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仁圣耿介“仁”论

2017-11-23 15:26王秋霞
黑龙江史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学书院思想

王秋霞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 商丘 河南 476000)

中州仁圣耿介“仁”论

王秋霞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 商丘 河南 476000)

耿介,明末清初登封籍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因倾力振兴嵩阳书院而闻名于中州。耿介一生致力于理学思想研究,其理学思想中的仁意蕴深厚,博大精深,成为其理学思想的根基。耿介一生行略也以仁为宗旨,他以仁治政、以仁治教、以仁会友、以仁成文,成就仁的传奇一生。耿介无论其仁的思想造诣还是对仁的践履,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堪称“中州仁圣”。其仁的理学精华对中州地区产生的长远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耿介;仁的理学思想;社会影响

耿介,明末清初登封籍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因倾力振兴嵩阳书院而闻名于中州。耿介一生致力于理学思想研究,其理学思想中的仁意蕴深厚,博大精深,成为其理学思想的根基。耿介一生行略也以仁为宗旨,他以仁治政、以仁治教、以仁会友、以仁成文,成就仁的传奇一生。耿介无论其仁的思想造诣还是对仁的践履,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堪称“中州仁圣”。耿介之仁,既传承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他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提升,使其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为世人树立起高水准的道德标杆。

一、仁的内涵之争

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历史渊源流长,因其历史上颇受统治阶级青睐,使其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沿传至今。关于仁的内涵之争,自古至今,无休无止,论争的视角也各不相同。

在儒学的发展历程中,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儒家“五常”,这“五常”成为中华伦理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的因素。“五常”之中,仁为先,成为价值体系核心中的核心。中华伦理史上,仁受到儒家学派的青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主张,以及“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4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42等思想。后继者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2]210《孟子·公孙丑》中则有言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2]56理学家程颐对孟子此论不以为然,他认为“既曰仁之端,则不可便谓之仁。”[3]20他亦驳斥韩愈“博爱之谓仁”[3]20的言论,认为“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可。”[3]20孟子亦主张统治者行“仁政”。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2]279亦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13朱熹对孔孟之仁的区别作过精辟论述:“孔门不曾正说仁之体段,只说求仁为仁之方。孟子方说怵惕恻隐处,以状仁之体段。[5]程五孔孟之仁虽强调的内涵有差异,但却互为补充,丰富和完善了仁的内涵,在中国伦理史上具有指导意义。

在中国理学史上,仁同样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无论是理学大家周敦颐还是两程,甚至朱熹,都把仁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赋予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理学价值。耿介所著《理学要旨·周子太极图说》一文中周敦颐提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5]周四”的观点,可见周敦颐通过太极图阐述出“仁义是做人的根本”的理学思想。二程对仁的内涵有各自不同的诠释。明道(程颢)曰:“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6]93卷十一意即:万物最初生成的意象,最值得静观。这一始源,正是善的最初萌芽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仁。意即仁是善的始源。[3]15所以明道有“满腔子是恻隐之心”[6]55卷三的言论与以上观点呼应。《理学要旨·程子识仁说》篇中程颢亦曾提出“学者先须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5]程五的观点。当被问及仁与心有什么区别时,伊川(程颐)曰:“心譬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阳气发处乃情也。”[6]142卷十八程颐指出,心如谷种,谷种生长的本性就是仁,而阳气生成则是情。意思是说,仁是心的本体,而情则是仁的作用。[3]21《理学要旨·朱子仁说》中朱子提出“故人之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包,其发用焉,则为爱、恭、宜、别之情。”[5]朱五”的思想观点。朱子还进一步论述了仁的统领地位:仁,人心也。须认得仁为人心,方见仁着落。所以不仁之人,全无人心。既无人心,问他什么羞恶恭敬是非。仁包四端,即此可见。”[5]程五张子《西铭》更是将仁推到了理学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幼,所以幼其幼。”“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等言论,已成为千百年来体现仁的经典名句。朱熹对张载《西铭》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曰:“《西铭》只是发明一个事天的道理。他(张载)不是说孝,是将这孝来形容这仁,事亲的道理便是事天的样子。”[5]张七朱子的此番言论彻底揭开了封建社会仁与孝关系的面纱,揭示了统治者通过宣扬仁孝使被统治者顺从自己的实质。不管其实质如何,张载的《西铭》可谓是封建社会宣扬仁的儒学理论的经典甚至可以称之为顶尖之作。总而言之,仁是理学家绕不过的主题。受一代代理学家思想的影响,理学继承者耿介吸取并继承了仁的思想精髓,并不断创新、发扬与传承,使仁成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二、耿介对仁的诠释及其生平践履

作为中州理学家,耿介理学造诣深厚,仁是其理学思想的根基,被其赋予更丰富、更深厚的内涵和神圣的使命。耿介退隐后,自命书斋“敬恕堂”,开始其敬恕的道学生涯。耿介以“敬恕”自居,其实质仍归于“仁”。宫嵩焘在《嵩阳书院》中有记载:耿介的学术思想被后人概括为“以敬为体,以恕为用,归本于存诚”[7]32,归根到底就是仁孝。这其中就包含了仁的成分。关于“恕”与“仁”内涵之间的关系,统观有些学术论著可得出结论。《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45《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1]173“恕”的本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和“仁”的“克己复礼”意思有相同之处。都是要对自己有所克制,要考虑他人,尤其要考虑礼所规定的各种人际规则。《说文》:“恕,仁也。”[8]50《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对其他同学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49众所周知,孔子的学说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仁”。由此可见,“恕”即“仁”。由耿介命名书斋为“敬恕”,可反映其思想实质即仁,始于仁,忠于仁,行于仁,终于仁。

耿介在《朱阳书院记》中以“仁为本心之全德,义礼智皆仁也”[9]515来强调仁在德中的核心地位;以“觉不睹不闻之时有一念之不谨、纲常伦纪之间有一行之不敦、视听言动之际有一端之违理、应事接物之顷有一毫之或伪,即非仁也”[9]515来丰富仁的内涵。在中国的传统伦理观中,仁往往与孝密不可分,耿介对仁与孝的伦理关系也给出了准确的诠释。《中州名贤集》中,耿介借助《孔门言仁言孝之旨说》篇中关于仁与孝关系的精辟论断“仁孝只是一理,仁者,孝之本体;孝者,仁之发用,非有二也。”“吾人要学为圣贤,先要学为仁人;要学为仁人,先要学为孝子。”[10]5-6来表达仁与孝的伦理关系,阐明孝是仁的践履,仁是孝的本质的理学观。耿介亦赞同张子在《西铭》中所阐发的“仁孝合一”论:“合仁孝而一之,等事天于事亲,须是仁人,孝子方能全得天地生物之心,尽得天地万物之责,不负天地生我之意。”[11]299耿介用其生命的全部来诠释仁的意义,仁是他理学思想中的最高指导思想,一切以仁为出发点,又最终归于仁。

耿介对仁笃信不已,并倾注一生去践履,从其宦游经历、交游经历、教育经历和著述中均能窥见仁的踪迹。其至仁至善的风骨深受上至皇帝、中至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下至百姓爱戴。为官期间,耿介以仁治政,深受百姓爱戴。在其任直隶大名道期间,“直隶多逃人,株连牵引一案至三四十人。在任期年,三百余案,不蔓及无辜,民咸感之。”[12]453耿介亦非常重视仁德教育,仁渗透于教育诸多方面中。嵩阳书院的条规、课程、讲义、日用伦常均以仁为最高指导思想。在耿介制定的《辅仁会约》的条规中提到,“我辈以辅仁名会,仁如何辅?须就日用间事亲从兄、动静语默……而要归于迁善改过”[11]141耿介的著述、诗词歌赋、与友人的往来书札中亦能窥见仁德之光在闪烁。耿介的《迎春花赋并序》:“窃以天地生物于时曰春,于德曰仁。春于四时无所不统,仁于万善无所不涵,静中瞩之,悟性理焉。”[11]104耿介与友人的书札《与窦敏修先生书》中,耿介认为窦敏修先生“成己,仁也;教不倦,仁也。彻始彻终是个‘仁’字。”[11]335从对窦敏修的评价语中能体现出耿介对仁的看重。在《与彭德馨书》一文中,耿介认为“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则人也者,阴阳合气,刚柔成质,仁义成德,浑三才而一。”[10]10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耿介一生行略无不与仁相关。他以仁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一生行仁尽义,为官廉正清明,以正压邪;从教恭谨勤勉,以仁垂范;交友以仁会友,贤友众多;与邻为善,赈济乡邻,不吝体恤。耿介对仁践履笃实,矢志不渝,终其一生成就仁的传奇。

耿介之仁风义骨受到同时代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高度好评。挚友汤斌与耿介曾同居一室,彼此性情相投,志趣相合。汤斌对耿介评价颇高,认为其“赋质刚方,践履笃实”,并将之推荐为太子辅导。窦克勤也是耿介的挚友,他曾多次应耿介之邀去嵩阳书院讲学和探讨理学问题,与耿介书信往来也颇多,二人之间的友谊非同一般。窦克勤对耿介的为人也是赞誉不已,他称赞耿介:“与世一无所营,于道独有默契,言仁、言孝,陶然自乐,登其堂者,如坐春风中也。”[13]1200综上所述,在清初中州历史上,耿介是当之无愧的“仁圣”,他以仁治政、以仁治道、以仁会友、以仁治校、以仁成书、以仁于民,成就仁的传奇一生。耿介具有很高的声望,受到来自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双重赞誉,是清初中州理学史和教育史不可逾越的人物之一。

三、耿介之仁的社会影响

耿介是清初中州政界、教育界、理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在他的思想影响下,仁成为嵩阳书院发展的理论根基和中州社会思想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仁的理论高度也得以大大提升。耿介作为嵩阳书院的山长,始终坚持以仁治校,以仁会友。仁的教育理念使嵩阳书院吸引了许多优秀的门生和宗师,嵩阳书院宗师们之间和谐共处,师生关系融洽、与社会关系也呈现和谐活跃的局面,大大促进了嵩阳书院的发展,并一度在清初达到繁盛。嵩阳书院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活跃促进了中州地区教育活动的活跃和文化交流的兴盛,这与耿介倡导仁的理念是分不开的。耿介与当时中州政界、教育界许多名流有极其密切的交往,人员往来据记载是颇为兴盛的,对周边的教育活动和文化交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7]28耿介对仁的笃诚、贯彻和躬行使仁的高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仁的追随者亦愈来愈众,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清初中州地区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耿介仁的理学思想经过后人不断提炼和传承,影响了一代代中州人,中州地区一直保持淳朴的民风和和谐的社会环境,耿介功不可没。

[1](春秋)孔丘.论语[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战国)孟子.孟子著;吴天明,程继松评析[M].武汉:崇文书局,2015.06.

[3](南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06.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清)耿介.理学要旨[M].嵩阳书院校梓,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

[6]程颢,程颐.二程遗书二程外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01

[7]宫嵩焘:嵩阳书院[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8]吴宝安,彭洲洋.“恕、怒、仁、孝”的字形分析及文化阐释[J].文学教育,2017(2).

[11](清)耿介.敬恕堂文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12]徐世昌等.清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3](清)钱仪吉.碑传集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3.

王秋霞(1974-),女,山东诸城人,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河南地方文化。

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耿介与清初理学思想之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2017-ZZJH-401);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清初中州名儒耿介‘仁’论”阶段性成果(SKL-2016-765)。

猜你喜欢
理学书院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思想与“剑”
礼学与理学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