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师范生职业情怀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7-11-09 13:51江立员王佳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调查对策

江立员+王佳

摘要:定向师范生作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的职业情怀对其从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和教学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调研了定向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术情怀、博爱情怀、思想情怀与艺术情怀等职业情怀现状,并提出了三大对策。

关键词:定向师范生 职业情怀 调查 对策

江西省自2007年起实施定向师范生教育政策,至今已有十年。在校求学期间,定向师范生重视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品德培育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职业情怀是否得到重视?他们现有的职业情怀如何?高师院校该如何培育他们职业情怀?课题组以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师范生为样本,发放问卷1061份,收回问卷1033份,有效问卷985份,同时辅以座谈、访谈形式,分析了定向师范生职业情怀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定向师范生职业情怀培育的对策。

一、定向师范生职业情怀的现状分析

1.重视知识技能,忽略学术情怀

无论是培育定向师范生的高师院校,还是定向师范生本人,几乎都把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作为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81.5%的受访者认为,要想成为一个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好教师,只需具备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50.3%的受访者坦诚自己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才选择师范院校,他们把教育当成生存的手段;7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学术情怀的话题,也不了解学术情怀的内涵。由此观之,当今不少定向师范生只想成为教书匠,而不是成为教育家。究其根源,就在于定向师范生缺乏学术情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每位校长:“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正所谓:“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就不会对教师工作发生兴趣。”情怀型教师,不是把教育仅仅当作一种职业、一项工作来做,而是把教育当作个体生命的一部分来对待。具备学术情怀的教师以当学者为追求目标,把教育当作一项高尚的事业,立志研究教育,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让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满灿烂的阳光、学者的情怀。这类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家。

2.具有博爱情怀,但是心存疑虑

农村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留守儿童,父母多外出打工,陪伴他们的是爷爷奶奶。相对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小学生缺乏浓厚的父爱和母爱,性格也比较固执、偏激,所以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关爱。师范毕业生多数在二十周岁左右,年龄上更容易获得小学生的认同,只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引导,处于“情感饥饿状态”的小学生便会把他们当作亲人。9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应具备博爱的情怀,宽容、民主、公平地对待学生;55.3%的受访者认为,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但44.7%的受访者认为教师“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做不到的”。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博爱,是定向师范生较为困惑的难题。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就是在播撒爱,延续爱。教师的爱是一种敬业精神,教师如果没有了关爱、热爱、热忱,便没了教育激情,便会失去教育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敢爱,也敢恨的知行者,是一个怀博爱之心、仁爱之情的引导者。

3.重视个人品德,缺乏思想情怀

87.7%的受访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因为教师要言传身教,有时候“身教”还重于“言教”,高尚的品德修为本身就是一种榜样、一种激励、一种引导。在强调个人品德的同时,67.8%的受访者轻视了思想情怀,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哲学思想,即定向师范生不注重哲学思想的学习。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定向师范生很少用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二是教育思想。定向师范生虽然学过《教育学》等理论课程,但他们对这些教育思想与原理没有深入研讨。78.5%的受访者承认,虽然知道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但并不了解其核心内容。

优秀教师除了要“授业”之外,还要“传道”,应关注学生的健全心理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教师的思想情怀是一种最具活力的内生源泉。有了充沛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教师才能坚定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怀,锤炼教育意志,提升教育能力,精炼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

4.注重技能训练,忽略艺术情怀

在师范院校设置的课程中,可培育学生艺术情怀的课程有两大类。

一类是技能类课程,比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师范生在学习这类课程的同时,也能受到艺术熏陶。69.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学习这类课程时,专注的仅仅是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它们对自身艺术修养的熏陶。

一类是文化鉴赏类课程,如《大学语文》《艺术鉴赏》等。在分析和欣赏作品的同时,学生也能培养自身的艺术情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关注更多的是作品的内容思想性和美学价值,未特别注重作品的艺术性。75.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在课后进行艺术训练,寻求艺术熏陶,但方法比较欠缺。《论语》倡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但在幽雅的生活与富足的生活之间做出选择时,83.5%的受访者会选择富足的生活。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艺术情怀并未引起定向师范生足够的重视。

教师不仅是知识、文化、道德的象征,還应该是艺术的象征。具有艺术情怀的教师,才会有品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的教育现状,教师应保持教育的灵性,开发自身的艺术修养,琴棋书画,养心怡情,诗词歌赋,点燃激情。具有艺术情怀的教师,才会用眼去发现,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滋润,用爱来抚育。这样的生活,才会充满故事;这样的教育,才会产生神话。

二、改进定向师范生职业情怀培育的对策endprint

1.强化职业情怀培育的意识

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师范院校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情怀的认知,对学生职业情怀的培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如在《教育科研方法基础》《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教学中,师范院校教师要树立和培育学生的学术情怀,促使他们自觉地把教育当作事业,激发他们主动研究农村小学教育的兴趣,鼓励他们树立成为学者型教师的目标。在《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教育史和教育家的教育原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自己喜欢的教育家及他们的教育思想。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乡村教育思想,就值得定向师范生重点关注。至于《音乐》《美术》《书法》《大学语文》《艺术鉴赏》等课程,师范院校教师只需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的基础上,再多问几个“为什么”,进一步要求学生鉴赏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

2.深化教育情怀体验

職业情怀的培育需要师范生长时间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在校期间,定向师范生要借助教学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深化职业情怀体验。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每学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和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借助见习与实习活动平台,组织师范生多观察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如学术型的小学教师如何阅读教育经典,如何观察和处理课堂,如何关注和教育学生,如何撰写教育日记与教育反思等;农村小学教师的艺术情怀如何,他们如何充分利用艺术情怀来从事教育的;农村小学教师是否有鲜明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否适用于农村小学等。此外,在教育实习阶段,每个定向师范生完成了授课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后,教师应要求他们以“教育情怀在教育实习中的体现”为主题撰写实习心得,从而培养定向师范生的教育情怀。

3.开展职业情怀培育活动

师范院校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承担传承文化的使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传承与发展,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引入师范院校校园,探讨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已经成为当代师范院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如师范院校可从精神实质、情感共鸣、历史借鉴、榜样感召等四方面来开展红军长征文化学习与宣讲活动。长征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定向师范生的职业情怀培育过程中同样具有教育功能,因为定向师范生的职业情怀也离不开团结协作的精神。另外,学术情怀的培育需要学者之间经常互通学术信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博爱情怀的培育需要同事之间的相互激励与扶助,没有交流,不可能有博爱;思想情怀的培育更离不开团体的力量,思想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艺术情怀的培育也是在交流、争议中进行的。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弗洛姆著,李建鸣译.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徐鸣聪.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曾杰.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湘潮,2015,(8).

※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高师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长征精神在定向师范生职业精神培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研究”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L161012。

(作者单位: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