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2017-11-09 20:25张昱李蕾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建办学设置

张昱++李蕾

摘要: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应围绕设置专业的服务宗旨和设置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组织形式进行专业设置,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随着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批复,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已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中。与此同时,对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已摆上议事日程。专业设置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确专业设置,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进而突出健康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中国高校管理(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要求:“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由此可知,在明确新建学院的健康类专业设置之前,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首先应明确专业设置的服务宗旨和设置目标,这样才能确立指导思想,指明前进方向;其次,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分析专业设置中的一些原则,确定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第三,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树立现代高校治理理念,构建院系两级管理体系,为专业设置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一、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服务宗旨和建设目标

1.专业设置的服务宗旨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以就業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要求,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应确立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服务南昌市及周边地市健康产业发展为宗旨,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将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同时,在教学实施方面,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敢于打破专业壁垒,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扩大校内及校外的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式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2.专业设置的设置目标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应围绕新学院的定位与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控制办学成本和提高办学效益为基础,以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需求为目标,以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核心的原则,以构建护理类、药学类、医学类三大专业群为依托,以助产、老年护理、药品营销、制药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二、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市场需要,是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质量的前提要素。

在我国,护理人员紧缺一直是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瓶颈,2004年,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型人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60%。

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全国护士总量达到445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14人,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达到100万人。

由此可见,护理类专业群将是南昌健康类专业高职院校未来十年重点打造的专业群。

2.以控制办学成本和提高办学效益为基础

对办学成本进行量化考核,是高校决策先进的标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效率视所费时间、精力、财力与结果价值之比而定。所费多而成功少,则效率小,反之则大。”

在进行办学成本核算时,学校应从教育经费、其他经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地分析和计算。不同的专业,办学成本肯定不同。从理论上而言,收费高,毕业后预期就业前景好,工作岗位收入高的专业,教学成本大,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还有,新办专业的教学成本比现有专业相对较高。

专业设置的结构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由于各专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成本不同,导致办学效益各不相同,如果要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最大化,新学院在专业设置时就必须扬长避短,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因此,在专业设置时,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自身办学的实力和现实状况,本着开源、节流、增效的原则,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成本分析,兼顾各类因素,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确定最优方案,提高办学效益。

3.以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需求为目标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对划分过细的1170个专业进行精简、整合、调整,确定设置专业747个。新的《目录》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等,从原则上来说,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新《目录》较原专业目录有根本性地改善和提高。

因此,在设置专业时,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不应仅热衷于追求专业的数量、种类和规模,还应符合时代和区域健康经济发展需求,及时适应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健康职业的需求,将教学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和新设置专业的数量、规模相匹配,避免出现结构性浪费和结构性缺失。

4.以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核心

高校的专业设置应面向社会。在专业设置时,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不能人云亦云,应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不可一味地发展目前热门专业。

另外,在设置专业之前,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对健康市场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努力探求健康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健康产业对专业需求的变化趋势,有预见性地设置有潜力的专业,防止某专业缺少生源,而另一专业人满为患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endprint

同时,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还应加强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专业的需求。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

在专业设置时,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应以自身优势为起点,科学精准定位,紧贴市场、产业、职业等方面设置专业,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南昌、辐射江西的健康类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构建护理类、药学类、医学类三大专业群

首先,构建护理类专业群。以护理专业为引领,带动助产、中医护理、养老护理等专业的协调发展。

其次,构建药学类专业群。以药学专业为引领,带动药品营销、制药技术、中药学等专业的协调发展。

最后,构建临床医学类专业群。以临床医学专业为引领,带动口腔医学、中医学等专业的协调与发展。

2.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保障专业设置后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带头人是专业的策划者,是专业市场信息的捕捉者,也是专业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科学地预测区域经济发展与健康产业调整和专业未来走向的关系,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前瞻性的策划能力,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规律,能带领专业团队协调工作。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稳定的专业带头人培养机制,赋予专业带头人一定的自主权,并提高其地位和待遇,形成专业人才梯队,从而使专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3.构建院系两级管理体系,为专业设置和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而来,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是平面化、模式化的管理方式,事无巨细都要通过全校的统筹,缺少院系两级管理的立体化和开放化,基层组织也缺乏决策的独立性。因此,要做好院系两级管理,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需要赋予系部办学与管理自主权,确立其办学实体的主导地位,使其在教学资源配置、学生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科研等方面享有决策权。只有构建好院系两级管理体系,才能为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4.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的设置

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紧密结合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实行重点专业突破战略,积极设置一批满足南昌市及其周边地区健康产业发展要求的特色专业。如养老护理、中医护理、制药技术、药品营销等专业,既有利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健康产业。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全力把特色专业打造成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专业,以品牌求生存,再通过这些品牌的衍生、引領和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首先,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应针对区域健康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整合相关专业,改造与区域健康产业不相适应的专业;其次,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现有成熟专业向深度发展;最后,新建健康类高职院校要重点打造与新兴健康产业结合最紧密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健康产业相对接,促进学生就业和学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李明令.护士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1).

[2]陈健刚.高校教学成本与专业设置的经济效益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7).

[3]周建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黄曦,朱扶蓉.需求导向下福建省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改革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6,(10).

[5]张少瑜,王伟.就业能力培养视角下行业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6,(29).

[6]傅伟,赵淑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及预警机制的构建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6,(2).

[7]周菊芝,孙统达.高职院校卫生类与健康服务类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11).

[8]施向阳.关于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区域产业调整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作者单位:南昌市卫生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建办学设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