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结合方式”的思考

2017-10-21 06:12商大恒张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商大恒 张丽丽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结合方式”的问题,是事关如何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落到实处的一个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思考“合理结合方式”的问题,导致了在思维方式上出现偏离,无法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澄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命题中的“怎么去教育”即“合理结合方式”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切实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合理结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42-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结合方式”的现状

以往人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怎么去教育”,有的是采用传统的“体用关系”思维模式去进行解读的,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课为“体”、以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为“用”,简称“理体—实用”的观点;或者相反,认为是以高效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为“体”,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用”,简称“实体—理用”的观点。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的错误认识。“体用关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的问题,会导致或者偏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轻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教育的作用;或者偏重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实际操作、轻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为,具有内在逻辑统一的、整体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是不能“体用关系”来解决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是不能从传统的“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去进行解读的。因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的命题,如果用传统的“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预设成主体,把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当成客体,或则相反,这都会不仅会造成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造成把客体误认为是主体、并忽视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的真正主体,从而导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的错误理解。采用传统的“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是不可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作出合理解释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结合方式”的分析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的问题,应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之间内在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去进行理解,即从实践的统一过程中去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怎么去教育”的内在主客体关系。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来说,就是要求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内在高度统一形成联动机制,在过程的联动中,以“大学生的思想为特点去实施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1]、又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求这个方法论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问题上能够遵循着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去教育”问题上,我们认为,不能抽象地谈论诸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则和方法,而应在具体地贯彻这些原则和方法中,在整体上体现出“既‘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又‘走向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思想教导”这个更为根本的原则和方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结合方式”应有的途径

所谓“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完全回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书本的相关话语,而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实施教育,探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和趋势。从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几乎都表现为是一种独白式的:或者完全以课本的条条框框去套用现实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就是回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即理论的“文本”中,“去把握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2]。

“回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走向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思想教导”这种内容和方法的高度统一,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在具体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则和方法时,应在整体上体现出“既‘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又‘走向高校党政干部、学工干部、团干、辅导员思想教导”这个更为根本的原则和方法,让高校的学工干部参与到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同时让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来,这种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把现实中存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炼为理论问题进行论证,又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规律、方法和问题升华为现实问题进行指导和检验,这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结合方式”的高度的统一,才是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必须有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49.

[2]方美容,何秀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进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16

作者简介:商大恒(1986-),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职称:助教。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