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问题

2017-11-06 04:23
文化纵横 2017年5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计划经济工业化

当代中国的“食之虑”可归结为三: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转基因问题。在本文中,作者详细考察了中国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这种关于“食”的焦虑,此三种焦虑的产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点,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状况具有某种亲和性:粮食安全焦虑自计划经济时代而起,关系发展、民生、国防,是来自国家的焦虑,直接决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的走向,譬如户籍制度、工业化政策等。食品安全焦虑来自民间,关乎民众健康与社会和谐,是消费者对自身基本权利的维护,与近二十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几乎同步发生,同时也与公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危机高度相关。而对转基因的焦虑则来自社会各界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够解决国家的焦虑,但“反转者”却将此视为资本的入侵和帝国主义的阴谋,但究其本质,转基因在中国之所以成為问题,根本原因来自急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耕地的严重侵蚀,造成了人多地少的困境,转基因作物能在中国大行其道与这种既要抓发展又要保证粮食安全的窘境紧密关联。国家对转基因在社会引发的极度焦虑并无良策,而非理性的“反转者”又极易成为发泄不满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工具,从而使对粮食安全的焦虑上升为更加严峻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的三种食之虑根结于信任问题,三者间彼此相关,也因应了不同时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

范可:《当代中国的“食之虑”——粮食、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计划经济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脱媒”时代下媒体信任危机探究
网络募捐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
天津爆炸事件后中国爆发信任危机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