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临床观察

2017-11-01 06:54游振阳尹利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0期
关键词:稳定期通络脾气

游振阳 尹利明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310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310000)

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临床观察

游振阳1尹利明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310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310000)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转移生长因子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分别为(12.38±1.38)分、(16.25±1.74)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1.47±1.58)分、(21.36±1.69)分(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8%,高于对照组的81.93%(P<0.05);治疗组FEV1%、FEV1/FVC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EV1%、FEV1/FVC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TGF-β1、b-FGF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GF-β1、b-FGF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

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脾气虚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常采用西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虽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利于预后[1-2]。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3-4]。本研究对1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组应用西药及中药、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旨在观察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临床表现,拟制定肺脾气虚证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诊断标准者;年龄57~78岁;病程2~14年;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临床资料完整;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脾气虚证急性发作期者;过敏体质者;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3例。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龄58~75岁,平均(63.37±5.87)岁;病程3~11年,平均(6.88±1.53)年;病情严重程度属轻度27例,中度30例,重度26例。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60~77岁,平均(63.75±5.91)岁;病程4~13年,平均(7.08±1.51)年;病情严重程度属轻度29例,中度30例,重度2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259)及茶碱缓释片(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655)治疗,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为喷雾吸入,每次50μg,每日4次;茶碱缓释片为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次0.4 g,每日1次,之后根据疗效、患者耐药情况及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0.9 g,分2次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鳖甲20 g,黄芪30 g,广地龙10 g,赤芍15 g,水蛭3 g,猪牙皂3 g,当归15 g,川芎15 g,紫菀10 g,茯苓15 g。用水煎服,每剂300mL,分2次服用。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改善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临床症状根据中医评分进行判定,积分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肺功能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进行测定。血清TGF-β1、b-F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5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5-6]拟定。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5%,且<60%。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60%,且<80%。治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8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结果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分别为(12.38±1.38)分、(16.25±1.74)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1.47±1.58)分、(21.36±1.69)分(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EV1%、FEV1/FVC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组别 时间FEV1 FEV1/FVC治疗组 治疗前50.55±1.73 52.05±1.42(n=83) 治疗后59.36±1.52*△56.25±1.45*△对照组 治疗前50.36±1.68 51.68±1.59(n=83) 治疗后55.36±1.42*56.62±1.66*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b-FGF水平 见表3。两组治疗前血清TGF-β1、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GF-β1、b-FGF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b-FGF水平比较(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b-FGF水平比较(ng/L,±s)

组 别 时 间TGF-β1 b-FGF治疗组 治疗前523.02±34.25 162.88±13.47(n=83) 治疗后401.36±22.58*△96.58±7.47*△对照组 治疗前522.36±33.68 163.58±12.36(n=83) 治疗后422.58±25.69*116.58±8.29*

3 讨 论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长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损伤气道壁,导致其结构重构,胶原含量增加,平滑肌细胞不规则增生,引发纤维瘢痕的形成,造成气道出现不可逆的狭窄[7-9]。TGF-β1是一种前纤维化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可降低患者体内基质溶解素、胶原酶等酶类含量,对胶原合成进行抑制,可调节细胞分化及增殖,参与调节细胞外基质产生、降解及组织损伤修复[10]。b-FGF是一种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对细胞增殖及分化进行调节,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增加胶原酶生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体内慢性炎症长期反复发作,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大量聚集增加b-FGF的分泌,加重胶原细胞外沉积及气道黏膜炎症反应,加重气道重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学 “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11]。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外邪入侵、血瘀、气虚、痰浊,本病主要病位在于肺,与脾、肾关系密切。外邪入侵导致久喘、支饮、久咳等病证的发生,又可加重此症,导致肺脏的形成。因肺主气,主表卫外,故外邪入侵,最多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主气功能失常,若肺病累及脾,脾失健运,可致肺脾两虚,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产生瘀痰,痰瘀阻结肺管气道,产生肺胀。由此可见,本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益气化痰为主[12-14]。

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由鳖甲、黄芪、广地龙、赤芍、水蛭、猪牙皂、当归、川芎、紫菀、茯苓组成。鳖甲味咸,性平,可平肝息风、养阴清热;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等功效;地龙味咸,性寒,可通经活络、平肝息风;赤芍味苦,性微寒,具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等功效;水蛭味咸、苦,性平,可通经消症、破血逐瘀。猪牙皂味辛、咸,性温,可散结消肿、祛痰开窍;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和血、润燥滑肠等功效;川芎味辛,性温,可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紫菀味辛、苦,性温,具有化痰止咳、润肺下气等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等功效[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GF-β1、b-FGF低于对照组,而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本研究中,治疗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更佳,说明采用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

[1]冯瑞丰.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326-328.

[2]郑天燕.氨溴索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0):1537-1538.

[3]孙志东,王玉平,张燕,等.益气化瘀消痰汤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32-433.

[4]田燕歌,崔红新,李建生,等.调补肺肾三法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大鼠炎症反应的R值综合评价[J].中医杂志,2015,56(15):536-538.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31.

[7]冉丕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综合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4-5.

[8]潘明鸣,孙铁英,王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反应相关的临床表型分型及其特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93-296.

[9]杨雯娟,刘春涛.支气管哮喘不可逆气流受限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9):691-693.

[10]李光才,何媛.血清MMP、TIMP、TGF-β1及VEGF与慢阻肺气道重塑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2):1627-1629.

[11]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等.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6):790-794.

[12]张蓓蕾,奚肇庆.奚肇庆教授自拟五紫汤治疗喘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92-93.

[13]李鸽,张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研究现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6):95-98.

[14]刘美年,刘敏,王丽华.补元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5,14(3):46-49.

[15]许甜甜,金传山,吴德玲,等.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1):77-79.

R563.9

B

1004-745X(2017)10-180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0.035

2017-02-21)

猜你喜欢
稳定期通络脾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七七的怪脾气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酒精脾气等
树的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