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中的楚文化元素

2017-11-09 22:06肖子珺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楚文化屈原

肖子珺

摘要:《湘夫人》作为屈原《九歌》中的一篇名作,带有明显崇神祷祭的色彩,屈原很好地将湘楚大地流传的民间传说融入其文学创作之中,又艺术化地再创造了相应的民间祭祀仪式与祷歌。本文主要论述了《湘夫人》中的楚文化元素。

关键词:屈原 《湘夫人》 楚文化

屈原曾为楚国大夫,其生活范围基本在楚文化圈之内,所以他的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千年之后,我们依然可以从屈原的作品中品读出楚地先辈们的文化积淀。

一、湘夫人与水神崇拜

屈原在《九歌》中作《湘夫人》单篇,可见湘夫人在屈原和楚地民众心中是一位拥有一定威信的神祇。然而,千百年来,诸多研究屈原和楚辞的学者对于湘夫人的身份莫衷一是,流传最广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湘夫人为娥皇、女英;另一种说法是湘夫人最初只是湘水女神,与娥皇、女英没有关系。

实际上,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湘夫人这位神祇及其传说故事明显是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融合与形成的过程。湘夫人无论是哪种身份,她所在的区域都是沅、湘之地无疑,而这一地域因为有沅江和湘江的存在,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是楚人聚居的地方。人们依水而居,依水而食,农耕时期出于对水的依赖和对水患的畏惧,人们会建构起自己的水神予以拜祭,求福避祸,最初的湘夫人应该就是指湘水女神,一位不知名的地方保护神。后来,随着娥皇、女英追随舜帝出征三苗,投湘江殉情的故事流传开来,在俗世拥有至高地位的远古帝妃逐渐被楚人吸收进当地的神话谱系中,遂与最初的地方水神湘夫人融和起来。所以说,湘夫人是水神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是楚人自然崇拜的一个方面。

二、九嶷山神为舜帝而非湘君

在《湘夫人》中有一句“九嶷缤兮并迎”。“九嶷”就是九嶷山,此句意为:出门迎接从九嶷山上而来的山神。《礼记·檀弓上》云:“舜葬于苍梧之野。”《史记·五帝本纪》也有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的记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一个显著特点,死、葬于水者,多化为水神;死、葬于山者,多化为山神。由此,我们至少可以断定一点,舜帝在后来的民间传说中被神话成楚地九嶷山之山神的可能性极大。

那么,这与湘君又有什么关系呢?多年来,许多文化学者都认为舜即为湘君,理由是舜曾率军征伐三苗,娥皇、女英追随其后,闻舜崩而殉情,后被民间神话为湘水女神,即湘夫人。既然湘夫人為娥皇、女英,而舜为其夫,又崩于沅湘,所以推论舜为湘君貌似理所当然。进而,湘君与九嶷山神通过舜又合理地联系起来了,这也与《湘夫人》篇中装饰房屋迎接九嶷山神相吻合。我们可以看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些牵强,但又反映出楚地山水泽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影响,有水的地方就有水神,有山的地方就有山神,山水相间,所以水神和山神有时并不能截然分立。

三、《湘夫人》是对楚地祭祀仪式和祭歌的借用

与其他篇章相类似,屈原在《湘夫人》的行文中依然运用了大量的香草意象,如荪草、芳椒、杜衡、白芷、芳馨、杜若等。据古文记载,古代楚地有焚香草以祭神灵的习俗,古人认为草的芬芳通过焚烧产生的香烟可以直达神界,由此人们便可以通神、请神,获得与神交流的机会,从而表达个人诉求与愿望,求得神灵保佑。古代有专门的祭司,又称为女巫,负责祭司仪式的开展,女巫焚香草而与神相连通,神降身于女巫,借女巫的嘴传达神旨。

屈原作为楚人,肯定是亲眼看见过一些巫祝仪式的,这些见闻和巫文化影响了其文学创作。《湘夫人》中装饰房屋以迎神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巫祝仪式过程的文学化、陌生化处理,用各种香草、香木装饰房屋的过程,就是焚香草祭神仪式过程的文学投射。不仅如此,由于楚地巫祝仪式中多有祝词歌,也不排除屈原在创作《湘夫人》及其他诸篇时,对这种祭歌有所借鉴和改编。

四、结语

湘楚大地在中国文明史上属于开化较晚的区域之一,也因其偏居一隅,长期远离中原文化中心,才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带有明显原始思维特色的文化,被屈原吸收、借鉴并文学化,使得楚文化得以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容忽视的一隅。

参考文献:

[1]龚维英.沅湘自然崇拜和《楚辞·九歌》[J].云梦学刊,2001,(3).

(作者系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高三1503班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楚文化屈原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区别
屈原之死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屈原送米
浅谈楚文化对当代漆画发展的影响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