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分析大学生网贷消费的利与弊

2017-11-27 00:32刘倩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利与弊大学生

刘倩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渐成熟,我国步入互联网时代,不同领域的发展均和互联网融合,包括网贷消费、网络教学等等,均是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入的体现。单一就网络消费来说,它为人们消费带来便利性,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需要的产品。大学生是当下网贷消费主力军,网贷消费为大学生带来便利性,大学生可以有足够资金购买到自身需求商品。但是辩证来说,大学生网贷消费也具有一定消极影响。为此,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大学生网贷消费的利与弊。

关键词:经济角度;大学生;网贷消费;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71-02

引言

网络信贷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站在积极角度来说,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为可以缓解大学生财务压力,解决实际需求问题,具有一定积极影响。站在消极角度来说,其会导致大学生消费过度,出现盲目攀比等等心理,为学生日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大学生需要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树立科学消费目标,保证消费的科学性,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坚决抑制过度消费行为出现。

一、大学生网贷行为出现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网络信贷应运而生。网络信贷深受大学生喜爱和追捧。在对当下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调查和分析后发现,当下60%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信贷进行消费,感受分期付款优势,体会这一全新消费方法带来的快感。针对网络信贷行为的出现,大众对网络信贷认知不同。一些人认为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为较为常见,不足为奇。大学生是“90后”群体,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追求快节奏生活方式,因此,网络信贷深受大学生喜爱是必然的。网络信贷可以解决大学生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购买的难题,特别是一些家庭困难、购买力不高的大学生,利用网络信贷可以解决眼前的财务问题,购买到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其中一些人认为,网络信贷的出现,给还未步入校园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大学生出现过度消费,违背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信贷既有利也有弊,需要辩证来看待和处理。为了保证网络信贷消费的合理性,大学生要树立合理消费观念,在进行网络信贷时要三思而后行,理性判断和分析,做好心理准备[1]。

二、大学生网络信贷的优势

由上文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网贷消费出现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网贷消费为大学生带来全新体验感受,应站在经济角度分析网络信贷为大学生带来的优势。

(一)平衡和缓解大学生财务压力

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具有双面性,就网络信贷这一新生消费产物来说也是如此。站在有利角度来说,大学生利用网络信贷可以解决自身当下的财务压力和难题,购买到生活中和学习中因为资金不足等等问题无法购买到的自身想要的商品。例如,手机和电脑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及时和外界联系、利用电脑得到外界未来社会信息,但是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没有钱购买,这时大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信贷购买,缓解大学生的财务压力,省时省力,可以解决大学生当下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时间不吻合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守信观念。

(二)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快捷服务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消费盛行,多樣化网络购物平台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在琳琅满目商品中,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详细来说,大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平台上注册个人信息,对满意产品下单购买,利用分期形式购买不同商品。利用电脑和手机进行网络信贷消费,提高了消费便利性,是大学生群体中接受度较高的消费方式。

三、从经济角度看大学生网络信贷的劣势

(一)出现盲目攀比行为

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的主要消费体现在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两方面,不存在其他大额开销。但是一些大学生存在盲目攀比心理,利用网络信贷购买高端商品,如购买品牌手表、苹果手机、高端电脑等等,再加上网络信贷审核松缓,更是激发了大学生网络信贷的欲望,导致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日后发展。

(二)给大学生的信用理念带来影响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一般没有经济来源,网络信贷的出现刚好弥补大学生经济水平底线的弊端。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信贷预支日后生活费,出现寅吃卯粮现象。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信贷消费后没有经济能力偿还,导致不能在有效期间内缴纳自身应该承担的费用,出现信用危机。在我国,一旦大学生购买主体在网络信贷消费时出现一次或者两次网络信贷不良记录,就会对其日后发展、学习深造、找工作等等都带来较大影响。

(三)增加贫困家庭财务压力

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增加了大学生家庭财务的负载压力,大学生在购买商品后,自身没有偿还能力,需要家长来偿还,增加父母财务压力。而有的大学生面对这一现象,认为自身对不起父母,甚至利用消极形式结束生命[2]。

四、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网贷消费有序开展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网贷消费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包括出现盲目攀比行为、对大学生信用理念的负面影响、增加贫困家庭财务压力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阻碍性。因此,为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保证大学生网贷消费有序开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以整合各方面力量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网贷消费环境,充分发挥网贷消费优势和积极影响。

(一)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对网贷消费控制和管理

如今,互联网理念不断深入,互联网和金融联系日渐密切,互联网交易深受大众喜爱和追捧。但是,当下互联网金融领域和网贷消费等行为缺失行业标准和规范,网贷消费信息技术不完善,没有结合互联网金融市场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导致大学生在网贷消费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想发挥网贷消费的积极作用,促进互联网金融全面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完善金融法律体系,结合网贷消费实际消费行为,构建完善的和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监管法律机制,提高网贷消费市场标准,保证进入到网络信贷市场的机构满足准入要求,确保交易合同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明确市场各个主体的权益和义务,填补网贷消费系统中管理法律和监管法律的空白,降低由于网贷消费关联性带来的消极影响,打击和处理不法分子,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网贷消费的安全性,降低网贷消费风险。endprint

(二)创新产品研发和设计,保证网贷消费信息和渠道的对称性

当下大学生在利用网贷开展消费时,由于网贷消费范围的局限性,产品较为单一,易出现同质化现象,信息透明度不高,财务支出较多。因此,网贷消费的发展,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结合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个性化定制,满足大学生产品需求,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实际产品需求,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产品服务。此外,网贷消费机构也要及时解决网贷消费信息透明度不高和信息对称性不高的问题,在交易过程中确保信息灵活性和真实性,把網贷消费分期付款形式和收费情况告知给大学生,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3]。

(三)优化营销方式,增加宣传,实现资源整合最大目标

网贷机构的发展是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前进的,但是其对市场发展关注度不高,导致在实际发展环节中存在资源没有合理应用、宣传形式单一、推广方式单一、宣传力度小、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等问题。网贷机构这一发展形势,对网贷消费发展具有局限性。因此,网贷机构首先要优化自身营销方法,增加对网贷消费的宣传,结合市场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市场中存在的资源,科学化、合理化设计发展目标,制定满足我国网贷消费发展战略;增强部门网贷消费管理能力,保证管理质量,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人员创造力,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和能力。在新产品上市时,要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宣传工作,把实体机构和线上体系结合发展,把多样化产品引进到校园中,在高校开展新产品推广大会,利用传单形式和宣传手册方式,在大学校园内宣传,在校园内部开设网贷消费咨询服务平台。其次,网贷机构也需要和不同网络平台合作发展,以有利于提高新产品宣传力度,做好自身网站系统建设,利用网站展示网贷产品,以利于提高新产品宣传力度,促进交易,进行良好的服务。

(四)增加大学生网贷消费教育,树立健康消费观念

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再教育,保证大学生网贷消费合理性。详细来说,高校要多开设经济类型课程,包括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网贷消费专业课程、消费理财课程、经济信用等等选修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网贷消费知识,掌握网贷消费利弊,辩证看待网贷消费,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念。其次,为了加深大学生对网贷消费的印象和理解度,高校可以利用多样化形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例如,利用网贷消费知识竞赛、消费理财知识比赛、经济信用辩论大赛等形式开展教育工作[4]。

结语

网贷消费对大学生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需要辩证来看待。为了实现网贷现代化发展目标,需要针对以往发展弊端,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网贷消费控制和管理;创新产品研发和设计,保证网贷消费信息和渠道的对称性,优化营销方式,增加宣传力,把实体机构和线上体系结合发展,把多样化产品引进到校园中,在校园内部开展网贷消费知识竞赛、消费理财知识比赛、经济信用辩论大赛等等,提高大学生对市场资源关注度,结合市场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江春华,廖信林.大学生网贷消费“遇冷”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新经济,2016,(24):20-21.

[2] 薄宏悦,马波涛,袁慧军.大学生网贷消费利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308.

[3] 逄索,程毅.大学生网贷成因分析及其风险规避路径——基于上海市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的实证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7,(2):107-111.

[4] 佘步步.基于P2P网贷平台的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7,(3):233,242.

[责任编辑 张宇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与弊大学生
议小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利与弊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小议两种赛课形式的利与弊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倾泻
手机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