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效果观察

2017-10-26 03:05武传征姜文利怀宝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9期
关键词:药膜热型清肺

武传征 姜文利 怀宝剑

(山东省济阳县中医院 济阳251400)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效果观察

武传征 姜文利 怀宝剑

(山东省济阳县中医院 济阳25140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清肺枇杷汤内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肺枇杷汤内服联合中药药膜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非炎性皮损、炎性皮损及皮损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清肺枇杷汤内服联合中药药膜外用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肺经风热型痤疮;枇杷清肺汤;药膜

痤疮是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人群,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不同形态的损害,好发部位为面部、背部,不同程度地影响青少年自我感觉、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对其心理和社交产生较大影响,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损容性疾病[1~2]。本研究采用清肺枇杷汤联合中药药膜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15~32岁,平均年龄(23.64±4.08)岁;病程 1~10年,平均病程(5.12±2.79)年。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6~34岁,平均年龄(24.86±3.97)岁;病程 1.2~9.8年,平均病程(4.86±3.6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痤疮相关诊断标准[3];符合肺经风热型诊断标准[4];Pillsbury分类Ⅰ~Ⅱ级;本次治疗前未使用过本次内服或外用药物。排除标准:对相关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途放弃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清肺枇杷汤治疗。药方组成:黄芩10 g、枇杷叶10 g、栀子10 g、桑白皮10 g、黄连 6 g、连翘 9 g、金银花 15 g、生甘草 3 g,水煎至200 ml,分早晚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药膜外用。将连翘、黄柏、丹参、马齿苋制成药膜粉进行外敷,取15 g药膜粉加入20 ml蒸馏水,搅拌成糊状,均匀涂于痤疮处,30 min后洗净。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根据痤疮皮损计数法[5]评估治疗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浅在性丘疹、深在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脓肿进行分类计数计分,计算皮损总数,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显效:皮损消退率60%~90%;好转:皮损消退率20%~60%;无效:皮损消退率在2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非炎性皮损、炎性皮损及皮损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比较

时间 组别 n 非炎性皮损 炎性皮损 皮损总数治疗前45 44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P观察组对照组P 45 44 11.02±5.14 10.97±4.78>0.05 4.54±3.21 6.61±3.45<0.05 25.29±9.53 23.67±12.19>0.05 10.39±6.21 17.54±3.26<0.05 35.16±11.54 36.68±10.32>0.05 15.60±9.28 20.56±8.07<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痤疮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痤疮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可伴有疼痛,其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6]。西药治疗该病主要使用抗生素、维生素、光化学疗法等,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中医认为,痤疮属“面疱、肺风粉刺”范畴,肺主皮毛,外受风热之邪,遇里化热,宣达于肌表,发为粉刺。肺经风热型是其常见辨证类型,在痤疮Pillsbury分类中属轻型,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以往中医治疗该病主要应用内治法,副作用小,但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本研究根据“内外合治”原则,采用清肺枇杷汤联合中药药膜联合治疗痤疮。清肺枇杷汤中,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黄芩清热燥湿、消炎抗菌,黄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栀子消肿杀菌,生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效[7]。中药药膜中,黄柏湿热泻痢、滋阴降火,丹参祛瘀止痛,马齿苋热毒泻痢。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非炎性皮损、炎性皮损及皮损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与杨彦洁等[8]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清肺枇杷汤联合中药药膜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任杰,代永霞,李歌,等.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27(1):45-47

[2]于小兵,吴晓金,桑旭东,等.对痤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0):816-818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6

[4]杨素清,王洋洋.枇杷清肺饮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1):115-116

[5]余南生,梁栋龙,杨丽珍,等.中药治疗痤疮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2):92-95

[6]孟宪芙,王祎琳,胡晓春,等.光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43-44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63

[8]杨彦洁,黄尧洲,郎娜.疏风清肺汤联合中药药膜治疗痤疮肺经风热证32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20(2):19-21

R758.7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56

2017-08-01)

猜你喜欢
药膜热型清肺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发热的临床特点分析
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思考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略谈临床热型的辩证治疗
丝素蛋白/姜黄素药膜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冬清肺火用橄榄
生物可吸收性复方奥硝唑缓释药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胶原/纤维蛋白胶复合药膜的性质及其体外抑瘤效应初步研究
“开四关”为主针刺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