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调研分析

2017-11-28 07:52胡顺义刘蓉蓉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山市古镇市民

胡顺义,刘蓉蓉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地区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调研分析

胡顺义,刘蓉蓉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通过问卷与实地走访、查阅文献等方法,调研中山市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提出可借鉴的‘基于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民生工程;全民参与;社会治理

自2007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施政理念下,民生工程已成为政府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中山市在积极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模式。在这种民生工程建设模式下,民生工程的主要项目由市民投票选出,内容涉及治安、教育、环境、交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经过科学论证后,中山市最后确定十大民生工程。为了充分了解民生工程实施的效果与存在的困境,笔者对2013—2015年中山市民生工程建设成效突出的镇区围绕扶贫解困、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社会管理、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

为了使调研结论更加真实、更加全面,调研团队选取了中山市东区、石岐区、古镇镇、民众镇、坦洲镇为研究对象,采用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其中,问卷发放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2份,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市民对中山市民生工程关注程度示意图

1 民生工程连贯性强,注重民众参与,充分体现了民众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中山市委市政府及各镇区政府部门在实施“民生工程”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自2013以来,中山市大部分民生工程是由市民投票选出,其内容涉及全民治安、水环境整治、交通建设、食品安全、医疗服务、学前教育、社会保障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各个方面。群众表达的渠道畅通,民主参与机制得到了有效延展,将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施政出发点,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培育了公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据调查,群众最关心、诉求最强烈的问题,如综合治水、道路畅通、医疗服务、助困养老等需求,均被相关部门列为重点督办的民生工程编入工作计划。如中山市东区花苑社区向社区居民公示民生实事的计划及进度,并设置问题反馈渠道,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权利,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需求。再如石歧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东区花苑社区的“阳光雨露”工程,坦洲镇顺利完成“农保转城保”并实现全覆盖。以及其他各镇区完善设备并建设了多功能的老人活动中心,都直接惠及弱势人群。保障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2 民生工程明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增强了社会便利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中山居民中有88.65%的市民对本区域民生工程建设和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其中“道路交通问题”和“社会治安系统”的认可度较为突出。以民众镇为例,2014年民众镇党员干部在“下基层,进万家”活动中了解到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就是道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年镇委镇政府就将“六百六路、最后一公里”纳入该镇十大民生工程,列为重点督办任务,在投入约5 000万元对六百六路进行全面改造的同时,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近期“最后一公里”之孖宝路的建设完工,得到了周边居民的热烈庆祝,民众镇政府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工程答卷。“最后一公里”工程不但是民众镇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整个中山市的重点民生工程。在石岐区,调研团队通过查阅石岐区民生工程建设负责人提供的关于民生工程的资料,例如“石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简报”“石岐区兴中广场城管工作站正式启动工作简报”“城管公安联勤工作点工作制度”等,对石岐区民生工程的发展历程有了清晰的了解。由此,也理解了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的原因:社会治安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东区的“垃圾屋改造”“心愿墙”“义剪屋”“自愿管家”“小区封闭式管理”“阳光雨露工程”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推动了社区各方面的发展,提高了社区及周围民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社区及周围民众的生活环境。早在2010年古镇镇政府就全力推进“三个一”民生工程,即“人人有一份工作、人人有一份社保、人人有一份医保”。这项惠民工程使全镇约6万名农村户籍人员正式享受基本门诊医疗保险待遇,从而使该镇“门诊有保障、住院有统筹、重大疾病有补充”的医疗保障格局基本形成,居民幸福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3 民生工程建设切实促进了镇区经济发展,优化了社会结构,保障了区域经济稳步增长

接受问卷调查的市民中,有36.20%的市民认为民生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24.30%的市民认为是“吸引资金,促进镇区建设和改革”;有19.80%的市民认为是“吸引更多的外来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有17.10%的市民认为是“提高本镇区的知名度”(见图2)。以古镇镇为例,实地调研古镇镇可以发现,古镇镇许多突出的建设成就,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公园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宜居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了古镇人口结构,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使古镇创新创业气氛浓厚,经济发展动力十足。此外,古镇镇在教育方面全力投入,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十五年义务教育到近年来设立的社区学院、村办幼儿园等,为古镇长远发展和人才引进提供了保障。这些都明显反映出古镇镇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以及取得的成效。

图2 市民认为实施民生工程为镇区发展带来的益处示意图

4 民生工程的推进极大改善了中山市生态环境,让城市更宜居,人与自然更和谐

中山市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地级生态市,本着绿色城市发展理念,近年来,中山市民生工程都会涉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十一五”期间投入170亿元建设大批生态环保工程,让这座宜居城市水更清、天更蓝。以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例,此工作在2011年即被列为市民生工程,政府下大力气整治,在治理过程中也坚持环保原则。又以岐江治理民生工程为例,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团队连续3年跟踪监测岐江水质情况,得到的数据显示,岐江河水质不断优化。如今的岐江甚至变成了特色旅游景点,沿江建起的岐江公园也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再如2011年启动的三乡镇岚田抗咸水库工程,通过建设全禄水厂蓄淡抗咸工程和长江水厂扩建工程两大措施,破解了中心片区抗咸难题。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等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全面展开也已经呈现出积极的成效。如今中山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覆盖全部镇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5%。一系列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的落地,大大提升了城市生活的舒适度,调研结果显示,优美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中山市民幸福感较强的又一直接原因。

5 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引进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优化管理、提高效率

针对在中山市民生工程建设实施时所存在的困难原因调研中,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市民中有25.70%的市民认为“部分环境条件制约工作开展”;有22.80%的市民认为“未得到大部分居民的了解与支持”;有20.60%的市民认为“工程效果小,反响不大”;有17.20%的市民认为“没有太多例子借鉴”;有10.90%的市民认为“工程量大,人力、物力、资金及时间有限”,如图3所示。

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受访者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引进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来解决。如为了让市民充分了解民生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需要在工程宣传力度上进一步加强。调研数据显示(见图4),市民了解民生工程的主渠道是“电视”,占到调研总量的57.4%。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了解民生工程的主要渠道也不同。大部分青壮年人群了解民生工程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和“网站”。这反映出信息化工具在这个群体中占主导地位,政府推广的“线上宣传”得到了成效。对于进入退休阶段的人群或进入养老阶段的老年人群,他们主要是通过“电视”“他人告知”和“政府宣传”的渠道了解民生工程。这反映出政府针对部分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群众,采取的措施不能仅限于“线上宣传”,更要加大“政府宣传”,通过各方面政务公开、社区公益活动等项目为这部分群众提供民生工程的信息。

调研中居民也提出,相关部门在项目启动前应该提前做好调研工作,多进行科学的专业化论证,减少重复性工程,提高效率。

图4 市民了解民生工程的渠道与市民年龄段数据分析

6 结论

通过调研,笔者得出结论,中山市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精细化运作存在优化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将民生工程进一步嵌入到创新社会治理进程:中山市民生工程的实施一直走全民路线,已然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深刻理解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应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打通两个工作体系的衔接障碍,实现两者之间的流畅互动。

拓宽全民参与的主体范畴,兼顾民生工程的民意需求及科学性:政府将民生工程内容的选择权交给群众并不意味着放任和甩手,应发挥其统筹和整体设计的职能进行顶层规划,做好工程建设的先后安排及层次搭配,确保项目实施既可惠及当下,又可顾及长远。

注重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建设:民生需求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阶段的、多方面的。因此,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民生工程的长期有效的运转就必须具备科学灵活的长效机制。系统的民生工程项目选择机制,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高效的协调推进机制,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都是民生工程运行长效机制的基础和保障。

[1] 张勇.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浅析[J].理论研究,2012(2):64-65.

[2] 陈建国.论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103(6):43-44.

[3] 宋蓓.安徽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江淮论坛,2012(3):149-153.

AStudyontheSurveyAnalysisoftheImplementationofRegionalLivelihoodProjects

HU Shunyi,LIU Rongrong

(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4,P.R.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urve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velihood projects in Zhongshan City based on questionnaires,field visits and the literature review.Besides,it puts forward an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an 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which are ba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the people and are referential.

livelihood projects;participation of all the people;social governance

F299.22

A

1008- 8032(2017)05- 0057- 04

2017-05-18

2016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Pdjh2016b0744)。

胡顺义(1983-),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中山市古镇市民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古镇之旅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古镇——镇远古镇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同里古镇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