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

2017-10-30 17:39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17年42期
关键词:刘锐王锐刘芳

姜浩峰

轰-6K飞跃黄岩岛。这是2016年7月15日中国空军公布的一张照片。照片一经公布,立即抢占了各大媒体头条,被众多网友转发点赞。

10月22日20点,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刘锐,走进了十九大新闻中心。刘锐可不是什么职业摄影师。“记者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刘锐,是空军航空兵团一名团长,也是一名特级飞行员。”在采访现场,刘锐首先做了这样的自我介绍。

与刘锐一同参加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七场集体采访的,有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参谋刘芳、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这四名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九大代表,包括之前在人民大会堂“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的军队十九大代表,他们所言,既有对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的理解,又有自身在军营中成长经历的介绍,还有对国防科技领域的展望。殊途同归,几位军队十九大代表无疑都道出了当晚采访的主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正迈出坚定步伐。

“朋友圈”扩大,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在这次集体采访中,有记者如此提问:“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总结过去五年军队建设成果的时候,是用了‘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来表述的。请问几位代表,如何理解这个新局面?在过去五年军队建设当中,你们又有怎样的体会和怎样的感受呢?”

无论是来自陆军一线作战部队的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还是来自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的参谋刘芳,两位回答者首先都表现出作为军人对人民军队之爱,对最高统帅之情怀。

王锐说:“我们国家在这五年来,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们部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芳说:“过去五年来,中国军队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王锐说:“我们广大基层官兵对党中央、习主席的由衷爱戴和敬仰与日俱增,大家学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干强军事业、争当四有革命军人、争当习主席好战士这种氛围与日俱增,我们大家都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习主席才能带领我们强军兴军。”

王锐与刘芳都说出了自己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主席报告时的心情。刘芳甚至在“激动”一词前,连续用了两遍“相当”——“感到相当相当的激动,也是非常的震撼。”

来自一线作战部队的王锐称,军改以来形成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让基层部队向合成化方向不断发展。“我们部队这几年一直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练兵打仗、聚焦打赢,其他的一切问题都为这个战斗力标准让路,向着能打仗、打胜仗的方向靠拢。可以说,听了习主席的报告以后,感受很深。我想說的是,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为生活在这个好时代而感到自豪。今日之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今日的中国军队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王锐的发言堪称豪气干云。

而刘芳参谋则就自身在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的工作,谈到了过去五年来,中国军队“朋友圈”之不断扩大。“我们不仅稳步推进和大国的军事关系,也非常注重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多层次、多领域军事合作。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不断地拓展和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交往,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对话和安全合作。”刘芳说,“这样我们把一条条双边合作的线,逐渐结成了一个全球安全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所以我认为,在过去五年,一个全方位的国际军事合作新格局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了。”

无论是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还是能够有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其根本保障来源于立足实战的军事训练。十九大期间,新闻中心在人民大会堂开设“党代表通道”,10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二场采访活动中,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曹先建即称,自己加入舰载机部队以来,多次执行过重大任务。

2016年4月6日,曹先建在飞行训练中飞机突发特情,他为了挽救战机,身负重伤,造成胸椎、腰椎多处骨折。然而,仅仅一年多以后,经过科学治疗与康复训练,曹先建重新驾机翱翔海天,并顺利通过了航母飞行资格认证,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类似曹先建这样的“刀尖上的舞者”,在人民军队中不是孤例。

为轰-6K拍摄到靓照刘锐团长说:“我们团在远海远洋训练的时候,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我们有能力应对,因为我们的飞行员经验非常非常丰富。”刘锐在采访现场,特别提到自2015年3月,他所在的团开始实施远海远洋训练后的变化。“从训练的频次来看,从最初的一年四次,到现在一个月多次。从机型来看,从最初的单一机型,到现在我们和其他机型进行体系训练,像战斗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侦察机等等。”刘锐说,“从训练方向上来看,从最初的飞越巴士海峡、飞越宫古海峡到现在一次性飞越两个海峡。可以说,现在我们的远海远洋训练已经常态化、体系化和实战化,目的就是提高我们的打赢本领,让我们更好地履行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刘芳则道出了解放军与外军相互了解、互信不断加深的能力所在。

“据我了解,目前我们已经与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防务战略磋商机制,借由这些高端对话平台,加强了战略互信,促进了政策沟通。”刘芳举例说,“比如,中美两军每年举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除此之外,这两年我们还建立健全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机制,分别是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意外相遇行为准则,这两个机制运行得也都非常好。今年早些时候,中美之间还进行了首次外交与安全对话,建立了一个新的对话机制,就是两军联合参谋部对话机制。”由对话、合作等展开的,则是国际军事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比如说军舰互访、双边和多边联演联训联赛、装备技术交流等。

在国际军事合作背后,则是自身过硬的军事实力。

不久前,在中印边境锡金段发生了印度非法越界事件。回顾事件的妥善解决之法,刘芳用“各种各样的力量和手段”来解读。“当时,不仅一线部队在加紧进行针对性训练,我和我的同事也积极地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与印方反复交涉。同时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声,阐释中方的原则立场,解释历史经纬,为事件最后的妥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朋友圈”之扩大,在刘芳看来,还体现在国际领域的真正作为上。“我们军队更多地在国外执行维和、撤侨、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核心战斗力

有记者在采访现场提到“只有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够赢得明天的战争”。持“今日的中国军队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之说的王锐,以一名基层战士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王锐说:“拉练是部队的传统项目,记得我第一次拉练的时候,当时规定要走七八十公里,背着三四十斤的背囊,穿着作战靴,提着武器,一开始走的时候很兴奋,以前没有经历过这个东西,但是我们看到老兵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走。等到后期的时候,我们这些新同志就感觉越来越走不动了。我的班长和连长一直在我身边鼓舞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坚持到最后,我们很多战友都是这样走到最后的,都坚持下来了。回到连队以后,走了那么远的路,新兵的脚都比较嫩,一个个大血泡,我们连长、排长、班长这些骨干,一个手拿着打火机,一个手拿着针,给我们一个个挑血泡,当时我们战友都感动得流泪了,这件事我记一辈子。”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傳统。而在说到这些传统之前,王锐特别提到近年部队每年征兵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应征入伍,还有一些有专业特长的特招入伍的士官。“这些比较有专长或者学历层次高的人才充实到我们部队以后,给我们部队增添了很多新鲜血液,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或者高技术战争。”王锐说。

在王锐的视角里,人民军队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最关键的就是人才。而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人才的培养,不仅靠引进,还有领导的帮助和引导,两相结合,才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表示:“要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听了之后非常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科技兴军,提到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王飞雪说,自己非常清楚科技在战斗力生成方面的作用。“作为军队的国防科技工作者,我们的任务非常明确。”王飞雪说,“国防科技的进步非常快,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我们感到新的技术革命扑面而来。在这种形势下,国防科技队伍怎么能满足这个任务,是我们考虑最多的事。我们感觉到,信心很足,但是任务艰巨,还需要继续努力。”

王飞雪记得,1995年的时候,中国开始正式建设北斗系统。但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建设如当时美、俄所拥有的类似的20多颗卫星构成的系统。“那时候我们国家五年时间只能发6颗卫星。这种情况下,我们老一辈科学家没有放弃,他们创造性地提出来一种双星定位的原理,只要两颗卫星,就可以对我们国土周边实现定位。采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方案,就带来了很多过去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王飞雪说,“其中有一个叫快速捕获的难题,之前有十年的攻关论证,一直没有解决。我和我们团队,被这个难题所吸引,最终用一些新的技术,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我那时还是一个学生,就发现这样面向实战的问题非常有挑战意义,我们当时就从原来最热门的专业调整出来了,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我们已经可以做十几颗卫星的北斗二号系统,现在正在做30多颗卫星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

自身成才之径,与国家发展之途,一路相随。王飞雪认为,成才,首先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梦想、追求、理想和我们国家的、军队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就是要敢于创新。“创新一定会面临很多挑战,因为没有人走过,特别是面向明天、面向未来,一定有很多无法仿造和学习的地方,这时候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王飞雪说到善于创新,也说到一定要依靠团队。“毕竟,类似北斗系统这样国防科技,一般都是难度比较大、规模比较大、时间跨度也比较大的项目,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也许能解决一两个小问题,但是不能持续地解决真正聚焦实战长期面临的诸多挑战,所以一定要依靠团队。我所在的团队,最初是三个人,现在是三百多人,就是在面向实战中成长起来的。”王飞雪所说到的这样的团队,才能够打造真正的核心战斗力。而今日的人民军队,正是由一支支如此这般的团队组成起来的。

猜你喜欢
刘锐王锐刘芳
Core structure and Peierls stress of the 90◦dislocation and the 60◦dislocation in aluminum investigated by the fully discrete Peierls model
Diffusion of a chemically active colloidal particle in composite channels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design research of“Da Ah Fu”image
Buying a New Bird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欣欣向荣》《景观一角之四》《乡间小景》《家乡巨变》《山村老人》《幽》
Effect of CO Combustion Promoters on Combustion Air Partition in FCC under Nearly Complete Combustion*
Influence of Design Margin on Operation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of Chemical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