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思考

2017-10-21 06:12肖喜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关键词:角色创业高校

【摘要】十八大以来,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系列税收、贷款优惠政策也进一步鼓励和推动高校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梦想,为社会创造价值。高校作为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创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高校学生创业角色也越发重要。

【关键词】学生 创业 高校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03-01

高校学生创业是近年来的热点,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等学府,应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从而促使有创业天赋的学生进行创业并获得成功。创业是一个复合时间点、空间点的多维度过程,涉及人、财、物之余、更与创业者所持有的价值主张、确立的商业模式,能调动的优势资源,周转资金链条时间差等问题息息相关[1]。从决定创业初期至创业成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计其数,创业的结果并不完全是积极的。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高校如何在不同时间节点介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扮演好高校学生创业道路上不同的引路角色,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校学生创业的铺垫时期

1.高校扮演创业的理性宣传角色,发掘适合创业的高校学生群体。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创业”的宣传基本停留在感性层面,出于鼓励的角度考虑,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往往是报喜不报忧,都宣传成功案例。然而真正对“创业”的内涵有所了解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对广东几所高校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4.3%的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其实并不了解创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不理解何谓即将创造的商业价值[2]。此外,大多数的学生对“创业”中所存在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没有明确目标,更对相关的政府扶持高校学生的创业政策相关项目了解很少,对创业过程可能出现的危机、困難更是没有考虑。高校须从理性、客观且积极与正面的向学生宣扬自主创业的理念和内涵,引导学生接受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对可能面临的挫折与对成功冷静思考。创业并非完全依靠一腔热情,而缺乏准备的人群。高校扮演好理性的宣传角色才能精准定位创业学生人群,引发学生对创业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创业意愿的学生更轻松地面对创业过程。

2.高校扮演创业知识的传授者,教会学生创业的必要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时选择创新的业态。创业的必要技能是创业前和创业过程中必须习得的,与其在学生创业时碰壁再去学习经验,高校不如在学生创业前进行相对系统的创业课程培训及技能实践,同时提供必要的业态研究分析,帮助学生选择更好创业方向。了解必要的一些创业所需步骤,如贷款等知识,制定更好的商业计划。使学生获得良好技能减少创业中碰壁的机会,是更佳的方案[3]。

二、高校学生的创业进行时

1.高校扮演创业心理辅导者,减少学生创业过程中因客观的苦难所导致的主观消极情绪对创业道路产生的负面影响。创业者的创业道路必然是艰辛、崎岖的,所面临的压力不一定是大学生在该年龄段及过往经历能够完全控制与自主释放的。加之现代社会复杂,多因素影响,创业的学生大多数还未来得及享受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就会先面临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来自于人、事、物的压力。在很多创业者的经历中,创业项目的中止往往并不完全因为项目客观实在的不能运转而是由于创业者的主观情绪影响其创业决策和商业判断。这样的结果往往令人惋惜,但却是高校学生创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环节。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对于创业大学生这一精准的目标压力人群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4]。

2.高校扮演创业的资源导流者,建立高校学生创业资源平台,切实帮助高校学生创业获得创业所需资源,完成创业项目。现代商业是资源整合的时代,高校学生交际圈有限,阅历有限,创业所需资源的来源也有局限性,资本往往来源于家庭,政府项目或银行贷款,商业资源来源更是有限,新业态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受此类资源限制少,但仍需要对接不同类型的人才和项目资源。高校为资源平台有一定的可靠性和保障性,也利于资源的集中和优化利用,因此打造高校学生创业的交流平台对扶持学生创业极具现实意义。

三、高校学生创业的成熟期

高校扮演创业学生的成熟项目的发展催化剂,创业项目的成功可能是暂时的,因为成功意味着发展与壮大,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和人才。在创业项目进入相对成熟期后,高校更应该帮助创业团队打造更好的创业条件,输送优质人才丰满项目内容,优化管理团队。提供优秀的指导专家,使项目有规划有目的的更稳定更完善,同时也给学校内部树立榜样解决就业和再创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范例。

近年来,我国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刻不容缓。李克强总理指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高校学生是创业的生力军,如何培养高效创业团队,帮助创业打有准备的仗,做有把握的生意,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及长期稳定的培养各级创业团队的路还有很长。

参考文献:

[1] Badariah Hj Din,Abdul Rahim Anuar,Mariana Usma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 in Upgrading Entrepreneurial Skills among Public University Student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

[2]王颖,李慧清.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广州7所院校的调查[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02):42-47.

[3]曹璐,李佳俊. 基于在校学生创业意向调查的高校创业指导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191-192+107.

[4]查良松. 高校学生创业力提升对策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5,(04):91-93.

课题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肖喜明,汉族,男,1980.4,广东惠来人,本科,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角色创业高校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