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析

2017-11-03 02:03右江民族医学院533000宾晓芸黄秀峰银联飞李朝敢胡红柳黄元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角色扮演教学法

右江民族医学院(533000)宾晓芸 黄秀峰 银联飞 李朝敢 胡红柳 黄元河

生物化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该课程有内容复杂抽象,系统性强、晦涩难懂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是生物化学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是使教学内容剧情化、脚本化,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进入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探索实施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校2014级护理学专业1-4班学生作为角色扮演法教学实施班级,共156人,分班次授课。其中男生62人,女生94人。以2014及护理专业5-8班学生共158人作为对照班,用传统讲授式方法授课,其中男生63人,女生95人,两班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师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涉及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

1.3 教学组织 在课堂上讲解与角色扮演相关内容的知识点框架,在学生对基因表达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表演的内容,大约8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根据中心法则的遗传信息的主要流向规律,把基因表达的主要过程用角色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进行录像并配上解说。

1.4 评价方式 ①在小组自学、表演剧本研究、角色分配、表演实施过程中,各组员分别对自己表现、其他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②按照组别依次播放学生的表演视频,其他学生对每组学生的表演提出看法和建议,将其填写在评价表上。③教师当场进行点评。点评学生的表演内容和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④课后教师将评价表按组别汇总整理,装订成册;录像带刻制成光盘。将评价册和光盘发给学生。

1.5 效果评估 授课效果对比:以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实施角色扮演法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评价,获取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调查,该问卷的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对照班和观察班分别发放问卷156份、158份,两组各回收有效问卷151份、155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1%和98.1%)。

1.6 结果统计 有关数值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分析。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见附表),观察班对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整体评价是:9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或较为满意,5%的学生一般满意,3%的学生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平均分值为3.98,平均评价为较为满意。观察班的学生与对照班相比,逻辑思维能力明显提高(P<0.05),获取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等方面的提高特别明显(P<0.01)。并且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教学的观察与日常交流发现:角色扮演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小组学习、自主学习较为主动和有效,表达与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角色扮演过程的投入感较强,对于其他小组的角色扮演敢于提出问题,评判性思维明显增强。

附表 对照班与观察班的教学效果评分(x±S)

3 讨论

3.1 实施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现代护理教育观念的重要转变是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1]。本次采用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法通过在课前给同学们讲解基因表达的内容大纲,让学生清楚角色扮演相关的知识框架,理解任务的情境。学生们对要完成的任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充分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并且对完满解决该问题充满了信心。在此过程中,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各小组需要非常熟悉有关基因表达的内容,并且对于表演的主要思路、表演内容、角色的确定、演员任务的分配等具体细节,小组内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磋商,最后形成成熟可行的剧本。此过程让学生充分学习了相关章节的内容,并且学会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遴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自主学习的目标得以体现。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来源于心理治疗领域,最初运用于转变被治疗者的态度方面,后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护理教育领域[2]。本次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改革,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组织学习内容,并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进行呈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实施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素质教育效果 在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消化知识、查阅资料、构思剧本、设计角色、组织表演及后期制作等环节,增强了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整理资料、组织协调等的能力。在表演方案的制定中,为了能脱颖而出,各小组巧妙设计、大胆创新,提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渐渐学会了表达观点和懂得交换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等,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小组任务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充当组织者、表演者、沟通者等多个不同角色的体验,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所获得的心理体验会为学生今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当同一教学内容因表演小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剧情时,学生们开始体验分享他人经验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其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表演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总之,通过调查问卷反馈与平时授课观察,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资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是电脑多种软件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3.3 实施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是教学过程耗时多。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实施须进行详细的任务讲解,知识点及大纲内容的概述,播放表演视频、进行点评和总结等都要占用课时。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表演录制及制作课件等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二是学习成果评价任务重。实施角色扮演式教学改革需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来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成果。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列入评价的主要观察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平时检查、课堂观察,收集分析组内互评材料等方法来考核学生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进步。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并且熟悉掌握这些评价方法的一线教师还为数不多。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在生物化学整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下精心设计和编制角色扮演法的教学实施计划,有机地把角色扮演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因时因地制宜[3]。同时注意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增加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探索,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角色扮演教学法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角色扮演游戏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