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指近端小关节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的临床观察

2017-12-08 07:24王东升刘锦伟孔令丽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肌张力屈曲痉挛

王东升 刘锦伟 孔令丽 丛 宇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针刺手指近端小关节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的临床观察

王东升 刘锦伟 孔令丽 丛 宇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手指近端小关节的方法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中风后手指过屈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针刺治疗后留针30分钟,一日两次,共针刺3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方法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手指过屈的改善总有效率和痉挛程度改善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手指近端小关节对于中风后手指过屈有效。

针刺 指关节 手指过屈

中风患者常常有许多运动功能障碍后遗症,手指过屈就是其中一项。手指过屈临床表现为手指运动功能减退,伸展受限,被动活动困难,手指肌张力增高,掌指和指间关节屈曲,手指痉挛,强握,无法正常活动。此后遗症临床常见且恢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灸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有效,针刺穴位的正确选择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笔者对患侧手指近端小关节进行针刺来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做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集的60病例均来自于2015年05月—2016年05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一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将60例中风后手指过屈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患病时间长短等)的差异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患者经X射线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确定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掌指和指间关节屈曲,手指肌张力增高,手指处于痉挛屈曲状态,运动功能下降;患者治疗期间未服用中西镇静类药物或肌肉松弛类药物;患者神志清楚,无严重智力、精神、认知、语言障碍;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

(1)由非中风引起的肌张力增高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肺疾病、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病、认知情感障碍者;(3)不愿意接受及配合本治疗方案者;(4)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 治疗方案

2.1 对照组

取穴:合谷穴,外劳宫穴,后溪穴,中渚穴。操作:令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位或坐位),针刺穴位皮肤经常规消毒后予以针刺,各个穴位在施以行针捻转手法下得气后予以留针,留针时间为30分钟。采用此种方案在每日上下午各进行针刺治疗1次。

2.2 治疗组

取穴:合谷穴,外劳宫穴,后溪穴,中渚穴,五指近端小关节背侧关节处5穴(其中拇指背侧-大骨空;中指背侧-中魁;小指背侧-小骨空)。操作:待针刺合谷穴,后溪穴,中渚穴,外劳宫穴,4穴位得气后,再针刺手指近端小关节背侧关节处5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采用此种方案在每日上下午各进行针刺治疗1次。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两个疗程共30天,治疗15天和30天后各统计数据,而后进行疗效判断与分析。两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和药物对患者的其他疾病或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3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测试均在导师指导下由笔者一人完成,观察并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5天,30天的临床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改良后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拟定,判断并评价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肌张力、运动功能的改变。0级:5指无屈曲,自由伸展,肌张力不增加;1级:5指轻度屈曲,主动伸展不全,被动伸展能够完成但有轻度抵抗力,手指肌张力增加较轻;2级:5指中度屈曲,半握拳,不能主动伸展,虽然有明显抵抗力但被动伸展能够能完成,肌张力明显增高;3级:指严重屈曲,强握,肌张力高,不能主动伸展,被动伸展困难且不能完成;4级:5指挛缩,被动伸展无法进行,肌张力高。

疗效标准:治愈:手指痉挛屈曲改善≥3级或者达到0级;显效:手指痉挛屈曲改善≥2级小于3级;有效:手指痉挛屈曲改善1级或以上;无效:手指痉挛屈曲无改善或改善不足1级。

结果:

4 治疗结果

(1)痉挛程度比较:见表一。

表一 两组中风后指过屈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5天后比较:P<0.01,治疗30天后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判断出两种方法均能缓解患者手指过屈和降低痉挛程度,治疗15天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30天后治疗组痉挛改善程度高于照组。

(2)疗效比较:见表二

表二 两组方法治疗中风后后手指过屈疗效判定

由表二可知,两种治疗均可改善手指过屈,治疗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近2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明治疗组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

5 讨论

祖国医学对“手指过屈”“手指拘挛”之名没有具体记载,但是从临床表现看,此病可归属于“经筋病”范畴。《灵枢》中记载:“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在筋守筋”。笔者认为:中风后手指过屈的临床表现属于十二经筋的病候,其病位在筋。经筋有“束骨而利关节”的作用,手指过屈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经络痹阻,气血不能濡养经脉而致。故笔者取患侧手指局部穴位以治疗,对中风后手指过屈治疗取手指小关节为穴,应用腧穴近治作用以通利关节,疏通经络,缓解过屈。采用针灸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时增加手指关节处穴位疗效更显著,在降低肌肉痉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完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意义。应用此种方法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可提高患者手指活动能力,加快患者手部功能障碍的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柏玲,范丽,郑闵琴,等.三间透后溪治疗中风后遗症手指痉挛[J].中国针灸,2008年,增刊:103.

[2] 宁涛.后溪穴临床应用浅析[J].河南中医,2014,34(2):337.

[3] 宋如敏,李和平.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5):1078-1080.

[4] 孙思凡,刘红宇.针刺四渚穴治疗脑卒中后手指功能障碍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16-17.

[5] 王东岩,董旭,冯丽媛.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对比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2):83-85.

猜你喜欢
肌张力屈曲痉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加筋板屈曲和极限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