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7-10-21 06:12彭凌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职院校问题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养专业领域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根源,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行为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职院校新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84-02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高教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调查显示28.6%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正确引导,避免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抗压能力差。

现在的高职学生多为95后的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不可避免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遇到困难时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期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惰性心理。故许多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待提高。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成绩中等,面对高考的挫折感表现出一定的不自信,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没有清醒的认识,对自身也缺乏明确的定位,容易表现出烦躁、自卑等抑郁心态,挫败感明显。

2.人际交往能力一般。

高职学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价值观有待完善,在处理问题得方式方法上还不成熟。伴随着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问题,部分同学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宿舍关系、情侣关系等问题,有时也不能协调好爱情、友情、学业之间的关系,可能引发与异性交往陷入误区,与宿舍同学矛盾激化,导致心理失衡,甚至走向极端。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对大学生活不适应,沉溺于网络游戏、社交等活动,缺乏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出现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的恶性循环。

3.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的高职毕业生人数日趋增加,“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岗位数量趋于稳定,就业期望预期也一再降低,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凭略低于本科生,故薪资要求上也会稍微降低要求,这给高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部分学生会担心自己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水平无法承担家庭压力而走向极端。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自身的心理素质低导致抗压能力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95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里,娇生惯养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学校的独立生活。进入大学之后,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学生对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以及地域文化差异等问题不能做到正确处理,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二,无法适应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刚进入大学时,所有学生都必须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高职教育和高中教育又存在本质的区别,比如在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教学模式等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这对许多自制力有待提高的同学造成了困扰,从而出现心烦、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休学或是退学。

第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是学生心理存在落差。一方面,大学生原本是“天之骄子”,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这一认知越来越淡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由于所学专业的前景和自己的未来预期存在冲突,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往往会不断降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包括高考失利不得已进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平衡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产生积极性,从而表现出情绪失落、焦躁或是厌学的状态。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解决的措施

1.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而言,高职院校有必要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系统的教育疏导,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因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悲剧发生。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心理档案数据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掌握,并根据结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老师对针对性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障碍。对于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也应经常性的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学校也可以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课和选修课,并定期在食堂等场所普及健康教育,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发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十分必要,从国内的实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成立了相关的机构部门,负责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使学生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學方面的师资可能无法应对全校的学生团体,导致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中心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其被忽视。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在增加师资力量,同时鼓励健康中心的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发挥学校在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通常与辅导员老师联系较为密切,因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学生心理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提前预防,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与院系领导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还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日常沟通,从家长那里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沟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以及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竞争不断激烈,学生在学业以及就业上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准确把握高职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运用有效途径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彭凌丽(1989-),女,汉,湖北武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高职院校问题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