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在联合作战 胜在融合传播
——庆祝建军90周年系列报道的回顾与思考

2017-11-14 01:14李宣良
中国记者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社人民军队建军

□ 文/曹 智 李宣良

强在联合作战 胜在融合传播
——庆祝建军90周年系列报道的回顾与思考

□ 文/曹 智 李宣良

新华社建军90周年报道之所以取得成功,强在联合作战,胜在融合传播。参与新华社庆祝建军90周年报道的多种力量协同作战、复合振荡,激发出服务强军兴军的强劲舆论势能,为传媒业态深刻变革背景下提升军事新闻媒体战斗力进行了科学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建军90周年 新华社 解放军分社 融合传播

今年是建军90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高标准做好庆祝建军90周年报道,对于迎接十九大、宣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新华社党组对做好庆祝建军90周年报道高度重视,在社党组统一领导下,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密切配合,对庆祝建军90周年报道超前精准搞策划、内外一体抓联合、多维贯通求融合,推出了一系列“刷屏、镇版”之作,有效引领了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

一、把现场新闻、滚动发稿作为发挥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手段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信息接受习惯,在策划报道之初,我们就确定充分利用新华社所有具有直播功能的端口——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视点”“新华国际”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海外社交媒体等媒体矩阵形成的强大合力,把现场新闻、滚动发稿作为发挥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手段,有效引领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

建军节来临之际,军分社和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新华社音视频部联合推出“红色追寻第二季·强军之路”大型网络直播,邀请部队官兵、将帅后代、英雄老兵作为主播嘉宾,走进各大军种精锐部队,追寻人民军队成长的红色足迹,原生态还原、零距离展现部队训练生活,总浏览量突破7200万。

7月30日阅兵当天,在阅兵现场共播发实时动态中文快讯20条、现场图片200张,被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转载。新华社派出20多位资深摄影记者组成的“摄影国家队”,全程记录下沙场阅兵精彩瞬间。此次阅兵直播是新华社首次利用公共视频信号在大型阅兵报道中进行长直播,两位军事专家来到演播室在阅兵活动前后对阅兵进行了独到点评,网友纷纷表示新华社的阅兵直播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新华社英文对外报道对阅兵的各个环节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实施近似于直播的滚动报道,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世界主要通讯社均随新华社报道滚动,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近20次转载新华社的英文报道。新华社所有具备直播功能的端口对阅兵盛况进行现场直播,《沙场点兵 高清大图抢先看》微博单条阅读量达到3500多万,点赞量超过18万;《晨光,初照阅兵场!》《主席同志,请您检阅!》两篇稿件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分别达到109万次、326万次;推特、脸书、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总浏览量超过4700万,总互动量近300万。

二、在关键节点推出精品力作,彰显国家通讯社“龙头压阵”作用

作为军事新闻的主力军,新华社军分社必须推出一批与人民军队90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相匹配的精品力作,记录奋斗征程,描绘时代画卷,书写历史华章,在强国强军的伟大进程中留下精彩印记。

在庆祝建军90周年报道即将启动之际,推出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领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篇通讯《领航人民军队,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

在庆祝建军90周年各项重大活动陆续启动、迎接建军节氛围即将进入高潮之时,推出长篇通讯《从胜利走向胜利——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稿件立意高远、构思精巧、气势磅礴,多角度诠释人民军队的历史,展现人民军队在保家卫国、服务人民与维护世界和平上所做的突出贡献,气势磅礴,受到媒体和用户广泛好评。

在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当天,推出长篇通讯《沙场点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全景纪实》,稿件气势恢弘,既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又有丰富的感人细节,语言流畅,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全方位展示了这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被多家中央媒体全文整版采用,成为新华社阅兵报道中的“镇版之作”。

在“八一”到来之际,播发长篇通讯《建军全记录——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面回顾了从“八一”南昌起义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人民解放军命名的壮阔历程,揭示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红色基因和独特精神旗帜。

“八一”庆祝大会、文艺晚会和建军90周年纪念展,分别播发《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侧记》《在党的旗帜下——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90年,赴一场找寻之约——老战士、老同志参观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等,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场生动鲜活的描写,增强了报道的贴近性。

结合人民军队90年发展历程和新形势下推进强军事业的新要求、新特点,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反复打磨,接连推出《军魂颂——人民军队90年听党指挥启示录》《热血赞——人民军队90年能打胜仗启示录》《本色谱——人民军队90年作风优良启示录》《鱼水情——人民军队90年服务人民启示录》系列综述性通讯,有力地营造了庆祝建军90周年、展示人民军队良好形象的舆论氛围。

▲ 图为2017年7月27日,观众参观中国造1956年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右一)。 当日,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正式对公众开放。(金良快/摄)

三、坚持体系融合,精心策划实施传统报道和新媒体报道

报道中,坚持“一体化推进,移动端优先”,聚焦通讯社主体业务,从加快推进创新机制化、常态化、体系化出发,把单个产品的创新经验推广到其他报道中,把创新贯彻到整个庆祝建军90周年报道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实战”中探索从单个产品创新向系统化创新转变的方法路径。

激活内生动力,在求“深”上下功夫。深度融合,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不是物理交叠,而是化学反应。军分社着眼提升融合层次,在先期调整重组采编部门架构的基础上,按照技能互补原则,将一线记者编成近10个采访小组,文字稿、图片稿、短视频同步展开、一体推进,工作质效大幅提高。军分社采编人员多线作战、连续作战,短短数月内在完成“英雄”“90个第一”两个系列123篇文字稿件,参与拍摄制作《大国强军梦》《致敬英雄》等30余条微视频的同时,精心采写《领航人民军队,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等多篇重头稿,高标准、高质量执行并实现了策划意图。

挖掘外联潜力,在求“广”上下功夫。综合考察近年来一些媒体的融合发展轨迹,建网站、开微博、办公众号、推客户端是通行做法,但真正做成品牌、做出影响力的并不多。某种程度上,它真实地反映出新闻媒体普遍存在的“渠道恐慌”。事实上,即便拥有当前所能拥有的所有传播渠道,也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包打天下,开展跨媒体联合作战意义重大。《新华每日电讯》推出专栏专版,开辟“沙场阅兵”彩色通版,把报道逐渐推向高潮。《参考消息》开设“纪念建军90周年”专栏,推出“精兵策”专题报道,报道大气,内容丰富。《瞭望》新闻周刊以14个版、5篇报道、15幅图片的篇幅,对人民军队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作出了报道。这次报道,军分社还与在北京地区特定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北京晚报》合作,精心打造66个整版报道,将“英雄”系列报道呈现在首都读者面前;与《解放军报》合作,连续45天不间断刊发,“90个第一”系列报道走进全军、直达班排,实现了传播力、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释放融合能量,在求“全”上下功夫。每一种传播手段都有自己的优长,也有自己的弊端。重大主题报道中,必须丰富产品形态、拓展传播渠道,确保做到对内对外、网上网下都有拿得出手的新闻产品,才能在激烈的舆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军分社与新华社国内部、对外部、摄影部、参编部、音视频部、新华网、新媒体中心等部门通力合作,把融合报道理念从新闻生产的前端一直贯彻到舆论生成的末梢,推出一批既有分量又有质量、既有温度又有热度的融合报道产品。“国家相册”特别节目《大国强军梦》磅礴大气、广受好评,被全国各大媒体平台广泛转载,阅读浏览总量超过1亿。微电影《致敬英雄》从“英雄”视角着手,细致刻画出了当代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彰显了“英雄”作为时代脊梁的光辉形象。许多观众表示,作品记录新时代军人的艰辛与付出,梦想与坚持,带给观众深深的感动。《红色追寻·强军之路》《今天,我们这样战斗》等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多角度展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新成就、新面貌、新亮点,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加强对外报道,树立中国军队和平之师、胜战之师良好形象

庆祝建军90周年不仅是国内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此次阅兵是习主席首次沙场阅兵,也是中国军队在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后首次集中亮相,受到海外广泛关注。

只有密切跟踪、及时研判海外舆情,才能主动设置议题、实施有效引导。报道中,军分社和对外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人民军队光辉历程、性质宗旨、和平理念等的报道,使人民军队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

英文重点稿件《习近平首次沙场点兵》细节丰富、现场感强,生动展示了大国雄师的气魄以及捍卫和平的能力决心,《综述:习近平号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及时准确报道习主席在阅兵式上的重要活动和讲话,刻画出大国领袖、军队统帅的形象,英文稿件许多直接引语被外媒反复引用,“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等关键英文表达被外电“照单全收”。《评论:沙场阅兵彰显中共强军决心》权威解读、评论鲜明,突出习近平首次沙场点兵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有效回应了海外关切。针对海外媒体关注和时常炒作的高新武器装备,我们提前进行策划、进行有针对性引导。英文报道关注首次在阅兵中亮相的新型装备,向海外说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相关系列稿件在海媒平台播发后受到社交媒体用户大量点击和转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战场。要加强中国军事新闻的对外报道,必须适应海外新媒体发展趋势,加强全媒体采集、生产、发布、传播,更加广泛地占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舆论阵地。

新华社对外报道通过快讯、滚动报道、消息、特写、通讯、解读、评论、海媒、融合报道等形式,围绕建军90周年主题、阅兵以及系列庆祝活动展开报道。新华网推出中、英、西、法、俄、阿、日、韩、德、葡10个语种的多媒体融合专题,专题设置头条、大图、专区、聚焦、评论、独家解读、新华社特稿、数据新闻、军史一览等重点栏目,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建军9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习近平主席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以及庆祝建军9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等。

渠道是传播的载体,没有强大的传播渠道,就没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积极利用新华社海外新媒体渠道传播中国军队声音,取得积极成效。

推特、脸书、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播发稿件300多条,总浏览量超过4700万,引起了海内外网友的积极互动与广泛好评,总互动量近300万。网友sharonamber祝贺中国建军节说:“中国解放军加油。这是中国力量。”网友Kong Solida说:“中国领导人了不起。中国军队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向中国致敬!”网友Peter Wang说:“中国一路走来,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强大的中国才能保卫领土,维护地区和平。”在海媒平台推出《国家相册》特别节目《大国强军梦》,全程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凸显这支军队正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迈出历史性步伐,稿件总浏览量超过218万,互动量近9.4万,创造了军事题材同类报道的新纪录。

(作者分别是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副社长)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分社人民军队建军
庆祝建军95周年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无论等多久
人民军队忠于党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庆祝建军八十三周年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