认识。

三、“丝绸之路”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能够对学生实地考察结果进行评价,笔者坚持发展性的

地理学习评价方式,设计了评价量表并采用开放式的“自我评价(3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40%)”模式从而对学生的研究学习成果进行不同维度的评价[3]。

表2 西安“丝绸之路”课题研究学习成果评价

评价表的填写说明:

评价表满分为100分,各项分三个等级:A代表20分、B代表14分、C代表8分,综合等第80-100分为优良,60-79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4]

在汇报展示之前,各小组提交一份实践活动总结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标明每位成员的分工),然后由组员代表在班内汇报展示课题研究情况(包括搜集资料的内容、方法、步骤、小组的分工等)。每组完成汇报展示后,师生认真填写评价量表,并提交给专人负责统计分数。汇报结束前,公布得分结果。

四、“丝绸之路”实践活动评价与反思

在学生汇报展示阶段学生已经进行过自评,此时教师要把学生自评的分数统计起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两方面来进行点评。此次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实践性活动设计,满足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文化教育、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应用于户外地理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灿烂辉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激发民族自信心。但是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查找资料的不完整性、有些课题操作起来困难可能有些大、部分小组之间的合作不密切。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平时知识学习比较僵化,不能够学以致用,所以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践学习活动。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Z].教育部,2014.3.

[2]李传顺,孙建华.将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N].西安日报,2013-12-09(010).

[3]黄榕青,杨如树.高中地理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探讨——以人教版“必修3”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5(1):37-39.

[4]周宝春.初中物理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

G

A

1006-0049-(2017)21-0083-02

谢梅,女,汉族,陕西安康人,福建师范大学,2016级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

猜你喜欢
实地考察丝绸之路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电商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和对策解析——基于井冈山市的实地考察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分析细节处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施效果
实地考察中原古战场 进行开放性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