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传统媒体如何做好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

2017-11-14 01:14符耀彩
中国记者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报业传统媒体

□ 文/符耀彩

《海南日报》:传统媒体如何做好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

□ 文/符耀彩

传统媒体也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和产品品质不高、内容同质化、媒体运营业务直线下降等问题,如何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实行供给侧改革,也是传统媒体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改革创新,着手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资源重构媒体舆论和服务价值,取得不菲的成效。其改革发展经验概括起来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传统媒体 结构性改革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符耀彩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生活》主编

一、“加法”:推动创新、科学调整、补齐“短板”,提升队伍内在价值

(一)增加队伍学习“容量”

只有站稳马步,才能打出拳头。在新媒体冲击面前,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海报集团)首先抓好队伍自身建设,加强采编队伍素质教育,下大力气整顿队伍纪律与作风建设,集团制定短、中、长期学习计划,每月都安排一定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指示精神,联系实际进行认真检查和整改。同时,增加忧患意识教育内容,在全体人员中经常拿“忧患”两字当作话题开展学习、讨论,提出:“新媒体冲击严重,人们阅读兴趣转移了,纸媒新闻应当怎么做?”“报纸运营角色转换了,纸质媒体不吃香了,饭碗怎么保?”。“忧患”意识的强化使整个报业集团上下拧成一股绳,并将之转换为改革、创新的动力。

(二)增加采编人员学习交流

改变过去“坐店经营”老传统,不断派出记者、编辑到外地参观、学习全国各地党报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经常性地从外面请来中央和兄弟省份媒体专家、学者向采编队伍“传经送宝”。近几年招聘一批年轻记者,由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加快了采编队伍的成熟。2015年底的东南亚“海丝路”寻路行重大报道活动,2016年海南抗击台风与抗洪报道,2017年海南扶贫工作报道,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报道,2017年全国两会与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等重大报道,参与报道人员大多数是年轻记者,都做得有声有色。

(三)增加媒体“优质产品”与“信息量”供给

为实现合理化配置产品,使产品质量及功能有效对接民众需求,海报集团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战略,想方设法做大财经新闻,包括做好财经新闻大数据,以“中央厨房”为平台,全面整合纸媒、网络视频、南海网、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等优质内容和传播渠道,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财经全媒体集群,服务广大用户;增加在新闻版面使用二维码,推出“马上平”评论;增加“官方微博”等微博、微信平台;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新设立一个国际旅游网,高度关注国内、国际旅游发展状况,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一个旅游大数据文化交易平台级产品。

二、“减法”:推出“一体两翼战略”,瘦身健体,纸媒与融媒平台有机统一

面对新媒体时代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课题,集团创新性地探索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体两翼战略”:以报业集团为一体,塑造党报纸媒品牌,建设全媒体平台和实现多元化经营。其路径主要是“瘦身健体”。

(一)撤销各个分社,成立新的编辑中心

过去由于采编分开,驻站记者站分为东西南北及海口分社,各个编辑部设有专职跑口记者,各自为政。编辑部门与一线记者的关系较为松散,每临重大报道活动时,经常造成采编脱节,甚至影响了重大报道计划的实现。基于此,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成立编辑中心,取消各分社,恢复记者部编制,让记者部直接与编辑中心发生紧密型关系。把各个编辑部统起来,做到“有令则行,无令则止”,每到重大报道活动时,统一指挥、统一决策、统一调度。

(二)做好推动媒体供给侧改革的人才支撑

报业集团牢牢抓住“人才竞争”与“优势核心”这个“牛鼻子”,为加快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将一部分因身体、年龄或业务能力等方面不适应一线的记者、编辑调整出采编岗位,引进专家型记者或高学历新闻专业研究生,把关重要栏目,负责重大采访。

(三)结合实际推进改版,塑造党报纸媒品牌

2016年的改版从“瘦身健体”的目的出发,以“岂止于纸,岂止于情”的理念,为民而发声,为情而动容。强调去掉庞杂膨胀内容,切忌空话套话和长文,提升新闻的思想品位与接地气文风,强化舆论引导力。倡导“短、软、实”,开展好新闻比赛,规定头版头条和消息性新闻不得超过800字,方才有资格参选。扩大内容覆盖面,设立“海南观察”等高端评论,论述一些影响社会、民众的重大议题,增加了“高端性”,提高“权威性”。设立“来论”“微评”“时事图说”等,扩大群众参与度。结合中央和海南省的扶贫工作部署,新设置 “扶贫攻坚进行时”栏目,既接地气,又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使党报传播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三、 “乘法”:推动多元化创新发展,开拓更多受众空间,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格局

报业集团传媒供给侧改革的“乘法”主要指创新发展理念,开拓更多受众空间,培育潜在受众增长的内外因潜力,采用全新发展模式,推动媒体创新发展。在实施创新发展新动力战略时,采用双向创新举措,即内涵上采取纸媒与新媒体结合,外延上采取纸媒与外部资源结合,拓展省级党报影响力。

(一)推行新闻可视化音频加视频,改一维化传播为多维化传播

为给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产品,纸媒在推动融合新媒体方面的创新做法是,组建虚拟采编团队,用活人才。一些特色品牌版面、栏目如“深读版”“读+版”“码上读”的采编人员,不再是固定的特定部门人员,而是由来自不同部门的记者、编辑组成。一线记者不仅可以在纸媒发稿,还可以在“两微一端”发稿。如《海南日报》编辑中心和集团旗下新媒体部、南海网联合推出“读+”版,三方共同策划并多平台同时推出热点话题报道,打通了纸媒、移动端、门户网站的传播界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创设了一个互通共享的传播新平台。不仅让新闻“活”起来,也让记者、编辑“动”起来,让版面做出品牌,提高党报媒体品牌价值。

(二)成立新媒体部,改纸媒与新媒体融合扁平化为多元化、深度化

为推动全媒体大融合,报业集团建立党报传媒微信、微博、客户端,在全集团构建起纸媒+新媒体的传播新格局,为用户提供多种传播方式的全新广告营销平台。连续几年,《海南日报》和集团旗下“南海网”推出全媒体联动、互动报道的改革创新,包括新媒体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带来了从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到传播流程的彻底颠覆。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海南日报》精心谋划、高招迭出,报道的视点、形式、力度、篇幅、影响,都开创历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先河:创新在新闻版面使用二维码,推出“码上看两会”;创新开通“@海南日报”等微博平台,让两会代表委员与广大网友连线互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借力发力,做大蛋糕,1+1>2

其一,借助新媒体在“快、新、特、真”前提下实现创新。在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道中,《海南日报》克服以往在出版时间、流程、规定等方面制约,先在旗下南海网“第一时间”发布来自《海南日报》的信息,速度超过其他网媒体,强化了信息来源、发布渠道的权威性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权威性、吸引力。

其二,传统媒体与相关市县及相关行业媒体实行联姻,抱团取暖,借力发力。海南农垦改革是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日报》与《海南农垦报》实行联办周刊,定期在《海南日报》宣传农垦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成果。集团还开出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相关市县及行业媒体加盟报业集团矩阵。围绕用户不同需求,针对不同读者群提供更细致的服务,推出《文化周刊》《健康周刊》《教育周刊》《旅游周刊》等系列周刊,加上原有的老品牌《海南周刊》,形成了周一至周五的周刊全覆盖集群,报纸的可读性和服务性大大增强。近年来的几大新闻周刊采用全新营销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实现广告创收1000万元以上。《海南日报》旗下南海网发挥政府网站权威性与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与全省各市县相关政府网站以及行业网站实行自愿并网,建立紧密型的新媒体关系。由各市县政府网站及相关网站提供一线信息,南海网利用后台平台帮助做好维护工作,形成网络聚集效应。一方面通过各地网站提供的一手信息,节省了南海网的采访成本,同时增强了信息的丰富性、权威性;另一方面通过南海网的加工、挖潜,帮助提高各地对信息的鉴别、使用、创造能力,避免误用信息导致“良莠不分”“以讹传讹”的尴尬。四、“除法”:推动清除媒体产能过剩,克服产业发展障碍,达到有效创新需求与创新供给

报业集团的“除法”指遵循优胜劣汰规律,推动媒体资源要素整合,优化媒体产业布局,培植一批形态多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媒体。报业集团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创新不宜满场新”,清除产能过剩,只是去除落后的、负面的、过时的东西,坚守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传统优势与价值空间,不断拓展新的产业市场发展空间。报业集团为确保政策发挥效力,让要素市场改革同步推进,加快各种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在供给侧发力问题上,做到“三去”。

(一)去媒体低端“产能”

《海南日报》改版前存在栏目过多,内容偏杂,质量偏低、经验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深读”版内容很少涉及到社会热点,无法满足受众要求;理论评论版刊登的文章缺少思想性、理论性不足。有的栏目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海南日报》通过竞争整合新闻业界资源,坚决删除一些来稿的套话、空话、假话,提倡接地气的文风。理论评论版重新调整了“产品结构”,设立了一些高端栏目,又增加了一些接地气的栏目,既提高了思想品位,又提高了报纸的“回头率”。

(二)去媒体娱乐化“库存”

受娱乐化影响,集团子报一度存在不少与党的新闻理念不相符的文化附加品,没有真正体现出纸媒的价值取向。为此集团作出明确规定,提倡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宣传内容,反对娱乐化、庸俗化的东西;严格禁止刊登虚假和违规或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的广告,进一步优化媒体市场。

(三)去媒体经营“杠杆”

首先,清理驻站记者承担广告业务的规定,果断对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实行关停并转,清除多年累积的债务,减少亏损面;其次,成立专题部和会展中心。近两年来,集团改变过去等广告上门的做法,不断创新会展广告经营思路,让海南会展走出去,如不久前在兰州与《甘肃日报》实现跨省跨界党媒联合,共同主办了“2015中国西部(兰州)休闲博览会”,向甘肃以及西北民众推介海南相关市县,推销海南旅游地产品牌,展会广告收入达600多万元。改革集团广告经营机制,成立集团媒体运营中心,集团各媒体广告部既分开经营又通力合作,广告经营全面引入客户端、微信、微博、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介质,打造“线上线下”互动、全媒体联动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此外,通过扩大供给来降低运转成本。《海南日报》与南海网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省内媒体资源,打造媒体品牌,增加新闻产品附加值;做好市县形象和产品推介,形成新的增长点。2017年,通过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海南日报》连续5年蝉联“省级日报十强”,位列全国省级党报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前四位。

(作者是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生活》主编)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报业传统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