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2017-10-21 06:12冯玉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策略

冯玉杰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学会知识、会学知识,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科学精神、创造精神,是一种打破传统课堂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自主 探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17-01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主动质疑,想办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动手实践,不断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树立自信,敢于尝试,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遇到困难和障碍要积极地与人合作,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化解矛盾,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人,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打造智慧课堂,让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绽放。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呢?

一、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课堂上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数学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精心设问,让学生多思、多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问题情境能打破小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具挑战性。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疑到思,由思到知。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诚然,兴趣是最好的導师,能消除学习上的疲劳,为学生自主学习新知做铺垫。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出示大屏幕,精彩的祝寿场面。“同学们猜猜看,今天的老寿星是谁呀?” “猜一猜今天来了多少种小动物”?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猜测着。然后,根据颜色的不同把鲜花进行分类数一数。小组合作,组长分工,记录员记录。学生们用手指着,有的组还争论,课堂活动很愉快。大家统计完毕,小组汇报结果,学生不断提出见解,在问题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学生探究统计的意义,令学生耳目一新。教师运用情境巧妙地把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把问题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归类能力。

2.游戏情境,鼓励探究。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具有娱乐性,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游戏改善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学生在游戏中能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课堂不再压抑与沉默,学生不再成为接收数学知识的容器。游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动机,让学生有探究的动力。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教师恰当地运用数学游戏,能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新境界。例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左右”这一概念,依据教材精心设计了“听口令做动作”的数学课堂游戏活动,点燃了小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教师说口令,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做正确者可以得到教师奖励的小红花。师生在游戏中互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也启迪了思维,张扬了个性。

二、打造智慧课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是数学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从小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出发,营造平等、亲和、融洽的探究氛围,消除学生数学学习的紧张情绪。以童趣进行教学,以真情激励学生,调动参与兴趣,打造智慧课堂,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无拘无束地展示创造的才能。让自主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小学生在“探究”中自学,在“自学”中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展示才华,舒展灵性。在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合作、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用欣赏和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推理、实践和猜测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概念,把数学知识细化、形象化,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前一起为每个小组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对。课堂上,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实验,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剪、拼、移等操作活动,然后讨论交流,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热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探索,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依据教材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学生在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的桌子上摆设商品,摸拟购物情境。学生需要什么商品就买什么商品,在讨价还价中体验购物的快乐,在付款中掌握了纸币的换算方法。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也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体会到了数学的用途。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精彩课堂,凸显创新理念,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冬.谈学生如何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J].中国培训,2015,(18).

[2]朱军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32).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策略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Passage Four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