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研究

2017-10-21 06:12陈旭房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衔接

陈旭 房华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中等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有力衔接,能够有力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环节。要实现多种教育的融会贯通和彼此促进,要求在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上更加重视。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51-02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与普通高中并列,是初中后教育。这种教育类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技能性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紧密联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中等职业教育同普通高中教育相同,都会关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二、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

相对于吉林省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显得比较薄弱。對于吉林省这样的资源型大省,全力发展全成熟、完备的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能够为农村初中后继续教育增加力量,促进改革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吉林省整体群体素质。目前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实践情况仍旧不容乐观,这就导致其在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上显得不完备与不成熟,缺乏力度。农村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不紧凑,在生源过渡、教育资源、师资等各方面都没有良好的互动。

近年来,吉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地区开设的学校数量非常少,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程度薄弱,这为后续的宣传及招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暂且不考虑学生方面的因素,从教师的角度看,他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态度和推荐程度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和家长对该种教育类型的基本认知。很多教师本身存在着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在管理、教学、师资等方面均薄弱,教育层次低于普通高中教育,因此优秀的学生要首先考虑高中教育,余下学生再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加上升学率的要求,教师往往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农村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比较少,本身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就不够,加上教师建议以及舆论导向,很多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就直接进入社会,不再接受教育。

由此可见,在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生源的环节上,农村的义务教育并没有做到预期效果,不论是生源数量还是生源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推动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建议

要实现农村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必须将农村的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资源进行衔接与融合,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才能在农村发挥作用,实现教育间的相互推动,实现“人人有学上,适合人人上”的目标。

1.加强法律及政策保障

技能型教育要想更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应该借鉴一般性教育的立法,最好纳入义务范畴。从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只有通过立法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才能实现教育公平,能够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后续教育的有序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及国民素质。通过立法将职业教育进一步规范,在法律上对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规范,在教育目标、教学要求、财政支持力度方面明确规定,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建立起农村初中向中等职业教育输送人才和初中向普通高中输送人才的双渠道,保证两条渠道都畅通,构建适合吉林省的教育体系。

2.保证财政投入

吉林省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存在着比例小、范围小、主体单一等问题。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显然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进一步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持续增长。农村义务教育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占重大比例,经济落后的现状更加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财政支持,尽量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性。通过财政性投入的增加更好地吸引生源,改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等。在增加财政性投入的大前提下,必须强化财政收入的主体,集中社会资源,实现主体的多样化;将财政出资落实到地区各具体部门,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应当有详细的使用计划和规划;必须对资金的去向进行有力监管,实地考察教育的现状及实际困难;资金的使用方面,必须设立专项财政支出,为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情况提供特殊保障,以特殊津贴的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给予补贴和帮助,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实行财政政策。

3.构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体制

从教育类型和农村教育的实际看,应当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学校的办学应当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实际息息相关,专业设置一定要结合实际。培养方向决定着学校专业设置,学校要坚持以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为中心,专业设置不断调整与优化,灵活地设置专业培养途径,力求能够结合实际地将技能教授给学生。根据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基础,找准学校的专业定位,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允许学生灵活选择上课方式,如全日制教育或者函授教育等,具体的上课方式也可以灵活选择,最大程度方便学生学习。教育结束的时候,根据不同专业授课情况和学习情况,学校可以授予职业技能或者资格证书,同时授予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

4.增强教师队伍力量

农村地区经济贫困及发展缓慢,对于教师的吸引力非常小。吉林省政府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的学校建设和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培养和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可以引导城市教师到农村进行帮助教学:城市优秀的教师,可以考虑在完成固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到农村地区支教;城市与农村地区教师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教学,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互通有无,最大程度上弥补农村教师资源缺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董操.德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教育.2014:20-21.

[2]张莉.论构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3:37-38.

[3]张昭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课题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25.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6426”。

作者简介:1. 陈旭(1979-),女,吉林省长春市人,讲师,本科,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市场营销。2. 房华(1975-),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助理研究员,软件工程硕士,单位:吉林大学,高校信息化管理与后勤管理。

猜你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衔接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贵州农村各类型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