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旅游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

2017-11-28 11:17朴银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摘 要】韩国游客未来最想去的中国城市,哈尔滨位列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黑龙江省以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韩国游客,但因韩语导游缺乏等原因很难满足旅游市场。黑龙江省的旅游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碰到了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促进旅游韩语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优化,促进旅游韩语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韩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黑龙江省旅游市场;韩语导游;高职旅游韩语;人才培养方案

一、黑龙江省旅游市场优势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来华旅游人数高速增长。2006年,韩国来华游客达到991979人次,来华游市场继续压倒日本,在日本,泰国,美国4大出境游市场中居第一位。在韩国出境游客当中每三、四位就有一位是去中国的。这样的旅游市场扩张速度和旅游目的地集中度在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2014年《韩国来华旅游舆情及传播效果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哈尔滨在韩国的知名度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列第三位。韩国游客未来最想去的中国城市,哈尔滨也位列第三。

(1)在地理位置上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森林,湿地,草原,冰雪之源都是我省优势。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哈洽会(其中包含韩国周)和冰雪节期间接待韩国旅游方面出现了不俗的水平和能力,与此同时对韩语导游的需求越来越大。

(2)韩国与黑龙江省有着一定的历史基础。尤其是哈尔滨在近代历史上与韩国义士有着密切的关系。哈尔滨是安重根实践的事发地。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安重根在现场被捕,并于次年3月在旅顺监狱被日本占领当局秘密处死。从此安重根便成了中韩两国人民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2014年1月19日,位于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开馆,此举在韩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短短一年期间安重根博物馆接待韩国游客5万人次之多。

在旅游行业根据韩国法务部数据,以中国为目的地的出境人数排在第一位。黑龙江省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吸引着来华的韩国游客,且有待开发的韩国入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与韩国入境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不对的便是黑龙江省韩语旅游人才不足且水平较低。

二、黑龙江省韩语导游现状分析

韩国入境旅游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的韩国入境旅游接待起步则较早,但因缺乏韩语导游,只有为数不多的韩语导游从事团队接待。

这些导游在早期都经过了严格的考核与锻炼,文化内涵及素养都较高,在导游接待工作上得到了韩国游客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然而在黑龙江省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旺季导游严重不足、培养新人没跟进的情况。

(1)黑龍江省目前韩语导游大多数是朝鲜族为母语的朝鲜族或是一些高校毕业的口语较好和韩语专业毕业生,他们中大多数只是考取了全国导游资格证,大多数人并没有考取韩语导游资格证。在没有得到韩语导游严格的专业培训之下他们很难流畅,标准地讲解旅游景点,当地风俗,而且对日常食宿际行程安排等专业人员要做的内容方面很难做到圆满。

根据黑龙江省旅游局的统计,最近几年涨幅最大的是韩国入境。在黑龙江省真正接待韩国入境团的导游也不超过20人,其中一部分是旺季时由北京调来的导游,也有一部分持有导游证的管理人员已不再从事具体接待服务。尤其在暑期旅游旺季期间,各旅行社还要东拼西凑,临时调用大量无经验人员进行旅游接待,导致接待品质不尽如人意。

(2)持有韩语导游证,但接待韩国游客能力欠缺就黑龙江省来说,韩语导游数量非常少。为弥补这些问题,黑龙江省高校也陆续开设了韩语专业。每年韩语专业的学生参加导游考试的数量约在10人左右,通过率也平均在50%~60%左右,但真正挂靠在旅行社,从事接待韩国游客的导游几乎很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韩语专业学生多为大专生,自身的语言掌握应用能力欠缺与社会实践参加不足等因素阻碍了学生们的能力提升,不能像老导游一样游刃有余地驾驭旅游团队,导致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韩语导游证考试,却不敢轻易接受韩国旅游团队的接待任务。

(3)后续人才培养没跟进旅游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恶性竞争、强制购物等负面现象,使得人们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好感度下降很多,而导游职业被称为“青春饭”,逐渐被认为只是趁年轻赚钱的过渡阶段职业。由于旅行社为降低运营成本,导游的收入不稳定、待遇低,多数韩语专业的毕业生从实习期开始,虽持有导游证,但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即使毕业后进入旅行社,没过多长时间都纷纷跳槽或转行。同时,相当一部分的旅行社与导游自身都急功近利,为了经济利益,便不会将导游人才的培养及人文知识的储备重视起来。比如旅行社在旺季时,为接待更多韩国游客,都会将任务安排给有经验的老韩语导游,年轻韩语导游只能自己摸索学习。而到了淡季,由于旅行社不愿“养导游”,年轻导游为了生计只能从事其他行业,基本不会再深入学习研究其业务知识。这种现象使得韩语旅游人才的培养不能及时跟进,最终影响黑龙江省的韩国游客接待能力。

三、旅游韩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对4家旅行社和3所高职院校旅游韩国语专业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手段对旅游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1)调研发现,旅游韩语专业大多属于新专业,基本是在应用韩语专业和旅游专业两个发展轨迹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培养韩语导游,兼顾酒店和外事工作部门一线工作人员,以旅游专科学校为主。另一类是培养导游、外贸、文秘、翻译等多种人才,以职业院校为主。总体而言目标定位宽泛,专业指向不突出。

(2)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旅游韩语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不能有效结合,其原因一是学生韩语零起点,学习语言需要大剂量的时间,因此减弱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习得的力度;二是目标定位宽泛,岗位针对性不强,定位较高,学习难度大。这种现象和问题在项目组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中也听到旅游企业的反映,他们认为所采用的专业人才或者专业能力强、或者韩语能力强,二者兼而有之的比例偏低,现有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再培训成本大。endprint

四、高职旅游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1)关于课程设置。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影响,国内同类专业课程设置也同样分为两类:一类以韩语为主,增加部分旅游专业课程;另一类以旅游专业课程为主,将外语课程设置为韩语。这两种课程设置方式各有利弊,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语言与专业技能不能兼得。应最先研究旅游也最新动态,搜集行业信息和知识,对课程提醒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课程设置应将韩国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旅游业务能力有机融合,让毕业生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我院旅游韩语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有专业基础课:韩国语基础课程,韩语视听说,导游基础,职业韩语,旅游政策与法规,韩国概括;专业核心课程:韩语模拟导游,地方导游,导游实务;专业拓展课:旅游社会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

(2)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同类专业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旋律。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验证性实习、顶岗就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学生集中实习阶段的老状态中,多数学生的实习是分散、学生自主行为,实境教学尚未普及。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职业指导课程要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在创新创业课模块教学实施中,通过“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企业创业指导”等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通过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实践锻炼,社会调查,学生创办企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学生取得的专利、实践作品、创办企业、毕业设计等成果考核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对创新创业课教学实施给予相应的经费和环境支持。

(3)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高职旅游韩语专业任职教师缺乏旅游实践和旅游一线锻炼经验。我院旅游韩语专业专任教师大部分是没有旅游专业背景的教师。为了建设好教师队伍我院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专业课教师到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或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根据教师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培训计划,对专任教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和学习内容。鼓励和支持教师考取导游资格证和领导资格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游管理和旅行社外语类工作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到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和教师专业视野开阔,从而使专业教學方向更明确。

(4)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严格把关实践教学考察内容。以“韩语模拟导游”为例,最少开2个学期,课程由课内、课外两个部分组成,课内实践主要是根据每门语言类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设置实践内容,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完成,以此检验和提高学生的韩国语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校外实践分为企业实习和社会服务两部分,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在真实的导游讲解岗位上,进行技能操作,以此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操作熟练度,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相应的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要以导游讲解和社会服务为主,(包括爱心志愿活动、助教、技能比赛等等)以此检验旅游技能的操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旅游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碰到了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促进旅游韩语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优化,促进旅游韩语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韩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亭.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J].旅游经济,2012(12).

[2]李萍,张立云.以日语导游培养为突破口加快黑龙江省旅游国际化进程.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

[3]伍鹏.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深层次校企合作实施途径探讨[J].职教通讯,2012(2).

[4]殷昊.高职导游英语专业的课程项目化教学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4).

[5]任佳顾.目化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4).

[6]邓光,刘亚栋,张宏彬.跨文化教育视角下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2).

[7]刘莹.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成人教育,2013(1).

[8]石伟平.当前我国高职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9]唐祥金.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师生企业联合机制的创新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学院学霸,2014(3).

[10]王霞.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1]王美萍.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主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09(11).

[12]黄继元.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讨[J].旅游学刊,2003(5).

作者简介:

朴银爱(1970~ ),女,朝鲜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语言与教育系,研究方向:外语教育,韩语教学,应用语言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
新时期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