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求异,提升教研水平

2017-10-21 06:12向磊贺琦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创新教育

向磊 贺琦

【摘要】提升教研水平,对提高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和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学校教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求异创新思维,不能过于局限。针对如何提升教研水平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求异思维,创新教育,教研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31-02

一、引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讲的是一种精神,当教师就必须具备这种精神。但我不愿看见教师“到死丝方尽,成灰泪始干”那种悲惨的结局。教学应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是什么呢?它指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有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师就越教越有生命力,而不至于到枯竭的地步。到哪里找“源頭”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切忌把日常工作都看成是理所当然。“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这就是求异思维,也是孕育教研和创新的源头,还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不竭动力之一。

二、 求异思维现状分析

求异思维反映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常规管理方面就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备课写教案,上课辅导,考试等,还有补课好不好?是不是课上得越多越好呢?。这看起来学校认认真真,教师兢兢业业,家长尽心尽力,学生轰轰烈烈,到底有没有好处呢?大多数老师从不去考虑,每天都在应付着加班加点,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创新,不敢实验一些新的做法,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老师也许顶多只能称得上是个敬业的老师,当他们真正老了时也许就是“丝方尽,泪始干”。

要创新你就得突破习惯性、常规做法,要乐于求异。你要想在自己的行业中有一席之地,你就得跟别人不同,你的做法就得比别人要先进。比如说,有的教师生担心学生学不好就经常陪着学生坐在教室或者实验室里,但我觉得培养学生就象培养小孩走路一样,首先要领着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要松手了,你总是抓着小孩的手不放,小孩怎么能学会独立走路呢。你要想松手让小孩自己走,你就得想办法如何才能松手,这就促使你去研究,去想办法,如果你真能想出一个好的办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话,你至少在这一点上就与别人不同。你天天坐在教室里守着学生,你会研究这些问题吗?不会的,你只能学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说一些“某某同学不要讲话了”训导性语言。但是在求异的过程中你必须要考虑周全,尽量不能出现失误,切忌为了标新立异而去破坏一个好的常规,造成教学事故。

三、如何提升教研水平

如果说不在教室里坐班不能反映出你工作的积极性,怕遭来非议,我觉得也情有可缘。那么课堂上少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总可以吧!这个做法不仅学校会赞成,专家也提倡。现在有些教师还在研究知识的体系,对“满堂灌”还津津乐道,仍然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讲技能要点时,绝对不让一条规则漏掉,讲课时一黑板一黑板抄给学生记,备课时,先去搜索信息,然后从信息中选出他认为有用的东西,一幕一幕地放给学生看,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一概忘记了。结果教师讲个不停,学生背个不息,久而久之,学生的那么一点学习兴趣也背掉了。我一直在想,你不去研究一下市场需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需要学生具体掌握哪些技巧,你讲过的到底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学生吗?干吗你就这么吝啬,舍不得多给学生一点发挥自由思维的空间呢?干吗你就没有这个胆量去尝试自学辅导法呢?你天天守着讲授这个门槛,不敢越雷池一步,还能研究出什么新名堂?还能创新吗?你就这么担心因某点知识没有讲到学生就一定就业不好吗,而对一些最简单的东西却视而不思呢?对于一个技能训练操作水平很高的学生来说,你还有必要花一节课或两节课给他讲解原理吗?

我这里讲的不是不要讲,问题是如何讲。尤其是理论知识,繁纷复杂,如果按条条去讲,学生肯定没有兴趣。要教好技能课,教师就得自己先精通技能,要站在比教材更高的位置上去认识教材。如果真的把技能操作研究透了,他教的时候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游刃有余,才不至于循规蹈矩。 再则,在研究技能操作时我着重研究如何使技能操作更加简练,如何使技能操作容易让学生接受,不是去钻牛角尖求深求宽。上课就像画森林,画家只要重点画好几棵,假如一枝一叶,枯藤瓜葛,一板一眼都画出来,辛苦且不算,精芜不辨,主次不分,鸡毛鸡肉一起吃足以让人反胃。 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在钻研的过程中提纲挈领地讲一点。

一个教师教一世书,只要敢于向常规提出质疑,只要敢于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他肯定会有过人之处,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做法上,不能上升到理论上去研究总结的话,教书匠的“匠”字是除不掉的。要想除掉这个“匠”字,你必须要学会总结。如你在教学上遇上问题,你就得在当天追根溯源弄个水落石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如果你在某堂课上对某种教学方法感觉良好,你就及时写点体会或教学反思,首先写小文章,慢慢过度到写各种文章。你写的东西发不发表,不要太在意了,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做下去,当你的功夫真正到家了,水到渠自然会成。你体会到的东西也许你认为比别人的要好,其实别人的很可能比你的更好,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切记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你的做法确实有独特之处,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话,你就去写,只要你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这些做法,文章就会成功。假如你学了个新的理论,就编一些事实去盲目迎合这个理论,这样的文章就毫无意义了。

四、结束语

创新源于求异,死守常规是没有出路的。你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敢于提出质疑,乐于研究,大胆创新,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及时总结推广,当你有一天真正老了时,才不至于到“丝方尽,泪始干”的程度,你的思想还会在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 高俊.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6-27.

[2] 张义昌,潘家俭.加强校本教研活动 提升教学技能水平[J].才智,2010,(33):29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策略探索与实证研究(XJK17CZY055)》。

作者简介:向磊(1982-),男,苗族,湖南麻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教育、网络安全。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创新教育
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