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2017-10-23 00:24李婉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教学人才培养

【摘 要】 本文针对大学生学科竞赛对教师与学生影响的问题,探讨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用激励机制完善组织机构;通过队伍建设完善能力培养;用梯队建设培养团队精神;用质量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 学科竞赛;人才培养;创新教学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日益呈现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并举的趋势,将实践环节融入其中进而达到学生能力均衡培养的宗旨。近年来,学科竞赛在大学生课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显现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将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相结合,针对相关专业课程,在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实践方面积累较多的经验。而各个高校的教学管理也相继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科竞赛成绩纳入学分绩点,作为对学生能力测评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学生竞赛在高校素质人才创新培养方面基石般的载体作用。

以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和推动创新人才的媒介需要长期坚持,并在过程中努力拓展师生参与的广度,在实践中检验成效,并不断探索适于学生发展的途径来完善学科竞赛机制的培育平台,从而在体制上保障其稳步有效的落实。

一、用激励机制完善组织机构

制度的保障与机制的建立在学科竞赛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成为配合支持学科竞赛具体落实的有效保障。就各高校实际而言,由分管教学方面副校长负责,同时辅以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建立专家主导的工作小组,分别从学校及学院两个层面对工作的开展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创新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就目前形势而言,各高校对教师的培养往往以高水平论文、课题及项目为依据,另一层面,应倡导一种精力较均衡的教学模式,因为指导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往往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付出较大精力,时间上会无法避免的减少科研研究的时间,自然也就相应的影响高水平课题的申报,长此以往,影响教师职级晋升。针对此类现象,应将教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以所带学生所获奖项的级别以工作量的形式纳入各类年度考核、绩效评优和职称评审,只有从制度上予以相关倾斜,才能从教师指导学生的初始源头上予以制度化保障,进而保障所指导项目稳步落实。

同时,设立针对创新创业的专项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以此来树立此类学生的标杆意识并对广大学生发挥引领作用。

二、通过队伍建设完善能力培养

对学生而言,尤其是作为首次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往往是好奇伴随着紧张,但同时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又时常怀有一份乐于探索的心,对其成长而言,相较于项目所获名次,与同伴共同努力研究的过程更具有成长的历练意义。在困难中反思,在沮喪中感悟,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凝聚团队的协作能力,将过程的付出最终汇聚成终身的财富。同时,在此阶段内获得较好名次的学生对其自我信心的建立及对同辈同学的影响都大有裨益,对专业知识的领悟与运用、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塑造与锻炼,种种收获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更注重对学生自主个性的尊重和均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培育为人处世的情商和集体意识。因此,在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培养模式下,形成学生个性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良性互动,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育机制。

除此以外,就学科竞赛的奖项而言,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科的积极性及专业化精准的指导是比赛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教师自身教学发展而言,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内涵化的教学相长。适应于当前的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将学科竞赛的专业点贯穿于活动与教学之中,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在此过程中,辅以专业技术与教学经验兼备的教师团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在与学生的探讨中,汇聚新思路,提高学科竞赛综合实力。

三、用梯队建设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的建立,从场地上保障学术氛围的凝练。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及师生互动,辅以传统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角度,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发挥其满足自身特点的能动性,对知识面的拓展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环境依托。对于比赛需要实物的项目,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塑造动手能力,通过每一个项目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失败与失误中反思总结实物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将能力的塑造融入日常生活,避免了临时组队,匆促迎战的功利参赛。

就团队发展与培育而言,学科竞赛项目的组队,往往呈现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模式,高年级学生利用其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校内资源,极具实效的带动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尽快融入专业研究,明确学习兴趣与未来3至4年的学涯规划,进而形成传、帮、带效应,依托高年级学生对竞赛流程的熟知并充分发挥其主力主导作用,与此同时,鼓励低年级同学培育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今后做好传承,持好交接棒打好基石,形成学生领域的良性循环。

四、用质量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高校的本职工作是教育,通过学科竞赛,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塑造,更是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通过比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性,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科建设,通过比赛来促进课堂教学的延展,依托比赛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实验教学,将专业知识培养与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结合,形成学风与教风的均衡提高,从初始源头上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教学课程体系。另一层面,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可以有效拓展专业知识的研究维度,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所向来激发创新意识。对教学改革的项目而言,实践、创新及团队意识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学科竞赛的推广为大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先决条件,使其有效利用大学时光,为就业增加筹码,为自身积累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所塑造的综合实力愈来愈成为其步入工作领域后的宝贵财富,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及秉持开拓的进取心具有较强的实践根基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2] 孙爱良,王紫婷.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96-98.

[3] 淑芝,兰红,杨书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强化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2.70-72.

[4] 李金昌 ,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3.

[5] 温凤 媛 ,白雪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88-91.

【作者简介】

李婉丽(1976.2-)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创新教学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