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期望系数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研究

2017-11-07 06:44罗文海韩春蕾孙红卫胡乃宝
社科纵横 2017年11期
关键词:等份居民收入年鉴

罗文海 韩春蕾 孙红卫 王 玖 胡乃宝

(滨州医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经济管理与改革发展·

余期望系数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研究

罗文海 韩春蕾 孙红卫 王 玖 胡乃宝

(滨州医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目的:探讨建立余期望系数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方法: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和部分省市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分组数据,计算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借鉴基尼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建立余期望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结果: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和部分省市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了7分组和5分组原始数据的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运用直线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7分组和5分组原始数据的余期望系数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然后使用该评价标准分别对7分组和5分组数据的余期望系数进行了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的评价。结论:借鉴基尼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建立了余期望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应用该评价标准能够方便、准确地评价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

余期望系数 评价标准 收入分配 不平等性 基尼系数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它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2]。在评价和调控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工作中,首要的问题是要找出比较理想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测量方法。基尼系数是常用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指标,可以根据基尼系数的数据判断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如基尼系数大于0.5可以认为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但基尼系数有许多不足之处[3][4],为了寻找更实用的方法,国内学者尚卫平于2003年提出了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新指标余期望系数[5]。几年来余期望系数得到了许多应用。然而目前在应用余期望系数评价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时由于缺乏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评价标准,致使采用余期望系数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进行评价时难以得到准确的结论,这不利于余期望系数的推广使用。经文献检索,未见到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采用余期望系数对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进行评价的评价标准问题。在建立了余期望系数的评价标准之后,能够促进余期望系数在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研究中的应用,能够为有关部门和个人在评价和调控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工作中提供更多准确的有益信息,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常用指标是基尼系数[6],根据基尼系数的数值可以判断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的大小[7],国际公认的评判标准是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2-0.3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8]。基尼系数的计算有多种方法[9][10],本研究基尼系数按基尼平均差法计算[11]。然而基尼系数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计算过程比较繁杂和计算结果精度不高,对中间阶层收入的变化比对两端收入的变化敏感[3]。为了弥补已有测量方法的不足,国内学者尚卫平于2003年根据期望信息量原理提出了新的测量方法余期望系数,是从信息量角度出发而设计出来的指标[5]。与基尼系数相比,由于余期望系数的数学含义及表达式简单明了,不涉及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因此其计算精度能得到保证,根据余期望系数做出的分析判断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12][13][14]。

基尼系数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已经有了基于基尼系数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评价标准。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用它来评价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多年来,余期望系数的理论和思想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和支持,并得到了许多实际应用[15][16]。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缺乏基于余期望系数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评价标准问题,因而阻碍了余期望系数的广泛应用[12]。余期望系数的发明者尚卫平先生也认为应当建立根据余期望系数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评价标准,他认为“在长期的使用中人们给出了基尼系数在判断收入差异方面的合理界限(在0.2-0.3之间)。随着余期望系数逐渐为人们熟悉,人们同样能给出它在判断收入差异方面的合理界限”[12]。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余期望系数和基尼系数的数值相差比较大,余期望系数的数值比基尼系数的数值要小很多,因此在应用余期望系数评价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时不可能简单粗略地借用基尼系数的评价标准。因此尽快制定基于余期望系数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评价标准,不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也能够丰富和完善余期望系数的理论体系。

为了便于收集研究数据,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本文主要采用有关政府部门统计年鉴中的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作为研究数据。本研究主要采用从中国国家统计局、有关省市统计局网站下载的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分组数据。由于同样的收入分配资料因为分组不同,得出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指标的数值会有所差异[17]。目前中国国家统计年鉴和大部分省市统计年鉴提供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数据是不等距7分组数据,如安徽省2010年统计年鉴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为7分组。而在国际上计算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指标时常用的数据资料是五等份分组数据,国内许多学者也是采用五等份分组数据计算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指标[18],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开始采用5等份分组数据。因此本研究采用5等份收入分组数据计算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指标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数值,不等距7分组数据要先转换为5等份分组数据后再进行其它的计算[18]。

制定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的方法。在本研究过程中采用相同数据分别计算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数值,确定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基尼系数的评价标准来确定余期望系数的评价标准。最后应用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对一些采用余期望系数进行分析的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研究过程和结果

(一)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计算与分析。本研究采用5等份收入分组数据计算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指标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因为现有中国统计年鉴和省市统计年鉴的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主要有5等份分组和7分组两种情况,而分组不同会影响到余期望系数的数值变化,因此应该针对这两种数据资料分别制定余期望系数的评价标准,以增加本研究成果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本研究成果能够用于这两种数据资料分析结果的评价。为了做好这一点,认真查阅各省份、直辖市统计年鉴资料,从中广泛搜集适合本研究的5等份分组和7分组有关资料。最后本研究引用的中国统计年鉴、部分省市统计年鉴中7分组和5等份分组资料的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引用的全国、省市统计年鉴资料统计

由上表可见,由中国统计年鉴、部分省市统计年鉴所查到的7分组数据资料比较多,而5等份分组数据相对少了许多,这是因为中国统计年鉴和绝大多数省市统计年鉴都是采用7分组数据格式。上述7分组数据转换为5等份分组数据后计算的51份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数据见表2,上述5等份分组数据计算的16份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数据见表2。

对上述基于7分组和5分组原始数据计算所得的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数值分别作散点图如图1和图2。

由图1、图2可见,根据7分组和5分组原始数据计算所得的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数值所作的散点图,均有良好的直线趋势,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可以进一步作直线回归分析。

(二)7分组资料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

1.7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直线回归分析。

表2 由统计年鉴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数据

图1 7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散点图

图2 5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散点图

7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统计描述性指标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直线相关系数为0.995,决定系数R2为0.991,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直线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7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所得直线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

表3 7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统计描述性指标、相关性(n=51)

表4 7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表5 7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

2.7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

根据已有的基尼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19][20]和上述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借鉴基尼系数评价标准计算得到7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见表5,由表5可见,基尼系数评价标准与7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差别悬殊,应当予以重视。

(三)5分组资料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

1.5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直线回归分析。

5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统计描述性指标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可见直线相关系数为0.999,决定系数R2为0.997,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直线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5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由表7可见所得直线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

2.5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

根据已有的基尼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和上述5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借鉴基尼系数评价标准计算得到5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见表8,由表8可见,基尼系数评价标准与5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的评价标准差别悬殊,应当予以重视。而5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与7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非常接近。

表6 5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的统计描述性指标、相关性(n=16)

表7 5分组数据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表8 5分组数据余期望系数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

三、成果应用与讨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部分省市统计年鉴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数据见表2。表2显示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的结果与许多文献结果一致[21][22]。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余期望系数的数值未见文献报道,但是少数文献涉及到全国部分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的余期望系数数值,多篇报道的余期望系数的数值与表2显示的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余期望系数的结果比较一致[15][16]。表2显示用同一资料计算的余期望系数的数值比基尼系数数值明显偏小,约为1/3。余期望系数和基尼系数的这种数量关系可以为其他人讨论余期望系数和基尼系数的数量关系时提供参考,如可以根据目前广泛使用的基尼系数数值来推算相应的余期望系数。

本研究借鉴基尼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建立了余期望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评价标准,见表5和表8。建立该评价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根据余期望系数来准确和方便地判断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进而为宏观调控居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本研究中的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和部分余期望系数数据、文献上的部分余期望系数数据来评价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的结果见表9。

表9 根据余期望系数评价标准作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评价结果

在国内一些学者分析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时,许多文献已经使用余期望系数来进行分析评价,但是尚未见到余期望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本研究及时地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借鉴基尼系数的评价标准率先建立了余期望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具有创新性。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余期望系数的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为他人在使用余期望系数指标评价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时提供参考和借鉴。因为现有中国统计年鉴和省市统计年鉴的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主要有5等份分组和7分组两种情况,本研究分别制定了这两种数据资料余期望系数的评价标准,以增加本研究成果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本研究成果能够用于这两种数据资料分析结果的评价。该评价标准将有助于一些学者根据余期望系数的结果更加准确和方便地评价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因此本研究成果有实用性。

[1]高连水.什么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地区收入差距水平?—基于1987~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30-139.

[2]王晓玲.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多层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7):101-102.

[3]王海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概念及其度量综述[J].阴山学刊,2005,18(5):98-105.

[4]解火亘,莫旋.论不平等程度度量的统计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26-30.

[5]尚卫平.我国三次产业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差异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3,29(11):71-75.

[6]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33-142.

[7]范新英,冯江茹.基于离散分布状态下基尼系数算法的总结[J].统计与决策,2009(22):154-155.

[8]张婵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评价综述[J].当代经济,2008(9):40-42.

[9]王祖祥.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度量方法研究[J].经济评论,2001(5):71-74.

[10]李瑞,刘莎.收入差距测度方法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12(14):28-29.

[11]陈建东,戴岱,冯瑛.居民收入样本分组数与基尼系数测算的关系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1(15):34-37.

[12]尚卫平.一种反映收入差异程度的新指标——余期望系数[J].统计研究,2004(1):35-37.

[13]张新春,尚卫平.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4):161-163.

[14]姚智谋.三次产业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差异程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6):7-10.

[15]彭娜,王运松,聂思举等.我国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异程度的实证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4):74-77.

[16]朱红菠,彭莉莎,申付亮.四川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公平度的测量与分析[J].数据,2009,18(6):58-60.

[17]季林华.基尼系数计算中统计分组方法的探讨[J].江苏统计,2003(8):11-12.

[18]钱敏泽.中国现行统计方法基尼系数的推算及结果[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1):5-10.

[19]梁芳.基尼系数法评价我市一般卫生资源公平性[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4):398-399.

[20]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评价——基于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J].西北人口,2013,34(2):27-31.

[21]瞿晶,姚先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分解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11):50-55.

[22]田卫民.中国基尼系数计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J].人文杂志,2012(2):56-61.

C812;F126.2

A

1007-9106(2017)011-0038-06

* 本文为国家统计局课题:2015LY54。

罗文海,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教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等份居民收入年鉴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纸卷大力士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