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11-09 11:36朱文伟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形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朱文伟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所以小学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要把握小学生这一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小学生将逻辑思维运用到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一种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小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学生能夠多角度、多思维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却不懂得如何进行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效转化,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差,这就是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导致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运算快、解题方法多、逻辑思维强,他们善于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形成自己特有的数学知识框架。不仅如此,具备较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数学实践中进行,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而数形结合就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由于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其概念,而数形结合能实现抽象与具体的有效结合,小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其思维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升。数形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当学生看到某种数量关系的时候,他们能够将其转化为空间上的形态,从而掌握其本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知识源于实践,单纯的数学理论讲解只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然后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数学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为他们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上所列出的内容,而是可以提前准备好积木,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玩过积木吗?会不会搭积木呢?这节课我们先来搭建出你们认识的几何体吧。”接着,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升。

3.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教材知识,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和探究思维。如在教学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枯燥的圆形放到生活中,让学生计算花坛的面积计算、圆形铺砖面积等。

4.布置开放式的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数学教师把好作业关,通过适当地布置开放式作业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做作业是一个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说作业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开放式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计算矩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即根据现在教室的两扇窗户的尺寸来购买窗帘布,应该购买多大尺寸的窗帘才合适?这一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需要开动脑筋,从实际出发,考虑阳光、窗帘褶皱、美观度等多个因素。经过交流和思考,学生也能够加深入地理解矩形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遇到问题时也懂得思考多种影响因素。

5.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制订思维培养的目标。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呈现逐次递进的难度趋势,教师要把握这一特点,利用各种教学辅导工具,让学生在一个更加立体多维的教学空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能力等。

小学数学知识难度不大,但是数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和探究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将学生的终身发展视为己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展开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回镇半岭教学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形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形结合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