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四省模式看军民融合战略突破口

2017-11-27 00:52阮晓东
新经济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军工军民产业园

文/阮晓东

透过四省模式看军民融合战略突破口

文/阮晓东

展示我国各地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地区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也可以被更多地区借鉴,为各地经济发展打造新动能

中国已经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很多国防科技工业重镇都迎来了释放潜能优势进而实现追赶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如何把军民结合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如何加强与各军工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搭建基地园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是军民融合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北京、广东、四川、陕西四省市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总结,向读者展示我国各地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同时,这些地区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也可以被更多地区借鉴,为各地经济发展打造新动能。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

从世界军工发展历史来看,军民融合的前景关系着大国崛起的前途命运。一个明显的案例是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工业的发展历程。从这两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发展军民融合的大背景。

美国走的是军民融合的道路。美国前后推出了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等一系列国防战略。在此过程当中,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得到衍生发展,产生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些都给美国催生了一系列的战略新兴产业,也造就了一批伟大的企业。在整个美国的军民融合过程中,美国的军工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和上市兼并,从资本市场可以获得资金,而军工技术也可以迅速转化成民用技术,推动民用领域发展。而民用领域的尖端技术,也可以为国防所用,这种军民融合,使得他的军工发展能步入良性的轨道。

而苏联军事工业由于独立于国民经济以外,其军工企业基本上完全依赖于国家财政投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被军备竞赛拖垮。而美国军民融合发展,不仅诞生了跨国军工巨头,而且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技术可以军民共用,就提升了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还可以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所以从结果来看,美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强化了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

“十三五”规划把军民融合列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六大体制机制之一,但是,军民融合的实现并不容易。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美国关于军民融合的成功经验,和苏联的失败教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对我国有着强烈的借鉴意义。所以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后,我国在政策体系上就不断系统地推进军民融合的战略。其中在2015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我国首次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7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标志着军民融合的深度融合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从2016年到2017年,我国又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的落实军民深度融合的政策。

“十三五”规划把军民融合列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六大体制机制之一,从国防科工委公布的军民融合的军转民和民参军的推荐目录上可以看到,军转民和民参军的主要方向都是属于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军工代表了一个国家最高的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代表。

但是,军民融合的实现并不容易,要打通两个原本隔离的体系,不仅需要系列政策配套体系,也需要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积极推进。特别是在行业准入、企业改制、破除行业壁垒、优化军工四证程序等方面,我国还面临着诸多的障碍。

从目前军民融合的发展程度来看,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样本,国家力图通过军民融合体系,创新军转民和民参军的体制和机制。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还在推进之中,国内大多数地方还在探索中。所以,我们总结了北京、广东、四川、陕西四省市的军民融合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希望向读者展示我国各地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北京模式:资本市场和服务平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军民融合的过程当中,资本市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资本市场对军工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另一方面是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突破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中航工业集团2007年以来,通过A股市场累计募集了将近800亿元的资金,加速了军工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成为证券化率最高的军工集团。我国民参军上市公司从2013年以来业绩开始持续增长,尤其2016年民参军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83家民参军上市公司,2016年净利润达到60%。

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家的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仅仅达到30%左右,未来资产证券化空间还非常大,尤其科研院所内的优质资产注入潜力非常巨大。从各个军工集团财务数据来看,航天科技和中国电科的净利润规模较大,中航工业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是最高的。中航工业经过资产证券化的改造完善公司治理,也逐渐进入了一个业绩快速增长的轨道。

2017年春节前夕,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再次引发国内外关注:军民融合军地对接平台启动仪式上,军委联合参谋部、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13家军队单位,在这里挂牌成立联络处。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解决的主要是全国各地都遇到的“大门敞开小门紧闭”的问题。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以来,主要以非官方组织+专业化运作方式来开启军民融合的“破冰”之旅,也就是让军民融合在国家战略指引下体现出具体行动。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不足3年,已有200余项军民两用成果转化落地,该联盟还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产业园已搭建包括金融、科技、社会等在内的30多个公共服务项目平台。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正在高速发展中。在实践中,困扰各地的军民融合发展难题在园区正在被逐渐破解。这种解决方式也被称为“海淀模式”。业内相关专家总结到,得益于海淀区的创建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一体三园”,相关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明晰:比如,要解决“民参军”热情高、层级低的问题,解决途径就是做产品供应商,更要做成熟技术供应商。要解决军工企业改革难深入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做平台、武器提供商,更要做作战能力、作战体系提供商。要解决产业园同质化严重的三体,解决的思路是定位突出差异化,产业园发展寻求互补性。

广东模式:促进军转民“黑科技”落地

随着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军转民技术项目在广东省大量落地,一些敢为人先的广东企业也闻风而动,瞄准军民融合这一庞大的产业蓝海,抢滩布局这一领域。

2017年3月,作为顺德民企的龙头代表,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带着刚收购不久的德国KUKA机器人公司的高管,专门飞赴北京,拜访国内知名军工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双方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并希望在上述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早在美的之前,顺德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已悄然“参军”,只不过这些企业往往都比较低调。而随着军民融合成为国家战略加速推进,这些“隐形标兵”开始陆续浮出水面。

在顺德勒流龙洲路旁的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全球首座磁驱立体车库基于磁驱技术的直线电机,车辆的存取与车辆搬运全程实现自动化运作,这样的技术正是军民融合的探索案例。据悉,此前磁悬浮驱动技术多运用于军工领域,如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磁悬浮列车、磁悬浮搬运车辆上,而将这项技术延伸到停车这一民用领域尚属首次。

空间互联网卫星系统也是顺德军民融合产业园一大亮点。顺德军民融合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晓萌介绍,该系统主要为天、空、地、海全联通提供核心技术和设备,在全球海运、民航宽带互联网、天基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广东北斗天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在向军民融合发力。此前,由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牵头,广东北斗天绘为主导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北斗科技信息专业委员。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产业,北斗技术除了卫星应用外,还可以应用在南海渔业、车联网、公共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军民融合是一个大市场,广东北斗天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直在探索北斗的最新科技如何与各行各业相结合。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将其应用在本地的物流货运、公交系统、环境监测、港口车辆等方面。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军转民用“黑科技”在广东落地。

四川模式:重点解决动力不足和体制障碍问题

针对军民融合的发展动力不足和体制障碍问题,成都出台了《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军民融合十条”。“军民融合十条”旨在“民参军”协同创新、“军转民”开放创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搭建平台和载体、支持创新产品市场开拓、培育融合新动能等10个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并设立2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基金、1亿元专项财政资金。

“军民融合十条”在调动“军转民”积极性上,希望通过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提升军民融合企业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水平;此外对开放自身重点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心等的军工企业,成都将予以奖励。在提升“民参军”能力上,对民口企业取得“参军”相应资质的,给予奖励。

现阶段,成都的军民融合正在加速行动中。“在军民融合‘1+N’园区体系2017年内全部落地”的目标下,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新都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基地、彭州市军民融合航空动力产业园、双流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示范园已经先期启动并完成布局,高新区、青羊区、金堂县的航空产业园建设方案也已完成。

此外,成都市还承担了六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如飞机整机产业基地、核动力产业基地、中国电科(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园基地、“银河596”产业基地、西物所双流基地和航天高技术产业园基地都在有序推进中。

成都军民融合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已开始筹建。作为军民融合“1+N”园区体系的核心,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目前,一批军民融合项目已经签约落户,总投资约60亿元。

为了推进“军转民”拓展民品市场,四川重点解决民品资质申请和审批的难题。

比如广元市积极引导081电子集团、中核821厂等“三线”军工企业发挥技术、设备优势,为军工产业链植入民用元素,在机电、电器、铝基复合材料、环保设备等方面丰富自身产品,以军工技术抢占民品市场。目前,081电子集团安防产业实现了水面定位、应急救援指挥车、动中通/静中通卫星通信车等产品的批量交付,非晶配电产品解决了缺少资质等困难,实现了市场突破,汽车配件、复合材料、非标设备、磁性器件、微波器件等产品与全国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081电子集团旗下的3家子公司民品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其中,081天源机械公司生产的高档汽车零配件年产量达到1500余万件、081力源电子公司生产的高速电磁铁年产量达到50万只。该集团公司民品订单已占总量的50%以上。

为强化民企“民参军”培育企业发展动能,广元市积极支持元泰达、博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等民企实施军民融合科技专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提升科研实力、破解技术难题,利用人员、成本、营销等优势服务军工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

比如位于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浙合作园的四川元泰达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创建于2010年,是一家集泡沫铝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和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采用的缓释铸造发泡技术能生产出世界上最大规格的泡沫铝产品,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公司2016年生产泡沫铝缓冲柱3万件、泡沫铝缓冲垫100余套,均已通过验收。公司军品已超过总量的70%。

陕西模式:资源开放,释放发展潜能

陕西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基地,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包括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和军工电子行业等门类齐全,厂、所、院、校配套的国防教学、科研、生产、试验体系,其总体设计、系统集成、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配套能力全国领先。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惯性,国防军工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依然存在统筹不足的现象。“分隔、分割、分离”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合力、活力的迸发。为此,陕西省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突破口,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通过加强与各军工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实施军民结合“双百工程”等措施,着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逐步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格局。

陕西省重要的抓手是省政府提出建设军民融合的目标任务并制定“十三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每年1亿元的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持续实施“重点扶持100个军民结合企业和重点支持100个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的“双百工程”,加大对军民结合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

截至目前,该资金共支持军民融合产业项目280多个,财政扶持资金超过4.5亿元,带动投资210多亿元。2016年陕西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总规模达100亿元。陕西先后与中航工业、航天科技、中核工业等军工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等多个融合产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和军工高技术成果转化。

同时,陕西还系统梳理军工院所事转企改革、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机制创新,深化与中航工业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舟700飞机、国家民机试飞基地等重大项目和西安阎良航空基地、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建设。成立了注册资金30亿元的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组建了10亿元规模的西安渭北航空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航空产业发展。

产学研用纵横协同,是陕西军民融合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十二五”以来,陕西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发展至600余家。西飞公司、西航公司、航天四院、航天六院、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5家龙头单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在陕军工单位投资或参股的各类民品企业达300多家,其中总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5亿元的企业12家,过亿元的企业50多家。

目前,陕西军民融合基地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依托军工实力形成的航空、航天、兵器三大产业基地和航空智慧新城、船舶科技、军工电子、通用航空、航空装备制造、航空维修服务、军民用新材料等七个园区,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条件完善、集群效应凸显的发展态势。

比如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形成了以整机制造为主,机载装备、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为分支,航空改装维修、零部件加工、飞行培训、航空旅游为配套的全产业链体系;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航天运载动力、卫星应用和航天特种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内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产业基地以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与新能源为主的产业构架初步形成。

宝鸡市是中西部军工大市。40多家军工及其配套企业涉及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多个工业门类。宝鸡市先后出台加快军民融合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设立了1000万元的融合专项产业基金。通过精心搭建市场化平台和激励机制,破解军民融合的“体制分隔”和资源分离难题,为军民融合提供专业化服务。

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十几年前,该企业以生产运钞车为主业,而今,这里成了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装甲防暴车和旋翼机生产厂家,其产品广受军方好评。

宝鸡烽火通信是一家老牌军工企业,然而,日前其子公司佰鸿光电公司通过军工技术转化生产的智能畜禽养殖控制系统,却在家禽养殖领域大显身手,产品远销山东、河南、安徽等多个省份。智能畜禽养殖控制系统能通过传感器、音频、视频和远程传输技术在线采集养殖场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空气温湿度等环境信息,并根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控制相应设备,使畜禽舍养殖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实现科学养殖、减疫增收的目标。

目前,一个“军用技术衍生,民用技术反哺”的产业互动格局正在陕西悄然形成。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军民融合作为供给侧改革想要成功推进,首先是政府进行制度创新,通过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军队的改革和军民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社会资本的加入,军工资本运作持续的推进,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创新成果的转换,才能将军民融合的成果最终落实到产业发展上面。

猜你喜欢
军工军民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